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35203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010512896.3
申请日:2010-10-20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联络线暂态稳定极限传输功率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得到的事故后静态稳定极限传输功率和联络线故障冲击功率,仅需一步即可得出暂态稳定极限传输功率。该算法具有与时域仿真法相同的模型适用性以及直接法所具有的稳定裕度量化性,精度较高且操作便捷。该方法可以作为暂态稳定极限传输功率的估算值,在离线计算特别是在线应用中存在广泛的适用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3569647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542664.6
申请日:2013-1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封印的批量发行装置,包括自动排序装置、出料装置、发行装置、分选装置、定位和控制装置以及机架。通过振动盘将电子封印振动入电子封印前进道,在电子封印前进道中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利用吹气装置将前进道中排列方向不符的电子封印吹出电子封印前进道,掉入料斗重新开始,方向相符排序正确的电子封印进入出料装置,完成电子封印的自动排序。规则排序的电子封印进入倾斜的T形凹槽直导轨后,因重力自由下落至发行区域,由发行电路板的射频通信部分完成对电子封印发行数据的注入,成功、失败以及未发行的电子封印嵌在滑块内,滑块在皮带的带动下移动至对应的料盒,完成电子封印发行后的分选和装料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3475482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05498.5
申请日:2013-09-09
Inventor: 李保丰 , 赵兵 , 刘鹰 , 吕英杰 , 翟峰 , 付义伦 , 梁晓兵 , 孙志强 , 岑伟 , 卢艳 , 袁泉 , 曹永峰 , 史树冬 , 冯占成 , 任博 , 张庚 , 杨全萍
IPC: H04L9/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现场服务终端的现场加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下载现场施封数据;(2)与电子封印进行双向身份认证;(3)读取电子封印信息密文;(4)解密得到封印信息存储并显示;(5)加密得到施封数据密文;(6)现场施封。本发明利用现场服务终端安全单元加密施封数据和解密封印中的数据,利用RFID射频读写单元对现场电能表进行施封、换封。这样既保证了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现场服务终端内部的安全单元对封印数据进行加解密运算和完整性校验,不需要远程连接密码机,运算速度快。现场服务终端与电子封印进行通信时,数据都是以密文的形式进行传输,安全可靠,并能达到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095696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08303.3
申请日:2013-0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方法,在传统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方法基础上引入数字证书身份标识机制、权威机构对数字证书有效性查询签名认证机制和基于对称密钥的挑战应答机制来实现主站和终端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该方法可以有效抵抗假冒主站、通信业务流分析、密码分析等攻击,增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051450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10529695.3
申请日:2012-12-10
IPC: H04L9/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力信息采集系统的安全任务下发的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主站和接收其控制信息的各个电表、以及终端单元,所述主站通过所述终端单元向所述电表发送控制信息;方法包括:(1).任务存储;(2).任务转发。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电力信息采集系统的安全任务下发的系统和方法,通过在终端设备的安全模块中添加转加密的功能,限制终端设备下发任务的权限,解决了非法终端对主站和电表的威胁。同时,在终端设备和电表之间添加安全认证环节,防止了攻击者利用任务信息进行重放攻击的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08599113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1810232406.0
申请日:2018-03-2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公共连接点电压的新能源孤岛过电压控制方法和换流站极控系统,换流站极控系统判断新能源系统中的交流线路发生的故障是否为三相短路故障,若交流线路发生的故障为三相短路故障,所述换流站极控系统下发清零指令使换流站极控系统中的外环功率控制器和内环电流控制器分别执行外环功率控制和内环电流控制,直至公共连接点的电压和功率大于第一电压阈值和第一功率阈值,则所述换流站极控系统停止向外环功率控制器和内环电流控制器下发清零指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过程简单,易于实现,能够保证三相短路故障切除后换流站端口输出的电压快速控制到1.0pu左右,最终实现新能源机组的故障穿越和换流站输出电压的快速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09980672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1910237602.1
