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8678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125834.0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生物调控的污泥厌氧消化工艺,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体系的消化性能稳定后,对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取样检测,当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50%时,通过增大固体停留时间SRT或者减少水力停留时间HRT,使得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降低20%以上,同时氢营养型产甲烷菌和甲基营养型产甲烷菌增多,实现产甲烷途径由单一的乙酸营养型逐渐向多种营养途径共存的模式,从而提高了污泥的厌氧消化效率,实现反应器的高效长期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2653428B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210109620.X
申请日:2012-04-1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 , 上海子箴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IPC: C02F9/04
Abstract: 一种水中杂质分离的预处理方法,涉及水处理过程中去除水中杂质的技术,尤其涉及水中粒径较小、难以被传统细格栅去除的杂质,适用于城市污水厂中污水的预处理、雨水泵站或雨污合流泵站初期CSO溢流中杂质的去除、河道清理浮渣、砂水分离以及类似水体中的杂质分离。本发明方法通过采用单级或设置多级杂质筛分系统,运用微网孔径小于筛分杂质的有效粒径,且水通量大的特点,实现高通量运行,水力停留时间短,达到高效截留、快速去除水中杂质的目的,采用低于液位的虹吸自流管实现重力自流出水,不仅有效节省水泵投资及运行能耗,还可根据进水量的波动灵活调控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同时,采用曝气对微网进行冲刷,网孔不易堵塞,使用寿命长。
-
公开(公告)号:CN102344231B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110298405.4
申请日:2011-09-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上海子征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IPC: C02F11/00
Abstract: 一种污泥杂质的分离方法,涉及将污泥中不同粒径物质进行分离的技术,尤其涉及剩余活性污泥中杂质和污泥絮体的分离技术,适用于城市污水厂中各种污泥处理的预处理及类似物料中杂质的分离。本发明分离方法由单个或者多个反应器分别组成几个功能不同的系统,照液位差推流运行方式设置,运用微网将大粒径杂质截留在反应器内,而小粒径的污泥絮体通过抽吸,透过微网输出反应器,达到杂质和污泥分离的目的,本发明杂质分离方法采用微网可实现高通量运行,处理效率高;采用曝气对微网进行冲刷,网孔不易堵塞,使用寿命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运用清洗水对污泥杂质混合液进行稀释,使之达到污水厂尾水的水平,可达标排放,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951778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210439064.2
申请日:2012-11-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 , 上海子箴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污泥中的杂质筛分收集装置,由杂质筛分系统、杂质收集系统和尾水收集系统组成。本发明采用两端弯曲成多段弧筛网形成多个倾斜U形通道,含杂质的污泥混合液进入U型微网通道,部分杂质被筛网截留,小于筛网孔径的杂质颗粒、污泥絮体及间隙水透过筛网,被分离至尾水收集系统,汇集后排出系统。筛网上的杂质颗粒在外界机械力的振动作用下,在U形槽内沿弧形轨迹水平往复振动,整个过程为连续流,利用进口到出口处的高低位差沿U型通道一边逐渐形成直径越来越大的棒状污泥杂质混合物,一边脱水,在出口处利用自身重量断裂被分离至杂质收集系统,在杂质收集系统内汇集后集中外运。本发明装置动力消耗低、噪声少,工作稳定性好,筛网易于拆卸、清洗,且分离出的物料含水率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259971A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1110127498.4
申请日:2011-05-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上海子征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高通量低能耗在线自清洗柔性膜-生物反应器,涉及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适用于对可生化处理的微污染水、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本发明由膜-生物反应池(1)、拉链式柔性膜组件(2)、链条、V型刮刀(3)、齿轮辊轴(4)和设置在膜-生物反应器内的微孔曝气管组成,拉链式柔性膜组件(2)通过拉链与链条结合设置在齿轮辊轴(4)上。清洗时,通过清洗水箱注入或排空水而将获得的势能变为清洗的驱动力,带动拉链式柔性膜组件(2)围绕齿轮辊轴上下折转,经过V型刮刀(3)将膜面污染物刮除,分离出膜-生物反应器(1)外。本发明具有通量高,曝气量小,能耗低,占地面积少,运行费用低,能有效控制膜污染控制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258944A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1110127476.8
申请日:2011-05-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上海子征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在线清洗方法,涉及膜-生物反应器的清洗,尤其涉及膜-生物反应器的在线清洗装置,适用于好氧、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物理清洗。本发明清洗方法通过由动力机构、传动机构、机械清洗机构、复位平衡配重装置(10)组成的在线清装置实现,通过利用处理工艺流程中物质流或工艺外部物质流,经过势能与动能的转换,以机械方式实现对膜组件的在线清洗。本发明方法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投资省,运行稳定,维护方便,可实现全自动控制,有效延长膜的清洗周期,节省膜清洗费用,提高膜的运行通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适用于好氧、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物理清洗。
-
公开(公告)号:CN11765831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097660.X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C02F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泥厌氧消化的AnDMBR动态膜组件,包括密封式膜框架、多个平板膜和多个可拆卸式曝气管;密封式膜框架用于承载AnDMBR动态膜组件的各个部件,其由不锈钢网格构成的长方体形;多个平板膜平行等距设于密封式膜框架内;该平板膜上方设有膜出水口,膜出水口的高度高于密封式膜框架的上表面;多个平板膜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导电颗粒;多个可拆卸式曝气管利用从导气孔出来的循环沼气在平板膜表面形成错流,扰动平板膜之间的导电颗粒。本发明有效解决了AnDMBR高污泥浓度下运行导致的平板膜表面泥饼沉积的问题,在延长动态膜组件使用寿命的同时,还提升了反应器的厌氧消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30357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20599.8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C02F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厌氧消化远程控制方法及系统,采用在线监测仪表与智能管理控制进行耦合,通过各个在线监测仪表实时监测厌氧消化过程中的各个数据,并将监测的数据通过传感器传递至中控集成模块内进行分析计算,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超过设定阈值,则发送报警信号并通过中控集成模块或远程终端对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各元件的启停状态或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各项指标参数的远程监控及控制,降低操作的复杂性,提高运维管理效率,保证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长期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12587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125385.X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C02F11/04 , C02F11/00 , C02F1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污泥破壁的污泥厌氧消化工艺,污泥在AnDMBR的主反应区内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并产生沼气,消化后的污泥进入到AnDMBR的膜分离区进行浓缩分离得到浓缩污泥;浓缩污泥一部分外排,一部分回流至侧流式污泥电破壁装置进行破壁处理,然后返回至AnDMBR的主反应区进行厌氧消化。本发明在膜分离区与主反应区之间的污泥循环管道上增设侧流式污泥电破壁装置,浓缩后的消化污泥经破壁后重新回流至消化体系,通过破壁过程促进胞内有机质溶出以及固着性胞外聚合物与细胞剥离,显著提升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细胞破壁以水解酸化过程的速率,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34925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11089469.9
申请日:2020-10-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上海子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 C02F3/30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BR工艺的污水处理方法,待处理污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再经膜分离后得到高氨氮出水;高氨氮出水与氯药反应后氨氮被氧化为氮气得到脱氮出水,进一步净化去除脱氮出水中的余氯。该污水处理方法采用MBR工艺优先除鳞,并通过控制参数将高氨氮出水中的氨氮浓度控制在5mg/L以上,然后在高氨氮出水中投加氯药的方式去除氨氮,从而及时应对氨氮进水浓度突增、温度低时硝化速率降低的现象,使得待处理污水中经处理后氨氮的去除率大于90%,总氮去除率大于70%,总磷去除率大于9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