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83445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38575.7
申请日:2015-01-26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2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实时数据融合系统,其包括决策信息分发模块以及依次运行在Storm引擎的五个工作节点上的数据采集模块、预处理模块、对准模块、状态估计模块和威胁估计模块。本发明采用Storm实时流式计算引擎作为系统的基础设施,使数据采集模块、预处理模块、对准模块、状态估计模块和威胁估计模块分别运行在Storm集群环境中的五个工作节点上,能够充分利用Storm分布式集群的高性能并行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了分布式实时数据融合系统的数据实时处理能力、容错性和稳定性,增强了分布式实时数据融合系统的并发性和扩展性,克服了传统的集中式数据融合系统存在的在并发性和扩展性上将受到限制的技术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852618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83848.X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A61B5/0507 , A61B5/00 , A61B5/0205 , A61B5/11 , G16H80/00 , G06V4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位姿与生理体征实时监测及预警系统,包括毫米波雷达、功能模块以及数据实时监测和预警模块,毫米波雷达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功能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功能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数据实时监测和预警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功能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毫米波雷达的信号,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信号,通过相位变化计算生理体征数据,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信号得到点云数据,基于点云数据识别检测出人体位姿;数据实时监测和预警模块被配置为对人体位姿和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处理后在数据库进行存储,并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与意外状态预警。本发明具有非接触式、全天候、全方位、功能全面、低成本、隐私保护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329221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1223877.8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16/9537 , G06F16/29 , G06F16/35 , G06F16/36 , G06F40/2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多源地理实体的查询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对齐的实体对;对对齐的实体对进行实体对融合;对已经对齐且融合好的实体数据集,使用空间计算技术计算所有地理实体间的空间关系,得到地理信息图谱;基于地理信息图谱、空间数据库实现复合条件查询地理信息。通过上述方案能够提升地理实体对齐的效果,并且能够优化地理信息查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177124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0511440.3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16/36 , G06F16/33 , G06F16/335 , G06F16/35 , G06F40/18 , G06N3/0442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垂直领域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将产品文档输入到训练好的知识抽取模型中,训练好的知识抽取模型包括表格标注模型和文本知识抽取模型;通过表格标注模型对产品文档中的半结构化数据进行表格标注处理,得到产品文档的三元组,表格标注模型是通过序列标注后的半结构化样本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的;通过文本知识抽取模型对产品文档中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知识抽取处理,得到产品文档的三元组,文本知识抽取模型是通过纯文本标注后的非结构化样本数据,对改进的语言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的;根据三元组,构建产品文档的知识图谱。本发明提高了垂直领域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的专业性、准确性和高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29029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263846.5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16/29 , G06F16/248 , G06F16/9537 , G06F16/95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移动端的复杂条件地理信息查询方法、装置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地理信息查询条件语义,根据条件语义规定设置复杂条件查询内容;基于预设的查询规则,解析符合规则的条件,获取组成的复杂条件的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和条件对象的属性信息;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和条件对象的属性信息,进行服务器计算查询返回地理信息查询结果。本发明基于对地理实体位置信息的搜集、存储和归类,对特定类型与空间限制的地理实体位置信息进行查询,从而丰富移动端对多个目标对象条件同时进行限定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177058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511416.X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16/242 , G06F16/245 , G06F16/248 , G06F16/22 , G06F16/28 , G06F16/29 , G06F16/9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复合条件的地理位置信息检索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地理实体的复合条件查询表单;基于预设复合条件查询规则,对所述复合条件查询表单进行解析,得到查询目标信息和复杂条件信息;根据所述查询目标信息和复杂条件信息,获取所述第一地理实体的地理位置信息检索结果。本发明充分考虑到地理实体自身的数据特征和空间特征,以及与空间中其他地理实体之间的空间联系等特点构建复合条件查询,从而对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检索,具有查询场景覆盖广、使用简单和易扩展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475565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318752.8
申请日:2020-04-2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16/26 , G06F16/242 , G06F16/248 , G06F16/29 , G06F16/95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目标历史地理信息数据可视化回放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感知端、数据端、WEB服务器端和浏览器端;感知端用于收集多维度感知数据发送至数据端;数据端用于接收和存储多维度感知数据;WEB服务器端执行由浏览器端发送的数据查询请求,完成与数据端的数据交互,以获取目标多维度感知数据;浏览器端用于接收用户的查询输入,以生成数据查询请求;浏览器端还用于对目标多维度感知数据进行可视化回放。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感知端获取的多维度感知数据进行存储,并根据不同的数据查询请求,实现多模式回放和可视化呈现,在保证了目标信息的完整性的同时,实现了目标历史地理信息数据回放展示的方便性、高效性和整体全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62605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544332.0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M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该系统包括:服务器,用于从各IM服务器获取用户使用各类IM的用户信息,并将获取的所述用户信息进行关联存储;IM终端,用于从所述服务器获取要通信的用户的用户信息,根据用户选择的安全等级对IM通信系统进行相应安全等级的配置,并基于配置后的IM通信系统进行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通信,其中发送端为作为发送者的IM终端,接收端为作为接收者的IM终端。本发明提供的IM通信系统的安全等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从而能够较好的保护用户的身份信息和隐私。
-
公开(公告)号:CN108563425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162268.3
申请日:2018-02-27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事件驱动的多流程协同处理系统,通过多流程建模模块创建业务流程的协作图,为业务流程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创造了可能,根据协作图配置消息路由,可知道消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通过对协作图进行安全性验证、可达性验证、死锁检测以及死循环检测,能够检测出协作图中的错误,避免在业务流程运行时造成损失,再通过分布式部署及运行模块将协作图拆分成单业务流程,将各单业务流程打包后分布式部署到jBPM流程引擎,分布式运行能解耦,而且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可能每个业务流程发生在不同的地方,每个流程就近部署和运行;分布式运行也为流程管理带来方便,每个jBPM服务器上的流程可由不同的组织管理和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05389806B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510701041.8
申请日:2015-10-26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坍塌检测方法及装置,涉及视频监控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满足预设的坍塌检测条件的情况下,获得待检测物的目标图像;根据预设的角点检测算法,确定所述目标图像中的图像角点,并将所确定的图像角点确定为基于所述目标图像的所述待检测物的虚拟标记点;计算所确定的各个虚拟标记点与预先存储的所述待检测物的各个对应虚拟标记点之间的针对虚拟标记点的位置偏差量;根据计算得到的针对虚拟标记点的位置偏差量,确定所述待检测物是否发生坍塌。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在无需针对各个实体标记点布置多个传感器时,依然能够根据图像处理结果协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待检测物的坍塌情况,降低了对待检测物的进行坍塌检测的工作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