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
    3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279892U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22807651.5

    申请日:2020-11-27

    Abstract: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包括断路器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触头机构和灭弧室,在所述触头机构与灭弧室之间设置有引弧结构,所述引弧结构包括引弧板,在所述引弧板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导磁结构以及第一缓冲腔,由两组导磁结构以及引弧板形成对应于灭弧室的引弧通道,每组导磁结构包括用于产生磁场的第一导磁板和第二导磁板,在第一导磁板与第二导磁板之间留有供电弧气体流动的间隙,所述间隙与设置在引弧通道两侧之外的第一缓冲腔配合,所述第一缓冲腔的一端与灭弧室连通,第一缓冲腔可缓解电弧在开断初期产生的高气压以及缓解熄弧后电弧尾气的倒灌。本实用新型利于使电弧被快速转移至引弧通道,减少了电弧的停留时间,避免触头机构被过度烧损。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3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353173U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21102433.3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盖壳、底座、操作机构和接线端子,所述的盖壳与底座相配合构成断路器的壳体,在断路器的壳体一侧安装有断路器的附件,所述附件内部的动作机构通过设置在断路器的壳体的侧壁上的拼装孔与操作机构相连接,在断路器的端部安装有用于防电击保护的端子罩,端子罩隔板上设有限位凸台,端子罩通过螺钉孔挡板和限位凸台安装在断路器上,并将螺钉孔和接线孔罩住。本实用新型可外部拼接附件和端子罩,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断路器辅助配件的选择,从而扩大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以及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断路器操作机构杠杆及其注塑模具

    公开(公告)号:CN206598465U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720177276.6

    申请日:2017-02-27

    Abstract: 一种断路器操作机构杠杆的注塑模具,其包括设有动模型芯的动模组和设有静模型芯的静模组,静模组设置在动模组的上方,动模组的下方设有顶出机构,动模型芯和静模型芯之间形成用于成型杠杆的型腔,杠杆上设有用于安装转轴的转轴孔,静模型芯上设有让转轴穿过的转轴通道,转轴贯穿型腔,在型腔中用于成型转轴孔,并将两端分别安装在动模型芯和静模型芯上,注塑后转轴直接固定在转轴孔中,杠杆能够依据转轴的尺寸注塑成转轴孔,使转轴孔与转轴的尺寸相匹配、减少误差,而且成型后的杠杆直接包裹在转轴上,能够在杠杆注塑的过程同时完成与转轴的装配过程。

    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装配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6441645U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20129383.1

    申请日:2017-02-13

    Abstract: 一种开关电器的接线端子装配结构,其包括基座和安装在基座中独立的接线盒,接线盒上设有接线用的操作孔,接线盒内设有接线座和接线螺钉,所述基座包括用于容纳接线盒的接线槽,在接线槽底部上设有伸至接线盒中与接线座配合的止挡板,在接线座与基座之间形成预留空间,通过止挡板伸入接线盒中,直接对在接线盒中移动的接线座进行阻挡,防止接线座与基座接触,不仅能够在接线座与基座之间形成预留空间,提高接线座的绝缘性、散热性以及接线效率,而且止挡板工作时直接抵在基座与接线座之间,强度更高,长期工作时更加牢固、可靠。

    接触器
    3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236613U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621174616.1

    申请日:2016-10-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包括灭弧罩、设置在灭弧罩下部的基座、设置在基座下部且与其固定相连的底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两侧的接线盒,以及连接所述基座和接线盒的连接装置;所述接线盒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部的接线座,以及与外壳固定连接的盒盖;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盒盖上的卡钩结构,以及设置在基座两侧与卡钩结构配合使用的卡孔;在配合状态下,设置在卡钩结构下部的倒钩式卡钩与设置在卡孔底端的卡台相配合防止接线盒因接线时拧紧螺丝而发生上移,整个装配过程简单、方便,卡钩结构和卡孔使用多结构、多角度的配合,使得接线盒与基座的连接更加牢固、产品使用寿命更长。

    小型断路器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621690U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620257040.9

