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634261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710717697.8
申请日:2017-08-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8/10 , H01M8/1037 , H01M8/1072 , H01G11/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聚合物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解质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中含有聚醚、聚硅氧烷、硼类交联点(前面是一个化学组分)与导电盐四个组分,部分聚硅氧烷链段间通过Si‑O‑B键连接。所述的聚合物的Si‑O‑B键构成体系的交联点,其可提高聚合物的机械强度,又可保持聚合物的热塑性。本发明的用于聚合物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了缩聚的原理,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其对投料比的依赖性小于传统的缩聚方法,如聚酯类等。通过动态交联,使得聚合物表现为固态,降低了聚合物的结晶度,还可在高温进行热加工,因此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低成本地增大了聚合物的分子量,使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367811B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510712819.5
申请日:2015-10-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羰基材料包覆钛酸钡/聚合物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含羰基材料包覆钛酸钡/聚合物复合薄膜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纳米钛酸钡的分散液与含羰基材料混合,得到包覆含羰基材料的复合纳米粒子;2)将所述包覆含羰基材料的复合纳米粒子分散于聚合物复合的溶液中,得到混合分散液;3)将步骤2)中所述混合分散液流延并除去溶剂成膜,然后将所述膜经热压、冷却,即得到含羰基材料包覆钛酸钡/聚合物复合薄膜。本发明含羰基材料包覆钛酸钡/聚合物复合薄膜能实现较高的介电常数(30以上),并保证较高的电击穿强度(250MV/m以上)和较高的放电密度,并保持电容器复合膜的柔性;应用在制备柔性电子器件中。
-
公开(公告)号:CN109010840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150398.1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A61K47/34 , A61K9/107 , A01N25/10 , A01N43/90 , A01N57/14 , A01N57/12 , A01N53/08 , A01N43/56 , A01P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亲性生物可降解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将两亲性生物可降解嵌段共聚物作为负载材料,将负载材料与待包覆药物按照比例溶解于有机溶剂中作为油相溶液,其中所述待包覆药物和负载材料的比例为:待包覆药物活性成分∶负载材料=1∶(0.25‑10),负载材料在有机溶剂中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50毫克/毫升;然后采用透析法或薄膜水化法制备两亲性生物可降解载药胶束。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制剂具有储存稳定、运输使用安全、复配分散液分散性好等优点,制备得到的两亲性生物可降解农药胶束叶片滞留量高,分散性好,在农药喷洒、拌种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496566B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510925042.0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多层复合防粘连膜及其制备方法。多层复合防粘连膜包括一层凝胶膜,凝胶膜的单面或双面为水溶性膜。制备时,可以先制备一层凝胶膜,再在凝胶膜的单面或双面流延水溶性膜;也可以先分别制备凝胶膜和水溶性膜,再将凝胶膜和水溶性膜在少量水环境下复合。本发明的多层复合防粘连膜,一方面可以通过水溶性膜的缓慢溶解使防粘连膜与组织器官粘合,避免手术过程中防粘连膜缝合固定的操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凝胶膜的稳定存在,使防粘连膜植入体内较长时间后仍能起到机械支撑和物理屏障的作用,从而抑制术后粘连的发生。该多层复合防粘连膜在心脏、腹腔、盆腔等部位手术后的粘连预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153422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44193.9
申请日:2015-10-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芳香二酐与低分子醇混合后,经酯化反应得到二酸二酯溶液;(2)将步骤(1)得到的二酸二酯溶液与芳香二胺、催化剂和四氢呋喃混合,反应后得到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3)将步骤(2)中得到的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干燥,然后在真空和加热条件下发泡,得到发泡中间体;将所述发泡中间体热酰亚胺化,即可得到所述聚酰亚胺泡沫材料。本发明通过温度及真空度的调控,可以有效解决过往因合成的预聚物粉末分子量太低导致使用传统发泡工艺时在发泡温度下材料粘度太低造成的泡沫并泡问题,同时保有低聚物分子量所拥有的低前体溶液粘度优势,易于生产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04356372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585146.7
