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65792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480063267.3
申请日:2014-10-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5845 , B29C45/0025 , B29C45/14418 , B29C45/14549 , B29C45/14639 , H01R4/18 , H01R4/62 , H01R4/70 , H01R43/24
Abstract: 装接有端子的电线(1)通过利用成型模具在导体连接到的端子(3)的导体露出部上形成树脂部而构成,该树脂部覆盖导体露出部。装接有端子的电线(1)具有设置在树脂部(4)中的分离防止部(14),从而当释放成型模具时,防止树脂部(4)在释放方向上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1252243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710142740.9
申请日:2007-08-23
IPC: H01R13/73 , B60R16/02 , H01R13/629 , H01R13/63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271 , H01R13/514
Abstract: 安装在车辆头靠上的头靠侧连接器单元包括作为保持器的支柱以及连接器。连接器包括凸起(430),该凸起(430)将装入形成于支柱上的凸起插入孔中。第二连接器的、在要与匹配连接器连接的一侧的顶端部分与靠近座位的支柱端部相比布置在支柱的更外侧处。顶端部分的外表面布置在与支柱所述端部的外表面相同的平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252244B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710142742.8
申请日:2007-08-23
IPC: H01R13/73 , B60R16/02 , H01R13/629 , H01R13/63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27 , H01R9/031 , H01R13/506 , H01R13/73 , H01R13/743 , H01R13/745
Abstract: 连接器单元包括:连接在第一物件上的第一支架;接收在第一支架中的第一连接器;连接在第二物件上的第二支架;以及接收在第二支架中以便与第一连接器相结合的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支架包括具有臂体和与第一连接器相结合的凸起的支架结合部分,该连接器单元进一步包括:结合去除部分,当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彼此结合时,该结合去除部分去除在支架结合部分和第一连接器之间的结合;以及提供在第二支架上的进入允许部分,以便在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相对于第一支架移动之后,允许不结合的支架结合部分的凸起进入该进入允许部分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252243B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0710142740.9
申请日:2007-08-23
IPC: H01R13/73 , B60R16/02 , H01R13/629 , H01R13/63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271 , H01R13/514
Abstract: 安装在车辆头靠上的头靠侧连接器单元包括作为保持器的支柱以及连接器。连接器包括凸起(430),该凸起(430)将装入形成于支柱上的凸起插入孔中。第二连接器的、在要与匹配连接器连接的一侧的顶端部分与靠近座位的支柱端部相比布置在支柱的更外侧处。顶端部分的外表面布置在与支柱所述端部的外表面相同的平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252244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710142742.8
申请日:2007-08-23
IPC: H01R13/73 , B60R16/02 , H01R13/629 , H01R13/63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27 , H01R9/031 , H01R13/506 , H01R13/73 , H01R13/743 , H01R13/745
Abstract: 连接器单元包括:连接在第一物件上的第一支架;接收在第一支架中的第一连接器;连接在第二物件上的第二支架;以及接收在第二支架中以便与第一连接器相结合的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支架包括具有臂体和与第一连接器相结合的凸起的支架结合部分,该连接器单元进一步包括:结合去除部分,当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彼此结合时,该结合去除部分去除在支架结合部分和第一连接器之间的结合;以及提供在第二支架上的进入允许部分,以便在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相对于第一支架移动之后,允许不结合的支架结合部分的凸起进入该进入允许部分内。
-
公开(公告)号:CN104769788B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380058310.2
申请日:2013-11-06
Applicant: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533 , H01R13/63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273 , H01R13/639 , H01R31/08 , H01R2101/00 , H01R2201/26
Abstract: 在第一嵌合位置和第二嵌合位置处,两个端子壳体(5、8)嵌合在一起。阳端子壳体(8)上设置有臂部(80)和支架部(81)。阴端子壳体(5)上设置有:第一接合突起(50),在第一嵌合位置处,该第一接合突起与臂部的槽部(82)产生接合;第二接合突起(51),在第二嵌合位置处,该第二接合突起与臂部的槽部产生接合;嵌合突起(52),在第二嵌合位置处,该嵌合突起嵌合到支架部的孔部(81a)中;以及引导部(53),该引导部(53)将支架部引导到嵌合突起。
-
公开(公告)号:CN103430390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280011194.4
申请日:2012-03-28
Applicant: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185 , H01R4/184 , H01R4/62 , H01R4/70 , H01R2201/26
Abstract: 一种用于电线与端子的连接结构(1),其中,其导体(11)暴露于外部的电线(10)由压接部分(22)连接至端子(20)。该连接结构(1)具有:中间部分(30),该中间部分(30)设置在配对端子连接部分(21)与压接部分(22)之间,并具有收容导体(11)的端部(11a)的收容部分;中间部分密封构件(50),该中间部分密封构件(50)装配在收容部分(31)中;以及中空覆盖构件(60),该中空覆盖构件(60)沿着电线(10)的延伸方向覆盖从中间部分(30)至绝缘覆盖区域(AR2)的部分,在该绝缘覆盖区域(AR2)中,电线用绝缘覆盖构件(12)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03155284B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180049835.0
申请日:2011-10-14
Applicant: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IPC: H01R4/18 , H01R13/52 , H01R43/00 , H01R43/0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183 , H01R4/185 , H01R13/52 , H01R43/005 , H01R43/048 , H01R43/058 , Y10T29/49204
Abstract: 使用了一种防水压接端子(1)。该防水压接端子(1)具有基板部(4)和一对芯线压接片(2、3),该一对芯线压接片(2、3)与基板部(4)一体地形成,以在电线的压接处理期间形成环状芯线压接部(5),其中,一个芯线压接片(2)的末端侧向外弯折,以形成具有向外排斥力的弯折部(16),另一个芯线压接片(3)的末端侧布置在弯折部外侧来作为覆盖部(17),并且通过排斥力允许弯折部的外表面与覆盖部的内表面进行紧密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3457084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310206784.9
申请日:2013-05-29
Applicant: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46 , H01R13/639 , H01R13/631 , H01R24/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272 , H01R13/4223 , H01R13/6271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包括:阴端子壳体,该阴端子壳体设置有收纳阴端子的端子收纳腔;以及阳端子壳体,该阳端子壳体保持待连接到阴端子的阳端子。阳端子壳体和阴端子壳体具有第一接合部分和第二接合部分。通过第一接合部分,阳端子壳体和阴端子壳体在第一装配位置中装配。通过第二接合部分,阳端子壳体和阴端子壳体在第二装配位置中装配。第一装配位置是如下位置:在该位置,阴端子的锁定孔与端子收纳腔的矛状物相接合;并且在该位置,阳端子不与阴端子滑动接触。第二装配位置是如下位置:在该位置,阳端子与阴端子滑动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3608981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280029836.3
申请日:2012-06-14
Applicant: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629 , H01R4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2977 , H01R13/62933
Abstract: 该连接器嵌合用杠杆机构(1)设置有:用于保持连接器壳体(4)的保持部(2);以及手柄部(3)。通过旋转手柄部(3)并且将连接器壳体(4)插入到连接器壳体(5)内,促使接合突起(24)从侧板(21)的内表面朝着连接器壳体(4)下沉,并且解除保持部(2)对连接器壳体(4)的保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