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46759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10835515.7
申请日:2017-09-15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涉及电力技术领域,解决分布式电源以高渗透率接入到配电线路时,分布式对配电线路的影响,从而保证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所述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包括:根据配电线路的特征参数,得到配电线路的分布式电源耐受渗透比越限度LTPR,若LTPR>0,且根据配电线路的分布式电源耐受渗透比越限度LTPR和分布式电源中风电电源的目标接入比例w,得到光伏储能配置比 并按照光伏储能配置比 在所述配电线路的光伏并网点接入储能设备。本发明提供的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用于高渗透率的分布式电源的储能配置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532160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310427112.0
申请日:2013-09-1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6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研究网架结构对改善受端交直流相互影响的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对所研究电网直流换相失败的实际录波和对实时数字仿真系统、电磁暂态仿真研究的整理分析,归纳出交流电网故障引起的直流换相失败发生条件;2)分析研究受端电网可行的典型网架结构方案;3)分析受端电网各方案对减少换相失败区域的影响,根据步骤1)的直流换相失败发生条件,分析故障导致直流换相失败的区域;4)对受端电网不同网架结构方案的所有直流输电系统逆变站的MIIF因子和多直流有效短路比分析。本发明将多回直流集中馈入受端电网中,网架结构对改善受端交直流相互影响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分析网架结构变化对改善受端电网交直流相互影响的规律。本发明能适应多回直流集中馈入受端系统仿真计算,提高模拟仿真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610168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077592.6
申请日:2016-02-03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的节点电压稳定性指标的应用方法。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的节点电压稳定性指标为多直流落点区域的大扰动电压稳定程度提供全面综合有效的量化指标,与已有的多馈入短路比指标相似的是都以母线短路容量作为分母且考虑了多回直流的影响,但作为全面综合的大扰动电压稳定程度衡量指标,还考虑了区域负荷影响、各种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电压稳定效果等,并将这些综合因素根据动态无功需求情况加权作为分子。本发明的多馈入交直流系统在大扰动情况下的电压稳定性指标简洁明了,应用方便,为多直流落点区域的大扰动电压稳定程度提供全面综合有效的量化指标,可为电网规划、多回直流接入、系统稳定措施指定等提供重要参考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98648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078766.X
申请日:2025-01-1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系统无功储备充裕度的量化评估方法和相关装置,包括按照设定的系统方式和故障进行对系统进行时域仿真,检测暂态电压最薄弱处;在暂态电压最薄弱处加入虚拟的标准无功源;重新进行时域仿真,并在系统故障清除后,按照特定方式投入标准无功源,并判断系统是否出现临界暂态电压稳定;若否,则调整电流最大值,并重新进行时域仿真;若是,则将系统出现临界暂态电压稳定时,电流最大值对应的无功作为设定系统方式和故障下的无功储备充裕度。通过本发明确定的无功充储备充裕度既可用以量化评估系统无功储备与无功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也可为优化发电机的励磁控制参数和受端电网的运行与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401550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77054.4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黎嘉明 , 王科 , 朱泽翔 , 田宝烨 , 邹金 , 黄东启 , 卓映君 , 张野 , 郭知非 , 樊丽娟 , 孙鹏伟 , 翟鹤峰 , 雷傲宇 , 陈雁 , 袁豪 , 唐王倩云 , 李俊杰 , 张帆 , 杨子千 , 刘蔚 , 王彤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核电配套新能源最优规模测算方法和系统,本发明通过新能源发电机组相邻区域的典型发电标幺数据生成新能源机组的机组发电功率,结合核电厂发电机组的核电装机规模和通道能力,测算得到目标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消纳率,并根据新能源消纳率与预设标准消纳率的比较结果,精准的确定目标电力系统的最优新能源规模,避免新能源发电受到限制以及造成电网投资效益低下,实现了目标电力系统收益最大化,解决了新能源接入规模与输电通道容量不匹配时影响送电经济性和通道利用率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99862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210642586.6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直流同步电网异步分区判别方法、装置及设备,交直流同步电网包括第一电网区域和第二电网区域,通过该方法实现对交直流同步电网是否能够异步分区的判断,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强直弱交程度、同步功率和频率约束;采用两个电网区域交流传输功率、直流传输功率和交直流同步电网所处状态确定两个电网区域的直流传输总功率、交流传输总功率临界值和最大功角差,根据直流传输总功率、交流传输总功率临界值确定交直比指标,通过对交直比指标和最大功角差判断确定交直流同步电网是否需要进行异步分区的判断,再基于第一运行数据、第二运行数据和频率约束条件判断是否交直流同步电网能够异步分区,能够为电网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549169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1192349.0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异步互联的柔性直流虚拟惯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方法包括:将整流侧PLL与逆变侧PLL分别测得第一交流系统与第二交流系统的系统频率进行微分,得到两侧系统的频率变化率,基于两侧系统的频率变化率,计算两侧系统的附加功率,将两侧系统的附加功率做差,得到目标附加功率并输入至功率外环控制器。可见,通过建立两侧交流系统的系统频率变化率与系统频率变化率的关系,使两个附加功率之差的目标附加功率能够随两个系统频率变化率的变化而自适应,从而向两侧交流系统提供足够且合适的惯量支撑。进一步地,由于惯量控制能量来自于柔直连接的双侧交流系统,减小了惯量控制中对直流电容能量的需求,降低了对直流电容的参数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865332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0789851.8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柔性直流故障穿越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换流阀的交流侧端电压及柔性直流换流站的外送功率;若交流侧端电压小于低电压穿越阈值,则触发低电压穿越,获取故障期间的有功功率指令值;根据有功功率指令值与外送功率的差值确定故障期间的第二积分系数;将电压外环控制器的积分系数由故障前的第一积分系数切换至第二积分系数;故障期间的有功功率指令值与外送功率的差值和第二积分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实时获取交流侧端电压;若交流侧端电压的实时值高于低电压穿越阈值,则执行故障恢复,并将电压外环控制器的积分系数切换至第一积分系数。本申请能够提高新能源经柔性直流送出孤岛系统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9985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0781927.2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故障穿越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光伏端电压和光伏直流侧电压;若光伏端电压小于低电压穿越投入阈值,或光伏直流侧电压大于直流电压阈值,则触发低电压穿越;根据故障前的无功电流指令值及无功电流注入系数确定故障期间的无功电流指令值;根据有功电流指令限幅值及故障前的有功电流指令值中的较小值确定故障期间的有功电流指令值;对光伏侧进行降功率控制;实时获取光伏端电压和光伏直流侧电压;若光伏端电压大于低电压穿越退出阈值,且光伏直流侧电压不大于直流电压阈值,则执行故障恢复过程。本申请能够提高光伏经柔性直流孤岛送出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4844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486523.7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网机电暂态与稳定控制装置的联合仿真系统、方法及设备,该系统包括环形连接的仿真层、采样及执行层和主控层。该电网机电暂态与稳定控制装置的联合仿真系统通过仿真层的机电暂态仿真实现对电力系统模拟仿真,保持了电力系统的完整性,在采样及执行层和主控层将电力系统中难以模拟的稳定控制装置以硬件的方式引入,实现机电暂态与稳定控制装置的联合仿真,能够较准确的反映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的一系列响应及动作时序,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电网安全稳定计算的精确度,解决了现有电力系统仿真模型没有加入稳定控制系统建模,其模型对具有稳定控制的电力系统机型仿真存在仿真速度慢且仿真结果偏差大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