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3054160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1533923.5

    申请日:2020-12-23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实施方式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30)具备:负极芯体(31)、和设置于负极芯体(31)的表面的负极复合材料层(32)。负极复合材料层(32)含有:石墨;和包含单层纤维状碳及多层纤维状碳的纤维状碳。将自负极复合材料层(32)的与负极芯体(31)相反侧的表面起至负极复合材料层(32)的厚度的40%的范围作为第1区域、自负极复合材料层(32)的与负极芯体(31)的界面起至负极复合材料层(32)的厚度的40%的范围作为第2区域时,第1区域中所含的石墨的BET比表面积小于第2区域中所含的石墨的BET比表面积。第1区域中以质量换算计比单层纤维状碳更多地包含多层纤维状碳,第2区域中以质量换算计比多层纤维状碳更多地包含单层纤维状碳。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3054159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1533390.0

    申请日:2020-12-23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作为实施方式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30)具备:负极芯体(31)、和设置于负极芯体(31)的表面的负极复合材料层(32)。负极复合材料层(32)含有:石墨;和单层纤维状碳及多层纤维状碳。将自负极复合材料层(32)的与负极芯体(31)相反侧的表面起至负极复合材料层(32)的厚度的40%的范围作为第1区域、自负极复合材料层(32)的与负极芯体(31)的界面起至负极复合材料层(32)的厚度的40%的范围作为第2区域时,第1区域中所含的石墨的BET比表面积小于第2区域中所含的石墨的BET比表面积。第1区域中,以质量换算计比多层纤维状碳更多地包含单层纤维状碳,第2区域中,以质量换算计比单层纤维状碳更多地包含多层纤维状碳。

    电池
    44.
    发明授权
    电池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8695517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810299537.0

    申请日:2018-04-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电池包括电极板组(50)。电极板组(50)包括电极板(10、20)和隔板(30)。电极板组(50)通过层压多个电极板(10和20)获得。隔板(30)被设置在电极板(10、20)之间。电极板(10、20)中的至少一个电极板的表面是颗粒层(5)。隔板(30)的表面是无纺布层(32)。颗粒层(5)包括纤维状颗粒。颗粒层(5)和无纺布层(32)彼此接触。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4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990554B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610158709.3

    申请日:2016-03-18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在隔片(70)与正极(50)之间和/或在隔片(70)与负极(60)之间的含有由合成树脂构造的纤维的纤维层(80)。纤维层(80)含有至少PVDF和PTFE作为构成该纤维的合成树脂的组分。PVDF和PTFE都具有等于或大于200,000和等于或小于2,000,000的平均分子量。在构造该纤维的合成树脂的组分中,PVDF含量大于PTFE含量,且PTFE含量等于或小于该合成树脂的组分总量的45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