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IR-II成像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773395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475950.5

    申请日:2020-05-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IR-II成像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细胞活体荧光成像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S1、孵育荧光探针CP@mSiO2-PEG纳米粒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2、将荧光材料标记的BMSC经尾静脉注射和局部皮下注射到携带HepG2肿瘤的裸鼠体内;S3、采用近红外二窗对肿瘤进行成像和成像指导肿瘤切除。本研究的NIR-II对体内的肿瘤成像和图像指导肿瘤切除手术的新策略,利用近红外二区窗口(NIR-II)活体荧光成像技术诱导搭载该染料的BMSC富集在肿瘤部位,清晰可见肿瘤轮廓,提高了手术切除的精准度,并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一种基于金纳米笼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344788B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810129156.8

    申请日:2018-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笼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利用金硫共价键将金纳米笼固定在浸泡过巯基硅烷化试剂的基底导电玻璃片上,依次利用静电吸附力在纳米颗粒表面吸附多巴胺和脂肪酶,进一步修饰所述基底导电玻璃片上的金纳米笼颗粒;所述金纳米笼是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表面活性剂条件下,利用种子生长法制备金核‑银壳纳米立方结构,最后利用氯金酸转换银壳形成的金纳米笼纳米颗粒。本发明所制备的高性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保留酶的最大生物活性的同时,有效的增加了电极表面积及其电化学性能,所述高性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不仅可用于水样中对甘油三酯的高灵敏检测,在人血清样本中同样适用。

    四面体DNA介导组装荧光纳米生物探针、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066851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341743.8

    申请日:2019-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面体DNA介导组装荧光纳米生物探针、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所述的四面体DNA介导组装荧光纳米生物探针由四条DNA单链组成,所述四条DNA单链分别为A链、B链、C链及D链,所述A链、B链以及C链的碱基数相同,D链所含碱基数少于A链、B链或C链;每条单链折叠形成三角形,组成四面体结构的其中一个面,所述四面体DNA的每条边由两段DNA单链组成,每条边上的两段DNA链互补结合;所述四面体DNA其中一条边不完全互补,由第一段双链DNA以及一段单链DNA组成,本发明的荧光纳米生物探针对肿瘤标志性物具有高灵敏高特异性,这对生物医学发挥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种光谱成像系统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31411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308760.1

    申请日:2019-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谱成像系统,包括激光器、荧光倒置显微镜、单色仪装置及光学探测CCD接收装置;所述激光器光源通过扩束器接入荧光倒置显微镜光路中;所述单色仪装置设置于所述荧光倒置显微镜的外侧并与其底座内部连通,并外接有光学探测CCD接收装置。整套装置可同时实现可见-近红外Ⅰ区-近红外Ⅱ区波段的微区实时光谱采集及荧光成像,对生物组织内活型探针的微区光谱变化监测具有重要的价值,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实时监测G-四联体形成的单颗粒SPR钾离子探针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41845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510608056.X

    申请日:2015-09-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时监测G‑四联体形成的单颗粒SPR探针的制备和应用。基于贵金属(金、银等)纳米颗粒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大比表面积和SPR高灵敏性,采用可与钾离子特异结合的端粒Aptamer对贵金属纳米颗粒进行表面修饰,简单、方便的构建了可高灵敏检测钾离子并实时监测G‑四联体形成过程的单颗粒生物探针。特异性结合的整个过程可以通过暗场显微镜(DFM)和散射光谱仪联用下的单个贵金属纳米颗粒的SPR光谱峰移动量来表征。此探针具有实时检测的功能,且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等优点。此外,可通过数据拟合分析得到形成G‑四联体的解离常数Kd和吉布斯自由能ΔG,以及在形成过程中的两种结合位点形态。

    一种单颗粒生物探针的构建方法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8085370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026859.X

    申请日:2017-1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颗粒生物探针的构建方法及其用途,其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制备金银核壳纳米立方体(Au@AgNCs)溶胶和tsDNA溶液,并将所述Au@AgNCs固定于氧化铟锡导电膜玻璃表面;将所述tsDNA溶液滴加到固定有Au@AgNCs的氧化铟锡导电膜玻璃表面,室温下孵育后,用超纯水洗涤,并用氮气吹干,得到所述基于tsDNA的单颗粒LSPR探针。所制备的单颗粒探针粒径在50~60nm之间,检测灵敏度达到1aM,LSPR散射光谱峰位于540~560n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与银纳米立方体相比,Au@Ag NCs具有相似的等离子体特性且结构更佳稳定;2、与一维结构的单链DNA分子以及二维结构的发夹型DNA分子相比,三维结构的tsDNA具有更好的刚性、结构稳定性以及易于多功能化等优点。

    一种基于三角形金纳米片的等离子激元双功能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061710A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711146648.X

    申请日:2017-1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三角形金纳米片的等离子激元双功能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传感器包括基底玻片和固定在基底玻片上的三角形金纳米片,所述三角形金纳米片表面修饰辣根过氧化酶。其制备方法是先在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条件下,利用硼氢化钠还原氯金酸得到金纳米种子,再将金纳米种子进一步在生长液中反应制备三角形金纳米片;然后将三角形金纳米片利用物理吸附作用固定于基底玻片上,并在三角形金纳米片上以巯基共价键耦连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功能化,从而制得传感器。该传感器在卤离子存在的条件下,可与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刻蚀反应而将其形貌由三角形改变为圆盘形,从而实现对卤离子、葡萄糖等痕量分子的检测。

    一种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剂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77453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410346448.9

    申请日:2014-0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剂的合成方法。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将水溶性的二硫二醇类和甘露糖结合,得到二硫二醇类甘露糖衍生物;该产物可以通过巯基共价结合作用对Au、Ag、Cd等金属及半导体材料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另一端裸露的甘露糖结构可以与刀豆蛋白(ConA)特异性结合;此甘露糖衍生物修饰/银纳米颗粒的过程与ConA与甘露糖的特异性识别过程,在暗场显微镜(DFM)下可以通过单颗粒纳米颗粒的SPR图像颜色发生的显著变化(一般是红移)实时表征出来。通过该功能分子的表面修饰得到的糖‑纳米颗粒低毒性而且在溶液中稳定,不但具有很好的生物适应性与稳定性,同时具备对痕量刀豆蛋白的高效靶向识别能力。

    单个金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共振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32006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410259872.X

    申请日:2014-0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个金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共振探针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利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得到金种子,将得到的金种子溶液稀释后依次加入盐酸羟胺和氯金酸溶液生长得到球形金纳米颗粒;然后,将球形金纳米颗粒均匀固定于清洗干净的ITO玻璃基底表面,制得到金纳米颗粒SPR芯片;最后将发夹形特定序列的单链DNA探针分子通过金硫共价键作用修饰固定在制得的SPR芯片上的金纳米颗粒表面,得到单个金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共振探针。所述球形金纳米颗粒的粒径直径在40~90nm之间,散射光谱峰位于540~600nm,该探针的检测限可低于3nM,结合SPR技术在动态检测肺癌核酸标志物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