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5871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966526.5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1K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通道同步测温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N个温度测量单元,第i个温度测量单元的第一电流端连接第i‑1个温度测量单元的第二电流端,第1个温度测量单元的第一电流端连接恒流源,第N个温度测量单元的第二电流端通过连接标准采样电阻接地;N个除法单元,第i个除法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i个温度测量单元的电压输出端;每个除法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N个温度测量单元的第二电流端;每个除法单元的第三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源;信号转换单元,第i个信号输入端连接第i个除法单元的除法输出端;处理器用于从信号输出端获取数字信号,并基于数字信号得到N个温度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199851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62989.4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1N21/65 , G01N21/358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赫兹‑拉曼光谱技术领域,为实现性状相似、易混淆矿物类中药品快速、准确识别,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性状相似、易混淆的矿物类中药品快速识别方法。为此,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性状相似、易混淆的矿物类中药品的快速识别方法,步骤包括:光谱采集:将几种性状相似、易混淆的矿物类中药品依次采用太赫兹‑拉曼光谱系统对其光谱进行采集;光谱预处理:对矿物类中药样品的太赫兹‑拉曼光谱进行预处理,得到样品的预处理光谱图;矿物类中药品的快速识别:分析不同矿物类中药品的太赫兹‑拉曼光谱的特征峰,对性状相似、易混淆的矿物类中药品进行识别。本发明主要应用于矿物类中药品识别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5607274B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610112542.7
申请日:2016-02-29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偏振光分束比(即能量强度比值)可控的偏振分束器及其工作方法,分束器包括立方体棱镜和四分之一波片,立方体棱镜由两块四面体棱镜构成,四分之一波片设置在所述四面体棱镜之间,所述四分之一波片通过光胶与所述四面体棱镜相贴合,所述四分之一波片与所述四面体棱镜之间的角度均为45°,四分之一波片连接有外控电压模块。本发明方法通过外控电压模块改变内嵌四分之一波片的折射率,实现偏振分光比的精确调节,从而实现控制两束出射光的分束比,最终获得满足一定需求的能量分光比可控的两束正交P‑偏振的纯态偏振光束输出,可以应用在空间领域,尤其是能够应用在偏振干涉测量以及偏振成像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642558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702636.9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有机晶体自发成核生长的环形阶梯底座及系统,该环形阶梯底座具有一环形阶梯凹槽,该环形阶梯凹槽由多级环状L型凹槽呈阶梯分布而成,其能够覆盖设置于育晶瓶内底部,供自发成核的晶核自然降落到环状L型凹槽中;该有机晶体自发成核生长系统包括水浴循环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和晶体生长装置,该水浴循环装置包括水浴循环缸和循环泵,以对水浴循环缸内水溶液进行循环,温度控制装置用于对水浴循环缸内水溶液进行温度调控,晶体生长装置包括育晶瓶和设置于育晶瓶内底部的环形阶梯底座,该育晶瓶设置于水浴循环缸内。本发明可以有效控制晶核成核位置,有效避免晶核生长过程中晶体粘连问题,还可以保持水溶液温度稳定性,提高晶体成品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489931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527973.9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1N21/3581 , G01N2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太赫兹参量振荡源测量稳定性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激光器、太赫兹参量振荡器、太赫兹探测器、斯托克斯光探测器、光束收集器、样品、数据采集卡、计算机和折射率渐变镜,太赫兹参量振荡器包括非线性晶体和斯托克斯光谐振腔,激光器产生泵浦光经过折射率渐变镜入射至太赫兹参量振荡器,一部分泵浦光通过光束收集器收集,另一部分泵浦光基于受激电磁耦子散射作用产生斯托克斯光和太赫兹波。本发明利用了太赫兹参量过程中斯托克斯光和太赫兹的稳定性呈正比关系的特点,将斯托克斯光作为太赫兹波的参考光,从而消除太赫兹参量源不稳定性所带来的测量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8458987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568221.7
