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熔嵌式双芯保偏极化光纤的相位调制器

    公开(公告)号:CN101833178B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10186831.4

    申请日:2010-0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熔嵌式双芯保偏极化光纤的相位调制器.由熔嵌式双芯保偏光纤、金属阳极、金属阴极和直流电压源构成;所述熔嵌式双芯保偏光纤包括光纤芯、毛细孔和光纤包层;金属阳极位于熔嵌式双芯保偏光纤毛细孔处;金属阴极位于熔嵌式双芯保偏光纤的光纤包层外部,对称分布于双芯两侧;熔嵌式双芯保偏光纤经热极化工艺后具有双芯极化光纤的特征,在金属阳极和金属阴极之间接入直流电压源,实现对其中任意一个纤芯的电光相位调制。本发明能够实现双芯保偏光纤的相位调制,可提高双芯保偏光纤的保偏性能,大大提高光纤器件集成度。

    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及光动力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93736B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010197406.5

    申请日:2010-06-11

    Inventor: 苑立波 张羽 杨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及光动力控制方法。激光光源与标准单模光纤的一端连接,标准单模光纤的另一端与阵列芯光纤之间熔融拉椎耦合连接形成第一熔融拉椎耦合位置,与标准单模光纤连接后的阵列芯光纤缠绕在压电陶瓷驱动装置上,经过压电陶瓷装置的阵列芯光纤再次经过热熔融拉椎操作形成第二熔融拉椎耦合位置,阵列芯光纤的末端经精细研磨的加工方式制备成圆锥形状。本发明在节约物理空间的同时,可大幅降低系统输入光功率,以减小对待捕获粒子的伤害;对微粒的捕获更加灵活、准确,具备可调节性;可以在光纤端形成轴向分布的系列光学势阱,将捕获的粒子排列成一系列间距固定的空间位置,实现微小粒子的显微精细操作。

    光学微手及其光指力的动力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93735B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10197583.3

    申请日:2010-06-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光学微手及其光指力的动力控制方法。将普通标准单模光纤一端与光纤光源连接,普通标准单模光纤另一端通过熔融拉锥的方式与中空三芯保偏光纤连接,中空三芯保偏光纤的另一端经精细研磨制备成锥体结构,中空三芯保偏光纤的外壁和内壁均设置金属电极,并电极分别引出连接至高压电源两极,三芯保偏光纤内壁的金属电极连接高压电源,三芯保偏光纤外壁的金属电极接地,通过调节电源电压来调节光波导纤芯的折射率,改变光波导纤芯中传输光束的相位,进而改变其出射光场分布,最终实现光阱力的动力学控制。本发明减少了对待捕获微粒的伤害;极大的提高了光纤光学微手系统的显微操作的主观能动性和操控灵活性。

    基于偏振主轴方向旋转的光纤折射率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2435552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270368.6

    申请日:2011-0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偏振主轴方向旋转的光纤折射率传感器。由单色光源、起偏器、传感空心光纤、检偏器、探测器依次连接构成;所述起偏器和检偏器的偏振方向可调;所述传感空心光纤包括包层、一个椭圆形纤芯,包层的中心具有空气孔,椭圆形纤芯悬挂或熔嵌于包层内壁,椭圆形纤芯与空气孔间有0-5微米的薄包层结构;所述椭圆形纤芯的长轴与经过椭圆形纤芯的传感空心光纤圆对称轴有一夹角单色光经过起偏器变成线偏振光后注入传感空心光纤中,光纤空气孔中注有不同液体时,由于光纤结构的非对称性使得光纤快慢偏振轴的方向会发生改变,通过检偏器和探测器可检测光纤快轴方向角的变化,即可得到待测液体的折射率。

    基于同轴双波导结构的吞吐式光纤光镊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07743B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010215424.1

    申请日:2010-07-02

    Inventor: 苑立波 张羽 杨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基于同轴双波导结构的吞吐式光纤光镊及制备方法。主要由同轴双波导微结构光纤[1]、输出波长为λ1的LD光源[2]、输出波长为λ2的LD光源[3]、波分复用装置[4]和标准单模光纤[5]组成;光源[2]和光源[3]的输出端与波分复用装置[4]的两输入端连接,波分复用装置[4]的输出端与同轴双波导光纤[1]耦合连接,同轴双波导光纤[1]的另一端经精细研磨制备成锥体结构。本发明主要优点在于利用同轴双波导光纤对微粒进行操控,通过调节改变光源光功率,可实现稳定捕获粒子的吞吐、发射,甚至吸回;同时,对微粒的捕获更加灵活、准确,具备可调节性,大大提高了光纤光镊技术的实用性。

