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冷却装置的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20832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010651734.1

    申请日:2020-0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冷却装置的控制装置,在PCU用冷却单元与T/A用冷却单元之间具备热交换器的车辆用冷却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能够使泵高效地工作而提高冷却效率。在PCU(16)的PCU温度(Tpcu)高于阈值温度(Tthr_pcu)、且PCU用冷却单元(40)的制冷剂LLC的LLC温度(Tllc)高于T/A用冷却单元(60)的制冷剂ATF的ATF温度(Tatf)的情况下,使ATF用电动泵(64)驱动。此时,经由第三热交换器(74)在PCU用冷却单元(40)与T/A用冷却单元(60)之间进行热交换,PCU(16)被冷却。另外,若PCU温度(Tpcu)低于阈值温度(Tthr_pcu),则不驱动ATF用电动泵(64),因此能够避免不需要的泵的驱动而提高冷却效率。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4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233498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580020080.X

    申请日:2015-04-15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100)包括正极(30)、负极(40)、分隔部(50)、非水电解溶液和电池外壳(10)。正极包括正极集电体(32)和正极活性物质层(34)。分隔部包括分隔部基底(52)和耐热层(54)。分隔部基底具有与正极活性物质层相对的相对表面。耐热层构成相对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且含有耐热填料和粘合剂。正极活性物质层具有邻接区域(X)。耐热层具有至少与邻接区域的端部相对的相对区域(Y)。邻接区域的端部与正极集电体露出部(33)邻接。相对区域至少含有羧甲基纤维素的钙盐。

    非水二次电池
    4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663781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580037392.1

    申请日:2015-06-02

    Abstract: 非水二次电池包含正极复合材料层(10b)。在正极复合材料层(10b)的厚度方向上的横截面中,正极复合材料层(10b)包括包含在与厚度方向(TD)交叉的方向上的一个末端部分的第一区域(R1),包含另一末端部分的第二区域(R2),和位于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之间的第三区域(R3)。第一区域(R1)由含有磷酸锂铁(1)和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2)的第一复合材料组成,第二区域(R2)由含有磷酸锂铁(1)和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2)的第二复合材料组成。第三区域(R3)由含有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2)的第三复合材料组成。

    二次电池
    4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99012B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610282241.9

    申请日:2016-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液在电极体内的保持性优异、高速率充放电特性优异的二次电池。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极体和电解液,所述电极体具有正极、负极、和将该正极和该负极电隔离的隔板;在隔板与正极之间和/或隔板与所述负极之间具有无纺布层;作为构成该无纺布层的纤维(10)之中的至少一部分,每一根纤维形成有一个非贯通孔(12),所述非贯通孔(12)在该纤维(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具有开口(14)、并且在该纤维(1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该非贯通孔(12)的从上述开口(14)到该非贯通孔(12)的长度方向的最深部的长度LW为所述纤维(10)的全长LF的50%以上。

    二次电池
    4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453315B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480043413.6

    申请日:2014-07-30

    Abstract: 二次电池包括卷绕电极组件,在该卷绕电极组件中,堆叠并且卷绕正电极片、负电极片和隔膜。所述正电极片设置有长的正电极集电体和正电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电极活性物质层被布置在所述正电极集电体上。所述负电极片设置有长的负电极集电体和负电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电极活性物质层被布置在所述负电极集电体上。所述隔膜介于所述正电极片和所述负电极片之间。所述负电极集电体具有在所述卷绕电极组件的卷绕轴方向上处于所述负电极集电体的一个边缘处的第一无活性物质层区域。所述第一无活性物质层区域是没有形成所述负电极活性物质层的区域。所述正电极集电体具有在所述卷绕电极组件的卷绕轴方向上处于所述正电极集电体的一个边缘处的第二无活性物质层区域。所述第二无活性物质层区域是没有形成所述正电极活性物质层的区域。所述负电极集电体和所述正电极集电体被布置成所述第一无活性物质层区域和所述第二无活性物质层区域朝向所述卷绕电极组件的所述卷绕轴方向上的相反侧突出。所述负电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比所述正电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宽,并且细菌纤维素被布置在面对所述第二无活性物质层区域的所述负电极活性物质层的至少表面层中。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4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63774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47762.X

    申请日:2015-09-02

    Abstract: 正电极混合物层(12)包含具有主表面MS的第一层(12a)和形成为比第一层(12a)更靠近正电极集流体(11)侧的第二层(12b)。第一层(12a)的体积相对正电极混合物层(12)的体积的比率为20体积%至75体积%。第一层(12a)包含磷酸铁锂(LFP)(1)和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NCM)(2)。LFP(1)的质量相对第一层(12a)中LFP(1)和NCM(2)的总质量的比率为大于0质量%且为80质量%或更少。第二层(12b)包含NCM(2)。LFP(1)的质量相对正电极混合物层(12)中正电极活性材料的总质量的比率为7.5质量%至20质量%。第一层(12a)的最大孔隙尺寸为0.50μm至0.70μm。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