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在线高精度测量浊度与总有机碳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40604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797408.6

    申请日:2021-07-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在线高精度测量浊度与总有机碳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激光光源模块、水路模块、光路折返模块、探测器模块和数据反演模块。其中,水路模块包括比色皿;光路折返模块包括第一反射棱镜、第二反射棱镜、反光罩和石英透镜;探测器模块包括第一光电探测器和第二光电探测器。本发明采用激光光源模块发出的激光光束对样本水进行检测,使得光强与光谱特性稳定,不受测试环境的影响,可有效提高水质参数测量的灵敏度,并且将激光光源模块、第一反射棱镜、比色皿、反光罩、第二反射棱镜和石英透镜沿光路依次布设,可使激光光束按照预设光路多次折返,增大光束与样本水的作用有效长度,降低测量阈值下限,提高水质参数测量灵敏度。

    木结构顶升方法及顶升装置
    4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270872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219346.6

    申请日:2020-03-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木结构顶升方法及顶升装置,木结构顶升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夹块、隔离层以及顶托钢梁。利用钢筋混凝土包裹柱础,形成钢筋混凝土夹块,进而对贯穿钢筋混凝土夹块的顶托钢梁进行顶升,能够实现利用钢筋混凝土夹块夹持柱础间接地进行顶升,避免了直接在木柱上穿孔,有效保护了木柱。进而在完成顶升后,可以拆除钢筋混凝土夹块,隔离层的设置能够有效保护柱础不会与混凝土粘合,在拆除钢筋混凝土夹块后,可使柱础保留原貌。

    在线实时监测空调机组微生物污染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210579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531274.6

    申请日:2019-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线实时监测空调机组微生物污染的方法,包括:步骤S1,拍摄获取空调机组中关键点在预定时间段内的各个图像,并根据预设的污染特征对各个图像进行判断以及标记,保存标记的图像;步骤S2,根据标记的各个图像的污染特征,由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迭代训练,得到分类模型;步骤S3,实时拍摄空调机组中关键点的图像,提取该图像的污染特征,并载入分类模型中进行分类后判断得出关键点的微生物污染程度,当关键点的微生物污染程度达到预设的污染风险等级后发出报警讯号。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在线实时监测空调机组微生物污染的装置,能够在线实时监测空调机组微生物污染程度。

    一种不规则组合板块装饰墙面的拼接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923581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129323.5

    申请日:2018-09-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墙体的拼接构造的一种不规则大板块花纹墙体拼接构造。技术方案为:包括拼接板和连接板,拼接板的形状为第一等腰梯形,连接板的形状为第二等腰梯形,第一等腰梯形与第二等腰梯形等高且底角相同;若干连接板与若干拼接板间隔布置,且连接板的短底边与拼接板的长底边对齐,拼接板和连接板内填充墙面装饰材料,连接板与拼接板间隔布置后形成单元板带,若干单元板带互相平行错位拼接。其采用常规的墙面装饰材料实现不规则组合板块拼接,并在建筑墙面上大面积实施,设计效果容易控制、施工便捷、降低了建造成本。

    全张拉索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形态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57123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163439.0

    申请日:2018-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7/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张拉索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形态调节方法,所述全张拉索桁建筑结构体系包括:一刚性外环梁、一上环索、一下环索、多根上径向索、多根下径向索、多根撑杆及多根斜拉索,所述上环索和所述下环索设置于所述刚性外环梁的内侧,所述多根上径向索设置于所述上环索与所述刚性外环梁之间,所述多根下径向索设置于所述下环索与所述刚性外环梁之间,所述多根撑杆设置于所述上环索与所述下环索之间,且相邻两根撑杆之间设置一斜拉索,所述刚性外环梁为马鞍形,刚性外环梁只需要进行竖向约束,整个结构形成自平衡体系,通过调整设置在相邻两根撑杆之间的斜拉索的初始长度(初应力),即可实现对全张拉索桁建筑结构体系形状的调节。

    一种翻盖式挡水结构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6011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02602.6