申请日:2018-06-05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1N21/35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赫兹波计算机辅助层析成像装置及方法,包括:基于折射率匹配液的太赫兹波连续扫描成像系统和数据处理算法。折射率匹配液填充于液体槽中,成像时样品浸入液体槽内进行扫描,由于液体槽的两个通光面垂直于聚焦的太赫兹光束,可以避免扫描过程中的光束偏移;数据处理算法用于滤除太赫兹辐射源功率波动导致的噪声以及液体对太赫兹波的吸收,并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样品的内部信息。本发明通过引入内置折射率匹配液的液体槽,有效地解决由于样品折射率较高而导致的太赫兹光束折射以及反射问题,其次,通过模拟扫描过程中液体的衰减并对投影数据进行修正,消除液体吸收对成像结果的影响,实现对高折射率样品的太赫兹CT成像。
-
公开(公告)号:CN107425407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750402.7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H01S3/1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S3/10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属于非线性光学领域,为实现波长连续可调谐的蓝光输出,具有转换效率高、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小型化等高技术性能,更具有实用价值和产业化价值。为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内腔自倍频的可调谐蓝光辐射源及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Nd:YAG(掺钕石榴石)调Q激光器产生偏振方向沿竖直方向的1064nm线偏振光,经过聚焦透镜组缩束,经1064nm半波片条调整激光偏振态并入射到满足Ⅱ类相位匹配条件的倍频KTP晶体当中,经倍频产生偏振态沿竖直方向的532nm激光,经45°高反镜反射进入OPO系统,泵浦由电动振镜旋转平台控制的OPO内腔KTP晶体。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可调谐蓝光辐射源设计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06124413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567286.0
申请日:2016-07-18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1N2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17 , G01N2021/17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像素的提高太赫兹波压缩感知成像质量的装置,包括:同时实现透射和反射的掩模板,第一、第二太赫兹波探测器型号相同;携带有成像物体信息的太赫兹波经过掩模板被调制,掩模板与成像物体在光路中平行放置;第一、第二太赫兹波探测器分别接收经过掩模板透射和反射的太赫兹辐射;将第一、第二太赫兹波探测器接收到的辐射强度数组分别对应相加并处理,得到归一化后的透射和反射辐射强度数组;归一化后的透射强度数组与反射强度数组对应相减并处理,得到抑制输出波动与外界干扰的测试数据;测试数据输入压缩感知恢复程序即可得到重构图像。本发明在太赫兹压缩感知成像的采样阶段就最大程度减小外界条件影响,提高了成像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607274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112542.7
申请日:2016-02-29
Applicant: 天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27/283 , G02F1/03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偏振光分束比(即能量强度比值)可控的偏振分束器及其工作方法,分束器包括立方体棱镜和四分之一波片,立方体棱镜由两块四面体棱镜构成,四分之一波片设置在所述四面体棱镜之间,所述四分之一波片通过光胶与所述四面体棱镜相贴合,所述四分之一波片与所述四面体棱镜之间的角度均为45°,四分之一波片连接有外控电压模块。本发明方法通过外控电压模块改变内嵌四分之一波片的折射率,实现偏振分光比的精确调节,从而实现控制两束出射光的分束比,最终获得满足一定需求的能量分光比可控的两束正交P-偏振的纯态偏振光束输出,可以应用在空间领域,尤其是能够应用在偏振干涉测量以及偏振成像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466883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1034696.0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1N21/358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35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太赫兹波反射式成像的缺血脑组织的检测装置,包括太赫兹源、数据采集卡、计算机、二维移动平台、太赫兹透镜、太赫兹探测器等,本发明装置通过对各光学元器件的不同摆放实现对太赫兹波的控制和探测,装置整体布局合理,结构紧凑,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检测装置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脑缺血组织的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及缺血半暗带的缺血脑组织的检测方法,采用该检测方法对缺血脑组织成像,可以实现在脑缺血发生2小时后,准确的反映脑缺血组织的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及缺血半暗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