申请日:2019-03-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西北分部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铁柱 , 马士聪 , 赵兵 , 张曦 , 杜勉 , 郭剑波 , 韩悌 , 王吉利 , 柯贤波 , 张振宇 , 牛拴保 , 程林 , 霍超 , 魏平 , 任冲 , 张刚 , 王姗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确定特高压直流送端的最小开机数量的方法及系统,包括:将特高压直流送端交流系统等值为单支路系统;计算所述特高压直流出现功率扰动时送端的换流器的暂态压升;确定满足约束条件为所述暂态压升不超过预设的最大压升阈值时的等值阻抗的最大值,并计算直流近区配套火电机组模块的最大等值阻抗;根据所述直流近区配套火电机组模块的参数进行机组组合,以确定满足所述直流近区配套火电机组模块的最大等值阻抗在不越限约束条件下的最小开机数量。本发明能够考虑暂态过电压确定特高压直流送端的最小开机数量,可用于实际电网的分析和运行,简化了分析计算难度,具有较高的工程适用性,能够有效地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328430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457938.6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
Inventor: 王琦 , 赵兵 , 卜广全 , 曹路 , 李建华 , 徐贤 , 缪源诚 , 周挺 , 郭强 , 仲悟之 , 徐式蕴 , 吴萍 , 王姗姗 , 蒋彦翃 , 刘丽平 , 贾琦 , 张鑫 , 罗红梅 , 李惠玲 , 吕晨 , 王歆 , 骆攀登 , 陆晓东 , 贾俊川 , 黄东敏 , 郑帅飞 , 程势高 , 马全 , 樊明鉴 , 张子岩 , 郝杰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负荷模型结构和确定该负荷模型参数的方法及系统,建立含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综合负荷模型:该模型包括配网等值阻抗、配网无功补偿模型、等值静态负荷模型、等值电动机负荷模型以及等值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模型;提出了含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综合负荷模型配网等值阻抗的计算方法,等值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模型参数确定方法,等值静态负荷模型参数计算方法,等值电动机负荷模型参数计算方法,配网无功补偿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315358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459005.0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短路电流的方法及系统,包括:当确定交流系统发生需要断路器开断的故障时,控制策略生效;计算控制策略生效前一采样时刻,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外环控制器输出的第一q轴电流参考值;在所述控制策略生效的预设时间段内,控制MMC的外环控制器实时输出的第二q轴电流参考值与所述第一q轴电流参考值一致,通过所述第二q轴电流参考值对MMC的内环控制器进行控制,实现对MMC输出的短路电流的抑制。本发明能够实现不超过断路器容量限制的MMC输出电流控制,能够使得MMC输出的短路电流在策略生效时间内大幅降低,并在策略退出后恢复MMC对交流系统的无功支撑能力,可以用于MMC并网运行指导,支撑交流系统电压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6841928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710198366.8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浙江大学
Inventor: 翟峰 , 刘鹰 , 吕英杰 , 徐文静 , 岑炜 , 李保丰 , 梁晓兵 , 赵兵 , 付义伦 , 曹永峰 , 许斌 , 孔令达 , 徐萌 , 冯占成 , 任博 , 张庚 , 杨全萍 , 周琪 , 袁泉 , 卢艳 , 韩文博 , 李丽丽 , 郭创新 , 张伊宁 , 李伟健 , 包哲静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避免了使用单一信息源的局限性,利用D‑S证据理论将配电自动化终端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信息进行融合以得到故障区段,提高了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的准确性。本方法为:获取配电自动化终端检测的故障信息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测的故障信息,得到第一证据体和第二证据体;判断第一证据体和第二证据体之间是否存在冲突;若不存在冲突则利用D‑S证据理论进行第一证据体和第二证据体的融合,形成配电网的故障假说可信度;若存在冲突则对第一证据体和第二证据体进行基于可信度的修改,融合修改后的证据体,形成配电网的故障假说可信度;故障假说可信度最大值时对应的故障假说即为配电网的故障区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