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5073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558616.1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30/0283 , G06Q50/06 , G06F17/10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热电虚拟电厂低碳经济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其中,方法包括:确定冷热电虚拟电厂中各主体的碳排放配额;根据冷热电虚拟电厂总的碳排放配额和冷热电虚拟电厂的实际运行的碳排放量得到冷热电虚拟电厂碳排放交易额;构建奖惩阶梯型碳交易模型,根据冷热电虚拟电厂碳排放交易额得到冷热电虚拟电厂的碳交易成本;基于冷热电虚拟电厂的碳交易成本建立冷热电虚拟电厂的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模型,并对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各类型负荷的最优调度曲线。本发明能够在减少碳排放总量的同时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336614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0001675.2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低压台区柔直互联系统的能量管控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当系统内不存在台区故障时以及电池储能为充电状态时,重新按裕量数组中更新后的有功补偿裕量的大小进行排序,基于所述裕量数组中的最大有功裕量以及所述电池储能的预设充电功率确定所述电池储能的实际充电功率;将最大有功裕量台区编号对应的换流器设置为定直流电压UdcQ模式,根据实际充电功率调整所述有功功率指令数组中每个换流器的有功功率指令数据;将每个换流器的有功功率指令数据以及运行于定直流电压UdcQ模式的换流器编号发送至系统协调控制器,以使得每个台区的换流器根据对应的有功功率指令数据输出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61948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81076.7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山东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30/06 , G06Q10/06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中长期与调峰市场衔接的虚拟电厂零售结算方法,包括:建立虚拟电厂参与中长期市场的交易结算流程;建立虚拟电厂参与调峰市场的交易结算流程;建立基于中长期与调峰市场衔接方法;建立考虑中长期与调峰辅助服务衔接偏差的虚拟电厂结算模型;提出计量与偏差处理方法得到结算依据,并依据所述结算依据进行结算。本发明能够提高虚拟电厂参与调节性市场的积极性和内部管理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495892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079831.3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H02J1/1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低压台区柔性互联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建模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低压台区柔性互联系统中的直流电压控制单元、光伏和储能的控制能力及特性,建立直流电压控制单元的小信号模型、功率控制单元的小信号模型;对所述直流电压控制单元的小信号模型和功率控制单元的小信号模型进行等效降阶建模,获得设备小信号模型;将所述低压台区柔性互联系统中的任意一台并网换流器运行于定直流电压模式,剩余并网换流器运行于功率控制模式,基于所述小信号模型,形成用于所述低压台区柔性互联系统稳定性分析的等效电路降阶模型。有效简化多换流器并网的低压柔性互联系统模型,降低互联系统小信号稳定性分析难度,有效支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5473228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420096.8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构式多端口交直流电力电子组网装置,包括:多类型功能性接口,用于接入多类型动态资源,并与直流母线或交流母线相连;电力电子变换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多类型功能性接口的输入/输出的电压和电流,以满足多类型动态资源的接入需求;并离网无缝切换模块,用于实现组网装置并网和离网之间的无缝切换运行;自适应控制单元用于协调控制所述电力电子变换单元和并离网无缝切换模块的工作模式,实现不同组网运行模式之间的无缝切换。本发明能有效的整合已有的不同类型的供电资源,实现多类型灵活组网运行模式,满足用户侧不同的需求,以提高用户侧用电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17354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646029.1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应急供电的移动储能无缝续航增容方法及系统,该方法的供电系统能够基于移动储能车本身的特点,提供一种高响应速度的移动储能无缝续航增容方法;并且还能够在具有柴油发电机的情境下,解决柴油发电机本身响应慢的缺点,将移动电化学储能和柴油发电机的优点结合,根据负载的用电量和储能车容量的大小,实现在移动供电设备电池存储电量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柴油发电机满足负载的供电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78319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345222.3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边端协同的乡村供用能系统优化调控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采用边‑边交互的方式,结合边端协同架构,获取相邻区域配电网的可移动资源运行信息,以降低区域配电网运行成本为优化目标,进行日前区域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优化;考虑可移动资源的优化调度,基于短期预测结果以预设时间段内的区域总运行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确定除慢动态设备外的可调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出力;以减少可调设备的调整成本为优化目标,进行最优潮流计算得到各个可调设备的修正量,并基于修正量对各个可调设备的实时出力进行修正。采用日前优化‑日内短期滚动优化‑日内超短期反馈矫正优化多时间尺度的优化调度,实现乡村供用能系统的多能互补。
-
公开(公告)号:CN11324017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530078.4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热互联系统的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包括:对包含电热储能和柔性负荷的电热互联系统进行建模,确定分布式电储能模型、分布式热储能模型、柔性热负荷模型、柔性电负荷模型、热电联产设备模型和热泵模型;基于上述模型确定约束条件,以运行成本最小为日前优化调度的优化目标确定日前优化调度模型;利用日前优化调度模型按照第一时间间隔确定每天的日前优化调度方案;按照第二时间间隔,基于风光机组的实时功率,对所述日前优化调度方案计划进行实时修正,动态修正日前优化调度指令。本发明通过日前优化调度模型实现多时段协同优化,通过实时反馈校正基于源荷实测值对日前调度计划指令进行修正,提高了调度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801813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1617955.3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确定虚拟电厂系统源‑荷协同优化模型的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预先采集的虚拟电厂系统的参数,确定风电出力不确定性、光伏出力不确定性以及负荷不确定性;根据风电出力不确定性、光伏出力不确定性以及负荷不确定性,确定电能子系统、热能子系统以及气能子系统;将电能子系统确定为上层协同优化模型,将热能子系统和气能子系统确定为下层协同优化模型,上层协同优化模型与下层协同优化模型相互影响;确定上层协同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上层协同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下层协同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以及下层协同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确定虚拟电厂系统源‑荷双层协同优化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2801813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011617955.3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确定虚拟电厂系统源‑荷协同优化模型的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预先采集的虚拟电厂系统的参数,确定风电出力不确定性、光伏出力不确定性以及负荷不确定性;根据风电出力不确定性、光伏出力不确定性以及负荷不确定性,确定电能子系统、热能子系统以及气能子系统;将电能子系统确定为上层协同优化模型,将热能子系统和气能子系统确定为下层协同优化模型,上层协同优化模型与下层协同优化模型相互影响;确定上层协同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上层协同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下层协同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以及下层协同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确定虚拟电厂系统源‑荷双层协同优化模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