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85828A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010580342.7
申请日:2010-12-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C09K8/0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微泡钻井液稳定剂,该稳定剂由石油醚、司班80与十二醇配制而成;石油醚、司班80和十二醇的质量比为3∶2∶5;pH值为5~7,密度0.9~1.0g/cm3,体积压缩率≥20%;用作微泡钻井液的稳定剂;以微泡钻井液每百克的水基计,所述低温微泡钻井液稳定剂的用量为0.2~0.4克;与一般钻井液用处理剂配伍性良好,适用于小于等于120℃的温度环境,能够形成微泡结构的膜与层,增加微泡壁厚度,紧密包裹气核,阻止气核逸出,增加微泡的强度,是一种低温微泡工作液稳定剂。
-
公开(公告)号:CN106285600B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610656605.5
申请日:2016-08-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油气压裂增产中井底温度场的方法及装置,其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获取油气压裂增产中井底温度场的方法包括:获取压裂增产改造工艺参数以及压裂套管柱结构参数;以套管轴线为中心,沿径向r方向上划分单元体;建立所述单元体的热量平衡通式;基于所述热量平衡通式建立所述单元体的温度场热平衡模型;基于井段的边界条件、井段的初始条件以及所述单元体的温度场热平衡模型得到井底温度场。该方法能够得到压裂增产过程中压裂液与地层之间的温度分布规律,进而有效避免因温度变化对体积压裂增产过程造成的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5096731B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510561021.5
申请日:2015-09-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井盐穴的溶腔物理模拟装置及方法,单井盐穴的溶腔物理模拟装置包括透视系统、驱替系统,所述透视系统包括透视件,透视件用于与岩心相配合形成密封的腔室,实现溶腔物理模拟的可视化。所述装置包括计量系统,用于监测相关实验数据并将获得的实验数据输出。所述计量系统包括流量计、压力表、波美计和腔体形态监测仪,所述流量计、所述压力表设置在所述进液管上;所述流量计、所述压力表和所述波美计设置在所述出液管上;所述形态监测仪设置于所述透视系统外部。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模拟装置及方法可实现单井盐穴溶腔物理模拟实验直观的观察,研究盐穴储气库建库以及盐岩水溶采矿过程中溶腔机理,优化溶腔参数,指导现场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3994865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310054717.X
申请日:2013-02-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G01M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套管螺纹连接气密封检测装置,属于石油天然气工程及储气库领域。该油套管螺纹连接气密封检测装置包括液气动力系统、检测气源系统及检测执行系统;检测气源系统包括增压储能器及检测气源;检测执行系统包括检测工具、集气套及检漏仪,检测工具包括检测本体、至少一个中心管及封隔器胶筒;检测本体上安装有出气阀总成;当进行检测时,检测气体进入待测油套管内;当检测完成后,封隔器胶筒解封,检测气体通过环空排出,操作方便、技术可靠,且通过检漏仪记录的泄漏数据及时对不密封螺纹做出预报,有效剔除泄露的螺纹,为现场检测油套管的密封性提供安全保障,避免因螺纹泄漏引发的巨大损失,保证了气井长期的稳定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105319020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672683.X
申请日:2015-10-1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G01M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套式油套管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上端盖,上中心管,调整接头,下中心管和下端盖,上中心管和下中心管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通孔并通过调整接头连接,调整接头的一侧设有第一高压软管接头,上、下中心管于开设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凹槽并于凹槽内均设有胶筒和挤压机构;挤压机构包括均匀设置于胶筒外围并且一端与胶筒接触的四个挤压叉,挤压叉的另一端伸出上中心管和下中心管的侧孔并于伸出部分套装有弹簧,挤压叉于伸出部分的尾端连接有活塞盘,活塞盘的外部套设有活塞套,活塞盘与活塞套通过滑动密封进行连接,活塞套的端部设有第二高压软管接头。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小尺寸油套管气密性检测的问题,同时更有效的提高胶筒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4100215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310114035.3
申请日:2013-04-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19/14
Abstract: 一种煤层气水平井PE筛管完井用泵送装置及泵送方法,属于煤层气技术领域。本体的上端为承压面,承压面的中部有引导孔,引导孔中有螺纹连接部;本体的下端为半球体引导头;泄流孔连接引导孔,泄流孔的另一端为半球体引导头的中部,泄流孔与引导孔的连接部位为斜面。发明效果:能够产生足够的冲击力,顺利带动筛管下行至目的层位。泵送装置外缘同钻杆之间保持了合适的间隙,有效地防止了钻井液中的杂质颗粒卡在其间而导致的筛管运动方向偏移或卡死的情况。带动筛管下行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地带动筛管通过钻杆接头处及井眼弯曲段,避免遇卡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04614041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410841651.3
申请日:2014-12-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G01F2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控开关控制串并联式井下油水界面检测系统,所述压控开关控制串并联式井下油水界面检测系统包括:一地面检测仪;一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组,通过组合铠装电缆与所述的地面检测仪相连接;所述的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组由16个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组成。通过由16个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以及地面检测仪组成的压控开关控制串并联式井下油水界面检测系统能够测量井下油水界面,实现井下油水界面的连续测量,提高井下油水界面检测深度范围和测量精度,减少造腔外管上提次数,降低造腔成本,满足反循环造腔新的造腔工程技术对井下油水界面的测量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500041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841174.0
申请日:2014-12-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7/04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7/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控开关控制串联式井下油水界面检测系统,所述压控开关控制串联式井下油水界面检测系统包括:包括一地面检测仪;一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组,通过铠装电缆与所述的地面检测仪相连接;所述的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组由4个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组成。通过由4个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以及地面检测仪组成的压控开关控制串联式井下油水界面检测系统能够测量井下油水界面,实现井下油水界面的连续测量,提高井下油水界面检测深度范围和测量精度,减少造腔外管上提次数,降低造腔成本,满足反循环造腔新的造腔工程技术对井下油水界面的测量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342093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310345181.7
申请日:2013-08-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钻井用雾化剂及其应用;该雾化剂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非离子聚丙烯酰胺、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和木质素磺酸钙以质量比为3:1:1:3配制而成;本空气钻井雾化剂,用于在干空气钻井过程中,地层一旦出液,通常出现空气排量不足、流入井眼的地层液处理困难时,将干空气钻井转化成空气-雾化钻井;本空气钻井雾化剂对岩屑表面吸附量≥2%;雾化体积≥1000cm3/g;以空气风速15m/s计算,吸入量≥1.0g/s,能充分乳化地层产出液,促使并保持环空呈雾化稳态流,增强空气流携屑、携水能力;抑制页岩水化稳定井壁;能保障空气钻井顺利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02830371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165746.9
申请日:2012-05-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通门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包括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及信号反馈单元,磁通门探头所采集的环境电压信号经隔直电路、可编程增益放大器与数字信号处理器连接,信号反馈单元将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处理信号反馈至隔直电路的前端,其中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包括模数转换器、数字选频器、相敏检波器和磁场标定模块;信号反馈单元包括插值计算模块、数模转换器和可编程增益放大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接收磁通门探头的信号,依次经模数转换、数字选频滤波、相敏整流和磁场标定输出所测环境磁场的大小;通过对环境信号的数字处理,提高了磁通门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产品性能,使其更便于调整和实现系统的升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