-
公开(公告)号:CN105131885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53427.9
申请日:2015-09-02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IPC: C09J163/02 , C09J11/06 , C09J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海水型常温快速固化粘接剂,所述粘接剂由A、B剂按5:1的重量比混匀组成;其中A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环氧树脂65-75份,增韧剂15-20份,稀释剂1-4份,偶联剂1-4份,防污助剂1-4份,填充助剂2-6份;B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固化剂15-20份,吸水剂2-6份,潜伏性固化剂2-6份,促进剂1-3份。本发明的粘接剂能够在常温和潮湿的海洋环境中快速固化,且经海水长时间浸泡之后,依然保持优良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该粘接剂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提升海洋装备的耐疲劳能力以及海洋仪器仪表设计的灵活性。另外,它还具有防止海水中的生物附着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752356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310540623.3
申请日:2013-11-06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Inventor: 曹煊 , 陈朝贵 , 吴宁 , 禇东志 , 马然 , 任国兴 , 刘岩 , 孙继昌 , 高杨 , 程岩 , 王洪亮 , 尤小华 , 张颖 , 张颖颖 , 刘东彦 , 侯广利 , 张国华 , 吴炳伟 , 张述伟 , 范萍萍 , 吕婧 , 张婷 , 石小梅 , 王昭玉 , 曹璐 , 郭翠莲 , 王茜
Abstract: 一种能够防止填料流失、镀铜充分、试剂消耗量小、反应耗时短以及加工简便的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新型镉柱还原系统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由芯片基片、镉片以及芯片盖片三层结构组成,芯片基片上刻有凹槽,所述镉片内嵌在芯片基片的凹槽中,在所述芯片基片和镉片上刻制相互连接的微通道;所述芯片盖片位于芯片基片的上面并与芯片基片密封在一起,芯片盖片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芯片基片和镉片上的微通道相连。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加工方法和使用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752356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310540623.3
申请日:2013-11-06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Inventor: 曹煊 , 陈朝贵 , 吴宁 , 禇东志 , 马然 , 任国兴 , 刘岩 , 孙继昌 , 高杨 , 程岩 , 王洪亮 , 尤小华 , 张颖 , 张颖颖 , 刘东彦 , 侯广利 , 张国华 , 吴炳伟 , 张述伟 , 范萍萍 , 吕婧 , 张婷 , 石小梅 , 王昭玉 , 曹璐 , 郭翠莲 , 王茜
Abstract: 一种能够防止填料流失、镀铜充分、试剂消耗量小、反应耗时短以及加工简便的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新型镉柱还原系统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由芯片基片、镉片以及芯片盖片三层结构组成,芯片基片上刻有凹槽,所述镉片内嵌在芯片基片的凹槽中,在所述芯片基片和镉片上刻制相互连接的微通道;所述芯片盖片位于芯片基片的上面并与芯片基片密封在一起,芯片盖片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芯片基片和镉片上的微通道相连。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加工方法和使用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698154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189656.8
申请日:2013-05-21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IPC: G01N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水样原位采集装置及水样采集方法,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采集中底层原位水样和打开采样瓶盖等方面存在不足。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水样原位采集装置,在底板上方安装有活动底座,采水容器设在活动底座上,在上板上固定有电控阀门,采集水样时,所述活动底座向上移动,使得电控阀门出口管端上的密封件与采水容器的顶部周面始终密封,所述电控阀门出口管与所述采水容器相通。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深度控制准确、电控球阀开闭动作可靠和采样保持原位状态不受上下水体的干扰等优点。适合油类污染分析用的原位水样采集,适合生物分析用的原位水样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0784346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1711280868.1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塑料采样技术领域,公开了海水中微塑料采样系统及方法,包括流量计和与流量计连接的过滤器,过滤器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超声振子,过滤器进水口与流量计连接,过滤器壳体和超声振子之间设有可拆卸的滤网,壳体与滤网之间的通道连接进水口,滤网与超声振子之间的通道通向出水口,壳体底部设有阀门。本技术方案可以现场采集水体中的微塑料,定量的富集大样本水体中的微塑料,可供实验室分析检测,本系统及方法采样量大、高效精准、简便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11289711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141203.8
