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44111C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710088148.5
申请日:2007-03-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16 , H01M10/0413
Abstract: 这里公开的是一种构造成多个板状电池单元相互叠置的结构的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具有置于电池单元之间的附着部件,以防止电池单元因外部冲击而滑动,并且还吸收外部冲击。通过诸如阴性Velcro带和阳性Velcro带的附着部件之间的连接,使电池单元牢固地相互连接。因此,有效地防止了由外部冲击引起的电池单元的滑动。而且,当有外部冲击施加到电池单元时,阴性Velcro带和阳性Velcro带发生弹性变形以吸收外部冲击。此外,由于阴性Velcro带和阳性Velcro带的结构特性,诸如空气的冷却剂可穿过连接的Velcro带。因此,提高了电池模块的冷却效率。而且,确保了阴性Velcro带和阳性Velcro带的长期使用而不会减小其连接强度,且因此稳定地保持了电池模块的叠置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1297423A
公开(公告)日:2008-10-29
申请号:CN200680039942.4
申请日:2006-09-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 , H01M2/145 , H01M4/04 , H01M10/4242
Abstract: 在此公开的是一种具有改善了的使用寿命特性的锂二次电池,其中,通过将包含选自锂、钠、铵及其任意组合的阳离子的阳极交换材料添加至电极和/或隔膜表面,经由阳离子交换过程去除电池组装过程中所掺入的金属离子杂质,以防止金属离子在阳极上产生电沉积,由此改善使用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97418A
公开(公告)日:2008-10-29
申请号:CN200680039852.5
申请日:2006-10-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2/1686 , H01M4/02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10/423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括有磷酸盐化合物的锂二次电池,其中通过添加一种或多种如式I的磷酸盐到电极、电解质或隔膜表面,使得在电池制造过程中混入的金属离子杂质析出,因而防止所述金属离子在阳极上电沉积。其中,A是Li、Na或NH4;且0<x≤3。
-
公开(公告)号:CN101228654A
公开(公告)日:2008-07-23
申请号:CN200680026514.8
申请日:2006-08-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H01M4/0404 , H01M4/131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4/525 , H01M4/62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非水性电解质的高功率锂二次电池,在室温和高温下,即使反复以高电流进行充电及放电,该电池都具有长的使用寿命和优越的安全性。该电池包含锰(Mn)位被特定金属离子取代的锂/锰尖晶石氧化物与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的混合物作为阴极活性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5765758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480048463.3
申请日:2014-09-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04 , G01R31/385 , H01M2/1005 , H01M222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二次电池的生产过程期间传送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传送装置和一种用于检测在用于容纳二次电池的承载器中是否存在二次电池的接收故障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传送装置包括:具有能够容纳二次电池的容纳空间的承载器;用于传送承载器的传送单元;当插入承载器中的二次电池到达预定高度时能够感测二次电池的接收检测传感器;和能够接收接收检测传感器的感测结果并且控制传送单元的操作的控制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传送装置和用于检测二次电池的接收故障的方法能够检测是否存在由于与承载器摩擦导致的二次电池的外壳损坏,由此预先识别产品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5453328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80001679.4
申请日:2014-04-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10/058 , H01M2/36 , H01M2/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6 , H01M10/058
Abstract: 本技术涉及能够通过防止电解液在脱气(degassing)工序时飞散来防止由电解液飞散引起的产品的污染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本技术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对包含死区的电池单元进行化成(formation)过程而在电池单元的内部产生气体;关闭气体去除装置的穿孔(piercing)工具而在上述死区形成贯通口,并通过上述穿孔工具来排出上述电池单元内的气体;在排出气体之后,关闭气体去除装置的密封(sealing)工具而对与上述电池单元内的电极组件相邻的上述死区的内侧部进行熔合;在关闭上述密封工具的状态下,开放上述穿孔工具;及在开放上述穿孔工具之后,开放上述密封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03490090B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310364552.6
申请日:2008-12-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10/04 , H01M10/058 , H01M2/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3 , H01M2/1653 , H01M2/1673 , H01M2/18 , H01M10/0459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T10/7011 , Y10T29/49108
Abstract: 在此公开了一种以下述结构构造的电极组件,在所述结构中,作为基本单元的、由具有阴极/隔离器/阳极结构的全电池形成的多个电化学电池被重叠,并且在重叠的电化学电池之间设置连续的隔离器片,其中,由所述隔离器片围绕的单元电极位于重叠的电化学电池的中间,其是绕组起点,并且在所述单元电极上方和下方设置的全电池在全电池的电极的方向上相对于单元电极彼此对称。所述电极组件被以高的生产率制造,同时电极组件显示与传统的堆叠/折叠型电极组件的性能和安全性相同的性能和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4685691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480002612.2
申请日:2014-02-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10/04 , H01M10/05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6 , H01M2/145 , H01M2/1673 , H01M2/18 , H01M10/04 , H01M10/0585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减小隔膜的收缩率的提高稳定性的二次电池用双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提高稳定性的二次电池用双电池,以正极比负极多一层或负极比正极多一层的状态交替地配置上述正极和负极,具有大于上述正极和负极的尺寸并对上述正极和上述负极进行绝缘的隔膜介于上述正极和上述负极之间,将正极或负极介于其间而相向的上部隔膜的边缘和下部隔膜的边缘相互附着来形成熔合部。
-
公开(公告)号:CN104685689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480001240.1
申请日:2014-06-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61 , H01M2/0275 , H01M2/365 , H01M10/647 , H01M2220/30 , Y10T29/4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袋形壳,该袋形壳包括:袋形的本体部,具有收容电极组件的内部空间;及注入部,从上述本体部延伸,而向上述内部空间引导电解液,上述注入部形成为折皱成Z字形态。
-
公开(公告)号:CN104620407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480002104.4
申请日:2014-05-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8 , H01M2/0217 , H01M2/0287 , H01M2/0292 , H01M10/0436 , Y10T29/4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袋型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上述袋型二次电池包括:袋型外壳,由上部片与下部片接合而成;以及电极组件,收纳于上述袋型外壳的内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袋型外壳的上部片与下部片接合而成的袋型外壳的外周面上还包含用于提高密封性的聚合物涂敷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