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级混合工质低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66491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68973.2

    申请日:2015-07-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00 F25B41/04 F25B4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级混合工质低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气液分离器单元、压缩机单元、油分离器单元、风冷冷凝器单元、干燥器单元、回热器单元、节流单元、蒸发器单元。还包括一个对制冷剂质量流量以及循环组分浓度的调节系统,其包括:第一常闭电磁阀、第三常闭电磁阀、高沸点工质调节罐、第四常闭电磁阀、控制单元、第二常闭电磁阀、低沸点工质调节罐;通过控制单元采集压缩机单元吸排气压力以及调节罐的压力参数,并对电磁阀输出控制指令,对制冷系统中的混合工质流量及组分比例进行调节,使得单级混合工质低温制冷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制取低温。

    一种减少制冷剂充灌量的空调室外机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66681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21432.5

    申请日:2015-0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14 F24F11/30 F24F2203/021 F25B3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制冷剂充灌量的空调室外机及其方法,包括上集管、下集管、竖直换热管,竖直换热管的上端具有一个伸入到上集管管体内部的伸入段,伸入段设有气液分离孔和布液孔,气液分离孔的位置高于布液孔的位置,气液分离孔和布液孔构成气液分离及布液结构;空调室外机作为冷凝器时,各竖直换热管中的制冷剂冷凝液膜厚度减薄,积存的制冷剂液体量减少,使空调机组制冷剂充灌量减少;同时使制冷剂侧冷凝换热系数增大,换热效率提高;作为蒸发器时,节流后的制冷剂经预换热器后,进入上集管再经气液分离及布液结构将气液分离同时布液,可使液体均匀分布在各个竖直换热管的管内壁,可保证较大的蒸发换热系数。且能满足换热和回油的要求。

    一种双机快速降温低温制冷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34713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846140.0

    申请日:2014-12-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00 F25B31/00 F25B41/062 F25B49/02 F25B2400/0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机快速降温低温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道连接形成制冷工质循环路径的压缩机单元、油分离器单元、风冷冷凝器单元、干燥器单元、回热器单元、节流单元、蒸发器单元、回热器单元、气液分离器单元,还包括调节阀、控制单元,所述压缩机单元包括并联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的输入端通过分配器连接气液分离器单元,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机快速降温低温制冷方法。本发明通过控制单元采集压缩机单元排气压力、温度、功率以及蒸发器单元出口温度,并对节流单元、调节阀以及压缩机单元输出控制指令,使得制冷系统能高效、稳定地长期运行,同时当其中一台压缩机出现故障时,仍能保证制冷系统的正常工作。

    一种防低温冻油自复叠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747567U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20648823.X

    申请日:2016-06-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低温冻油自复叠制冷系统,涉及制冷技术领域,能够解决润滑油通过中间回热器进入蒸发器单元内形成润滑油冰堵的问题。该系统包括压缩制冷装置、中间回热器和第一节流单元以及蒸发器单元;中间回热器的热流入口通过管路与压缩制冷装置的第一出口连接,中间回热器的热流出口通过第一节流单元连接至蒸发器单元的入口;中间回热器的第一冷流入口通过管路与蒸发器单元的出口连通,中间回热器的冷流出口通过管路与压缩制冷装置的入口连接;压缩制冷装置的第二出口通过防冻油单元与中间回热器的第二冷流入口连通;当系统启动后,防冻油单元开启进入双向导通状态;当系统关闭后,防冻油单元关闭进入单向导通状态。

    一种过热段和冷凝段分置的蒸发式冷凝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04943977U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20576065.0

    申请日:2015-07-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热段和冷凝段分置的蒸发式冷凝换热器,包括蛇形过热蒸气冷却段、水平布置的上集气管、水平布置的下集液管、竖降膜冷凝换热管;竖降膜冷凝换热管有多根,并且相互间隔分布在上集气管与下集液管之间;蛇形过热蒸气冷却段为U型管,该U型管的进口连接压缩机,出口连接上集气管,各竖降膜冷凝换热管的上端均套装有一个带斜槽的导流布水器,冷却水通过斜槽沿斜切线方向流出,并分布在竖降膜冷凝换热管的外表面上。本冷凝换热器的各竖降膜冷凝换热管中的制冷剂冷凝液膜厚度减薄,积存的制冷剂液体量减少,使制冷剂充灌量减少。同时使得制冷剂侧冷凝换热系数增大,换热效率提高。

    表面肋化管降膜蒸发冷凝器

    公开(公告)号:CN210425650U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20873316.X

    申请日:2019-06-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面肋化管降膜蒸发冷凝器,包括盘管组,盘管组包括若干个竖直堆叠的盘管,盘管用于流通制冷剂,盘管由外螺纹管制成,外螺纹管的螺距为d,0

    一种迷宫式微流量调节阀
    4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112247U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21068974.4

    申请日:2016-09-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迷宫式微流量调节阀,包括阀套本体、阀芯;阀套本体具有一阀腔,阀芯以可相对于阀腔轴线运动的方式置于该阀腔内;在阀套本体与阀芯两个端部的对应处,分别设有连通阀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阀腔和阀芯的形状为彼此适配的圆锥形结构。可较好解决制冷系统开机压力过高和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压力突变的问题,保证系统的高效、稳定、可靠运行。

    一种工质压力自适应低温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747563U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20648090.X

    申请日:2016-06-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工质压力自适应低温制冷系统,涉及制冷领域,能够解决制冷系统启动时出现的工质高压问题。该系统包括压缩制冷装置、中间回热器和第一节流单元以及蒸发器单元;中间回热器的热流入口通过管路与压缩制冷装置的第一出口连通,中间回热器的热流出口通过第一节流单元连接至蒸发器单元的入口;中间回热器的第一冷流入口通过管路与蒸发器单元的出口连通,中间回热器的冷流出口通过管路与压缩制冷装置的入口连通;中间回热器的第二冷流入口通过管路与压缩制冷装置的第二出口连通;低温制冷系统还包括:工质膨胀贮存装置。

    自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公开(公告)号:CN2758650Y

    公开(公告)日:2006-02-15

    申请号:CN200420103167.2

    申请日:2004-12-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储水箱、气液分离器、蒸发—冷凝器、回热器、蒸发器、风扇、除霜加热器、两个节流阀、七个温度传感器、四个控制器和两个电动机,制冷剂管路将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冷凝器、回热器、蒸发器、节流阀连接起来,组成自复叠式空气源热泵循环,冷凝器安装在储水箱内。本实用新型由空气源提供热量,通过制冷剂的循环,在冷凝器放出的热量将储水箱的水加热,储水箱采用保温材料保温,顶部装有气压平衡管。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自复叠式热泵循环,可在环境空气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正常工作,可全天候供热,全年适应性好,且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本实用新型可广泛适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一种混合工质低温制冷降温的柔性控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831891U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720451708.8

    申请日:2017-04-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工质低温制冷降温的柔性控压系统,包括混合工质制冷循环系统,在混合工质制冷循环系统的循环管路上并联有一柔性控压系统;所述柔性控压系统包括测压元件、执行机构、电磁阀、毛细管、冷剂膨胀存储罐;所述毛细管的一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电磁阀、冷剂膨胀存储罐;所述测压元件的信号端依次信号连接执行机构、电磁阀。本柔性控压系统技术手段简便易行,可在高压压力较低时使冷剂从膨胀存储单元以小流量输出与输入,从而防止降温初期系统压力过高,保证系统的高效、稳定、可靠运行。(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