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颗粒纤维结合技术
    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88750C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510052421.X

    申请日:2005-0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9/12 B82Y30/00 D01F6/52

    Abstract: 碳颗粒,比如碳微丝和碳纳管微粒可以结合成为基本上纯对齐的纤维,这时借助a)在一种可固化液体内分散碳颗粒,b)借助可固化液体和碳颗粒的混合物在一个锥形管内流动向下对齐碳颗粒,以及c)在锥形管的末端附近固化流动的可固化液体的碳颗粒的混合物,以形成一条纤维。可固化液体可以使用紫外线固化。凝固的混合物可以进一步处理,这时借助d)加热纤维,从而使凝固的可固化液体部分的挥发性元素基本上从纤维散发出,e)扭转纤维,以增加密度,f)加热纤维,以烧结纤维内的碳颗粒,以及g)包覆纤维。最终的纤维可以随后缠绕在一个拾取鼓筒上。

    碳颗粒纤维结合技术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61141A

    公开(公告)日:2005-08-31

    申请号:CN200510052421.X

    申请日:2005-0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9/12 B82Y30/00 D01F6/52

    Abstract: 碳颗粒,比如碳微丝和碳纳管微粒可以结合成为基本上纯对齐的纤维,这时借助a)在一种可固化液体内分散碳颗粒,b)借助可固化液体和碳颗粒的混合物在一个锥形管内流动向下对齐碳颗粒,以及c)在锥形管的末端附近固化流动的可固化液体的碳颗粒的混合物,以形成一条纤维。可固化液体可以使用紫外线固化。凝固的混合物可以进一步处理,这时借助d)加热纤维,从而使凝固的可固化液体部分的挥发性元素基本上从纤维散发出,e)扭转纤维,以增加密度,f)加热纤维,以烧结纤维内的碳颗粒,以及g)包覆纤维。最终的纤维可以随后缠绕在一个拾取鼓筒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