    共路补偿的多尺度准分布式白光干涉应变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03944B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010296944.X

    申请日:2010-09-29

    Inventor: 苑立波 杨军 周爱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共路补偿的多尺度准分布式白光干涉应变测量装置及方法。包括宽谱光源、光纤环行器、可调菲索干涉仪、导入\导出光纤、光纤传感器阵列、光电探测器、带通滤波器和信号处理单元;可调菲索干涉仪由梯度折射率透镜、可移动扫描反射镜构成,二者之间有可调节距离;光纤环行器的四个端口按顺时针的顺序,分别与宽谱光源、可调菲索干涉仪、导入\导出光纤和光电探测器相连;导入\导出光纤的另一端连接光纤传感器阵列;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端通过带通滤波器与信号处理单元相连。本发明实现了多尺度准分布完全共光路光程匹配;降低了光功率衰减和损耗,增强了探测能力;简化了光学系统光路结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稳定性与可靠性。

    分布式Michelson光纤白光干涉传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63515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010296919.1

    申请日:2010-09-29

    Inventor: 苑立波 杨军 周爱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分布式Michelson光纤白光干涉传感装置。包括宽谱光源、光源隔离器件、问讯器、光纤环行器、导入\导出光纤、光纤传感器阵列和光电探测器;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光源隔离器件进入问讯器后被分成两束,一束光作为参考光,另一束光作为传感光,参考光和传感光进入光纤环行器,沿相同的传输路径通过输入/输出光纤进入光纤传感器阵列,被传感器阵列反射后沿原路返回,经过光纤环行器进入光电探测器。本发明通过引入光纤环行器,提高了传感系统的复用能力,增加了光源利用效率;同时传感信号和参考信号在传感器阵列中为共光路,稳定性好。

    一种毛细管型多芯光纤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76779B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010101257.8

    申请日:2010-0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毛细管型多芯光纤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在光纤的包层(1)中分布的至少一个传输光波的单模光纤芯子(3),在光纤中心有一个毛细孔(2),导波光可以同时沿着各单模光纤芯子(3)进行传输。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堆积法形成预制棒,经光纤拉丝塔拉丝即可制得该种光纤,该方法具有光纤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这种特殊结构的光纤的主要优点在于其不仅具有普通多芯光纤的特点,而且其中心毛细孔可以同时作为捕获、储存或输运气体分子、细胞等各种物质的通道,并可以感应毛细孔中物质的状态,因此可用于制作各种新型光纤器件和光纤传感器。

    基于光镊技术的具有环形波导结构的毛细管玻璃微电极

    公开(公告)号:CN101382620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810137356.4

    申请日:2008-10-17

    Abstract: 本发明是基于光镊技术的具有环形波导结构的毛细管玻璃微电极。固定电极置于与普通光纤耦合连接的具有环形波导结构的侧抛毛细管内并设置于电极主体内,活动电极置于具有环形波导结构的拉锥后的毛细管内并固定在电极主体的前端并与固定电极对接,固定电极与活动电极的对接处之间的电极主体上设置有吸吮管,与普通光纤耦合连接的具有环形波导结构的侧抛毛细管的侧壁上通过毛细管光纤与普通光纤耦合连接装置连接普通光纤跳线。本发明是通过带有环形波导层的玻璃毛细管,实现了光镊技术与膜片钳技术的有机结合与集成,扩大并增强了光镊技术与膜片钳技术的功能,将两种高精度的生物微操纵仪器设备集于一体,扩展了系统的功能,提高了系统的性价比。

    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及光动力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93736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1010197406.5

    申请日:2010-06-11

    Inventor: 苑立波 张羽 杨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及光动力控制方法。激光光源与标准单模光纤的一端连接,标准单模光纤的另一端与阵列芯光纤之间熔融拉椎耦合连接形成第一熔融拉椎耦合位置,与标准单模光纤连接后的阵列芯光纤缠绕在压电陶瓷驱动装置上,经过压电陶瓷装置的阵列芯光纤再次经过热熔融拉椎操作形成第二熔融拉椎耦合位置,阵列芯光纤的末端经精细研磨的加工方式制备成圆锥形状。本发明在节约物理空间的同时,可大幅降低系统输入光功率,以减小对待捕获粒子的伤害;对微粒的捕获更加灵活、准确,具备可调节性;可以在光纤端形成轴向分布的系列光学势阱,将捕获的粒子排列成一系列间距固定的空间位置,实现微小粒子的显微精细操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