申请日:2020-03-04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质生物毒性在线监测装置,包括六通道选择阀,所述六通道选择阀中的任意四个侧通道分别通过特氟龙样品管与直囊式过滤器、冷藏菌液仓、温度平衡反应单元和缓冲液试剂瓶连接,其公共通道与注射泵连接;所述温度平衡反应单元与光电检测单元连接;所述温度平衡反应单元包括暗室和安装在暗室中的检测池和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安装在检测池下方,与数据处理系统连接。其优点在于,将发光细菌检测法与流动注射相结合,减小了检测系统的体积和试剂用量、提高了监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319171B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510790255.7
申请日:2015-11-17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含量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蠕动泵、流动比色皿、光源、光接收器、镉圈和7个三通电磁阀,通过控制蠕动泵和多路三通电磁阀选择性地进样、环流、显色、还原和排废,从而缩短了检测装置的流路,集成度高,体积小,适合在线分析。通过采用环流设计,反应效率大大提高,整个环路里的反应生成物浓度均一,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平行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此外,本发明采用镉圈作为还原部件,让待测的样品溶液在镉圈中按照一定的速度流过,既提高了还原效率又避免了反复填充的工作,操作方便快捷,同时避免了有毒有害试剂的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203364B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510704959.8
申请日:2015-10-27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Inventor: 褚东志 , 吴丙伟 , 张颖颖 , 范萍萍 , 吴宁 , 孔祥峰 , 张颖 , 曹煊 , 马然 , 张述伟 , 王昭玉 , 吕婧 , 曹璐 , 刘东彦 , 王茜 , 郭翠莲 , 侯广利 , 高杨 , 刘岩 , 张天鹏 , 王小红 , 张丽 , 胡云川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水中有机污染物富集装置及富集方法,包括自动进样系统、样品瓶平移系统、用于对海水样品进行搅拌并采用磁性吸附原理萃取海水样品中的目标有机污染物的搅拌转移系统、驱动搅拌转移系统水平和上下移动的运动系统以及使洗脱溶剂产生涡旋的涡旋系统。本发明的富集装置采用并行处理‑直线布设的结构设计,可实现目标有机污染物从进样到萃取富集整个过程的全自动化,一次处理可生成多个待测样,大大提升了海水样品的前处理效率。此外,采用永磁铁配合薄壁玻璃管的设计方式对磁性萃取介质进行吸附和脱离,有效解决了电磁铁因剩磁导致萃取介质脱离不完全而造成的检测误差问题,有助于提高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192680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253848.9
申请日:2017-04-18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314 , G01N21/33 , G01N2021/315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初期海洋生物污损监测评价方法,基于生物膜对不同波长光线的阻碍和散射作用,借鉴朗伯比尔定律(Beer‑Lambert Law)能够测定物质浓度的基本原理,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期被附着材料的吸光度曲线,通过透光率峰值(或者曲线积分)对生物附着试样的生物量(或者生物覆盖率、叶绿素a含量等)建立标准工作曲线,再通过被测试样的吸光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完成对玻璃等透明材质的生物附着情况的监测和评价,为透明材料的防生物附着性能的评价提供依据,有助于新型耐生物污损材料的开发,最终有效避免生物附着和污损造成的损失及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05115913B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510383761.4
申请日:2015-07-03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IPC: G01N21/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吸光度检测装置,包括盖板、检测室和进液室;在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排气孔和透气膜,在所述检测室中开设有上下贯穿的空腔,通过将所述空腔设计成表面光滑的圆柱孔,这样即便有气泡进入到所述空腔,也可以顺利地上浮通过盖板上的排气孔排出。在检测室的相对两个侧面上对应开设有光源接口和检测接口,通过将光源接口和检测接口同轴设计在检测室偏下方的位置处,此处气泡不易存在,由此可有效减少气泡对吸光度检测的影响。在进液室中设置过滤膜和倾斜向上的进液口及透气膜,由此可以减少气泡进入检测室的可能性。此外,通过在检测室上增设感温元件,从而可以有效反馈待测样品的温度,以用于修正,继而实现吸光度检测精度的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