    申请日:2016-0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9/34 H01H73/18

    Abstract: 小型断路器,包括设有出气口的壳体,多个灭弧栅片安装在灭弧室内,灭弧室与壳体固定连接;在灭弧室的后侧板上设有排气口,在灭弧室的排气口与壳体的出气孔之间设有后置灭弧结构,所述的后置灭弧结构包括设置在灭弧室的排气口与壳体的出气孔之间的多个气流通道,以使灭弧室内的高温气流经过排气口和多个气流通道后再从出气口排出。使得灭弧室栅片之间的气流流出后互不干扰,能有效防止热气流在排气口处的相互干扰,快速的将热量带出,从而快速熄灭电弧,不仅能有效改善灭弧系统的灭弧效果和断路器的分断能力,而且还能减小灭弧室的体积。

    接触器灭弧装置
    3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564578U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521084114.5

    申请日:2015-12-23

    Abstract: 一种接触器灭弧装置,包括设置在接触器壳体内部的触头组件、设置在接触器壳体内部的触头支持上的接触桥组件,以及设置在接触器壳体内部与触头组件和接触桥组件配合的灭弧件;灭弧件成U型结构,无栅片且设有第一跑弧窗口,U型结构的灭弧件包括底部的第一侧板和分别位于第二侧板两侧的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接触桥组件的动触点从灭弧件第一侧板相对一侧的开口伸入灭弧件内部,在触头支持的驱动下上下移动,在灭弧件的内部完成与触头组件的静触点的分合;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跑弧窗口。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灭弧装置通过U型结构的灭弧件进行灭弧,无需栅片并在灭弧件上设置跑弧窗口,实现对电弧的引导和释放。

    交流接触器的线圈骨架
    3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452189U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521099565.6

    申请日:2015-12-24

    Abstract: 一种交流接触器的线圈骨架,线圈骨架包括线圈骨架本体和设置在线圈骨架本体上的线圈接线板,所述线圈接线板与线圈接线件的一端相连接,线圈接线件的另一端置于线圈接线板的外侧用于外部接线,线圈接线板的侧边缘上设有支撑片,所述的支撑片与线圈接线件置于线圈接线板外侧的部分相连接用于支撑安装线圈接线件,并且支撑片的端部一侧安装有相对于支撑片倾斜设置的面板,所述面板的表面设有用于指示线圈性能参数的指示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效率高、安装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交流接触器的线圈骨架。

    接触器
    3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452180U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521098097.0

    申请日:2015-12-24

    Abstract: 接触器包括底座和浪涌抑制器,所述底座的侧壁上安装有与线圈相连接的接线片,线圈和接线片安装在底座内的线圈骨架上,在底座靠近接线片的一侧壁中间位置上设有用于容纳固定和支承浪涌抑制器的浪涌安装腔,装配后,安装在底座的侧壁上的接线片与安装在底座的浪涌安装腔内的浪涌抑制器相邻以方便两者之间接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接触器底座与浪涌抑制器的装配结构,通过在底座侧壁上的中间位置设有用于安装浪涌抑制器的浪涌安装腔,使得浪涌抑制器能够嵌入式地安装在底座上,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防尘能力,相较于安装在底座边角处,装配后的浪涌抑制器更靠近线圈的接线片,减少布线路程,使得整体结构紧凑有序、可靠性高。

    接触器的连接结构
    4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668243U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20270208.5

    申请日:2015-04-29

    Inventor: 杨宇 肖体锋

    Abstract: 一种接触器的连接结构,包括接触器的底座和横梁组件,横梁组件与接触器的底座固定连接,将接触器连接在一起;所述横梁组件包括横梁,所述底座为塑料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设有凸块,所述横梁设有与凸块配合的卡扣凹槽;所述底座设有底座安装孔,所述横梁设有与底座安装孔相应的横梁安装孔;还包括自攻螺钉,所述自攻螺钉穿过底座安装孔和横梁安装孔将横梁和底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连接结构,底座采用塑料底座,成本低廉,不需要拆装产品或在塑料零件中预埋金属件,通过横梁实现两个塑料底座可靠连接,结构简单,拆装维修方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