    申请日:2017-05-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62 E06B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室入口与室外场地之间防洪构造的一种翻盖式挡水结构,技术方案为:在地下室入口处的坡道与道路交界处设有一条明沟,在明沟盖板和坡道之间设有挡水槛,挡水槛为一块可旋转的板,挡水槛与坡道相交处设有合页,使挡水槛能以坡道宽度方向为轴,从水平状态向上旋转90度至竖直状态,明沟内设有浮球,浮球与电动装置或平衡装置或弹簧联动,驱动第一齿轮运动,第一齿轮联动第二齿轮向上旋转运动,第二齿轮联动挡水槛向上旋转,垂直状态的挡水槛与两端的地下室侧墙形成围合体共同阻绝场地积水漫入地下室空间。本发明把排水明沟和挡水槛结合起来,当雨量较大时,利用明沟积水,自动浮起挡水槛,防止地下室被淹。

    一种管道蓄排水的构造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69160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985251.4

    申请日:2015-1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08 E03F1/00 E03B3/02 E03F1/0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雨水排水技术及设施体系的一种管道蓄排水的构造,技术方案为:小区雨水排出管接入小区第一室外雨水窨井的上游;高位雨水管和低位雨水管分别从所述小区第一室外雨水窨井的下游接出;所述高位雨水管和所述低位雨水管的另一端分别接入小区第二室外雨水窨井的上游;市政雨水纳入管从所述小区第二室外雨水窨井的下游接出;所述小区雨水排出管的管径分别大于所述高位雨水管的管径和所述低位雨水管的管径;所述市政雨水纳入管的管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高位雨水管的管径;所述低位雨水管的起始端设置阀门。其解决了蓄水和滞洪问题;在雨水排放流量达到峰值的时候,能有效、及时、可控地起到削峰作用。

    数据机房供冷系统及其供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76733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759435.9

    申请日:2015-11-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5/001 F24F5/0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机房供冷系统及其供冷方法,包括蓄冷槽放冷系统和空调冷水循环系统;蓄冷槽放冷系统包括蓄冷槽、放冷泵和热交换器,蓄冷槽、放冷泵和热交换器依次连接形成放冷回路,放冷泵与蓄冷槽的出口连接;空调冷水循环系统包括热交换器、制冷机组、冷冻水泵和末端设备,蓄冷槽放冷系统与空调冷水循环系统通过热交换器连接,热交换器和制冷机组并联,热交换器和制冷机组的出口与冷冻水泵和末端设备依次连接形成供冷回路,热交换器串联第一阀门,制冷机组串联第二阀门。本发明中当制冷机组失电而停止运行时,启动蓄冷槽放冷系统即可进行正常供冷,无需额外设置水蓄冷罐,减少了成本和空间,节约了数据机房供冷系统的运行成本。

    门诊模块
    4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15754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210587907.3

    申请日:2012-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诊模块,设置于医院大楼的各楼层中,所述门诊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门诊单元,单个所述门诊单元设置于各楼层中的两个柱跨间,多个所述门诊单元纵向或横向并行排布,所述门诊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诊室单元和至少一个治疗室单元,所述诊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诊室组成,所述治疗室单元由并列排布的治疗室组成,所述至少一个诊室单元与至少一个治疗室单元相互平行排布,所述诊室与治疗室均采用轻质隔墙,本发明提供的门诊模块合理利用了医院大楼各楼层的空间,在需要改变门诊模块的格局时,拆除轻质隔墙后可方便地在各柱跨间重新构筑新的门诊单元,最大化地优化了门诊单元的结构,使其能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高精密设备的桩基及其基础底板微变形和振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46576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310020334.0

    申请日:2013-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密设备的桩基的基础底板微变形和振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提供一体成型的底板和侧墙,所述侧墙垂直于所述底板,然后将所述底板与所述侧墙脱开,最后在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长桩,在所述侧墙的底部设置短桩。本发明通过将底板与侧墙永久脱开,底板上荷载大大减小,在底板下布置长桩即解决了微变形问题;此外,通过底板与侧墙脱开,由于侧墙对沉降要求不再与底板一致,可大大放宽沉降要求,侧墙区域可采用更经济的端桩基础;同时,在底板底部采用长桩基础能够有效控制微振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有效控制高精密设备的桩基的基础底板微变形和振动的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