申请日:2014-10-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枝化脂肪-芳香族共聚酯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枝化脂肪-芳香族共聚酯及其合成方法。本发明采用通用的酯化与酯交换催化剂,在经典的聚酯制备工艺条件下,由缩水甘油醚或单取代环氧乙烷枝化单体,与脂肪族二羧酸、芳香族二羧酸、脂肪族二醇,通过酯化、真空缩聚两步法,实现了枝化脂肪-芳香族共聚酯的聚合制备。所制备的聚酯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低端羧基含量,其特性粘度为1.2~1.7dl/g,端羧基可达10mol/t以下。所制备的共聚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水解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558521B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210000829.2
申请日:2012-01-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富马酸二元醇酯及其共聚酯,以及含其的聚酯成核剂。同时还提供含有该聚酯成核剂的聚酯复合物。本发明的聚富马酸二元醇酯及其共聚酯可以有效地提高脂肪族聚酯或脂肪、芳香族共聚酯材料的结晶温度,降低结晶时间,减小球晶尺寸,有利于提高材料的透明度和其他相关性能,缩短产品的成型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1724140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241743.7
申请日:2009-12-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生物降解聚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该方法采用钛化合物、硅化合物、磷化合物及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产物作为原料,将钛化合物与水反应得钛化合物A,将钛化合物A与金属化合物在反应温度0~120℃下反应,用氨水调节pH值。陈化,过滤,洗涤后在500~1000℃下焙烧,得二氧化钛-金属氧化物载体;将钛化合物、硅化合物、磷化合物在反应温度0~100℃下反应,得到钛化合物B。将二氧化钛-金属氧化物载体加入10~20%的钛化合物B的乙醇溶液,抽滤干燥得到复合催化剂。以脂肪族二元酸及二元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和缩聚路线获得聚酯产品。与传统催化剂钛酸正丁酯所制的聚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催化剂可大大提高聚酯的零切粘度及缩短聚合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1430816A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810225446.9
申请日:2008-10-3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海湾威尔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8B17/06 , G01K7/16 , C08L23/06 , C08L23/08 , C08L23/12 , C08L27/16 , C08L27/06 , C08L23/00 , C08L53/02 , C08L75/04 , C08K3/04 , C08K7/24 , C08K3/08 , C08K9/02 , C08K5/14 , C08J3/24 , C08J3/28
Abstract: 基于正温度系数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模拟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涉及一种基于具有电阻正温度系数效应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模拟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该火灾探测器的感温线缆的一种结构是在一根探测导体外部顺序包覆绝缘层、电阻正温度系数高分子复合材料层、护套层;另一种结构是探测导体外部包覆绝缘层,将电阻正温度系数高分子复合材料层与包覆有绝缘层的探测导体平行排列,外部包覆护套层;在感温线缆的一端使用金属连接构件将探测导体和电阻正温度系数高分子复合材料层连接,并在电阻正温度系数高分子复合材料层的另一端嵌入另一根探测导体,将两根探测导体与电信号测量装置相连接。本发明有效提高了模拟量线型感温探测器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6939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210502396.4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宁酸与聚乙烯亚胺并用改性玻璃纤维与含其的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及它们的制备方法。该单宁酸与聚乙烯亚胺并用改性玻璃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含有玻璃纤维、单宁酸、聚乙烯亚胺的分散液在摇晃状态下进行反应,得到所述的单宁酸与聚乙烯亚胺并用改性玻璃纤维。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该单宁酸与聚乙烯亚胺并用改性玻璃纤维与尼龙树脂进行熔融混炼、注塑,得到改性玻璃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本发明将单宁酸与聚乙烯亚胺并用对玻璃纤维表面进行改性,解决了传统硅烷偶联剂在改性玻璃纤维过程中产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问题,并且使制备得到的改性玻璃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