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00696A
公开(公告)日:2008-11-05
申请号:CN200780002216.X
申请日:2007-05-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C01G53/50 , C01P2002/54 , C01P2002/72 , C01P2002/77 , C01P2006/11 , C01P2006/40 , C01P2006/80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Y02P20/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如式I的LixMyO2(M、x和y如说明书中定义)所示组成的混合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其中锂离子可嵌入及脱出于混合过渡金属氧化物层(“MO层”),且一些由MO层得来的镍离子嵌入锂离子的嵌入/脱出层(“可逆性锂层”),从而使所述MO层之间互相连接。本发明的混合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稳定的层状结构并因此改善了晶体结构在放电/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此外,包含所述阴极活性材料的电池可具有高容量和高循环稳定性。另外,这样的混合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基本上不含水溶性碱,因此可提供优良的储存稳定性、减少气体逸出并从而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以及低成本大量生产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867979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1980020204.2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含有过渡金属的过渡金属氢氧化物、含锂原料和掺杂原料混合,并对它们进行第一煅烧处理,以制备掺杂有掺杂元素的锂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所述过渡金属包含镍(Ni)、钴(Co)和锰(Mn),所述掺杂原料包含选自如下中的至少一种掺杂元素:Al、Mg、Co、V、Ti、Zr和W;以及将所述锂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与涂覆原料混合,并对它们进行第二煅烧处理,以制备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涂覆原料包含选自如下中的至少一种涂覆元素:Al、Mg、Co、Ti、Zr和B,在所述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中,含有所述涂覆元素的涂层形成在所述锂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上,其中以使得在所述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中所述掺杂元素的重量与所述涂覆元素的重量的比率在0.3至7的范围内的方式引入所述掺杂原料和所述涂覆原料。
-
公开(公告)号:CN110140242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1780080266.3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正极和包含其的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包含:由式1表示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和富钴层,所述富钴层形成在所述锂复合金属氧化物的表面上并具有比所述锂复合金属氧化物高的钴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585786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80004672.3
申请日:2020-03-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正极添加剂、其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该正极添加剂的正极和锂二次电池。具体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添加剂,其包含: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和磷酸锂(Li3PO4)。[化学式1]Li2+aNibM1‑bO2+c,其中,M是形成二价阳离子的金属元素,‑0.2≤a≤0.2,0.5≤b≤1.0并且‑0.2≤c≤0.2,[化学式2]Ni2‑eM1‑eP4O12,其中,0.5≤e≤1.0,并且M与化学式1中定义的相同。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制造一个实施方式的正极添加剂:在以1.5至2.5L/min的流速供给惰性气体的反应器中,在600至900℃的温度下对包含锂原料、镍原料和磷原料的原料混合物进行热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7949938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680052108.2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131 , H01M50/20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包含其的二次电池用正极和二次电池,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含:平均粒径(D50)大于8μm且等于或小于20μm的第一锂镍氧化物颗粒,和平均粒径(D50)等于或小于8μm的第二锂镍氧化物颗粒。第一锂镍氧化物颗粒的颗粒强度为100MPa至250MPa,第二锂镍氧化物颗粒的颗粒强度为50MPa至100MPa。第一锂镍氧化物颗粒的强度与第二锂镍氧化物颗粒的强度之比r满足以下关系式1。并且,第一和第二锂镍氧化物独立地包含相对于氧化物中存在的锂之外的金属元素的总原子量为80原子%以上的镍。由此,本发明在制造电极时能够实现高电极密度,并由此显著提高电池特性。关系式1:1
-
公开(公告)号:CN107949938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680052108.2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131 , H01M2/10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包含其的二次电池用正极和二次电池,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含:平均粒径(D50)大于8μm且等于或小于20μm的第一锂镍氧化物颗粒,和平均粒径(D50)等于或小于8μm的第二锂镍氧化物颗粒。第一锂镍氧化物颗粒的颗粒强度为100MPa至250MPa,第二锂镍氧化物颗粒的颗粒强度为50MPa至100MPa。第一锂镍氧化物颗粒的强度与第二锂镍氧化物颗粒的强度之比r满足以下关系式1。并且,第一和第二锂镍氧化物独立地包含相对于氧化物中存在的锂之外的金属元素的总原子量为80原子%以上的镍。由此,本发明在制造电极时能够实现高电极密度,并由此显著提高电池特性。关系式1:1
-
公开(公告)号:CN102714314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180006232.2
申请日:2011-04-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10/0525 , B60L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C01G53/50 , H01M4/364 , H01M4/48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其包含选自下式1的至少一种化合物:(1-s-t)[Li(LiaMn(1-a-x-y)NixCoy)O2]*s[Li2CO3]*t[LiOH](1),其中0
-
公开(公告)号:CN102668179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080053569.4
申请日:2010-08-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48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4/587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用正极,其包含选自化学式I的一种化合物或两种以上化合物与选自化学式II的一种化合物或两种以上化合物的组合。上述正极提供了一种非水电解质高输出锂二次电池,其在室温和高温下具有长寿命、长储存特性和优异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983322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434392.3
申请日:2007-05-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C01G53/50 , C01P2002/54 , C01P2002/72 , C01P2002/77 , C01P2006/11 , C01P2006/40 , C01P2006/80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Y02P20/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如式I的LixMyO2(M、x和y如说明书中定义)所示组成的混合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其中锂离子可嵌入及脱出于混合过渡金属氧化物层(“MO层”),且一些由MO层得来的镍离子嵌入锂离子的嵌入/脱出层(“可逆性锂层”),从而使所述MO层之间互相连接。本发明的混合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稳定的层状结构并因此改善了晶体结构在放电/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此外,包含所述阴极活性材料的电池可具有高容量和高循环稳定性。另外,这样的混合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基本上不含水溶性碱,因此可提供优良的储存稳定性、减少气体逸出并从而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以及低成本大量生产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804458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080026904.1
申请日:2010-06-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C01G53/44 , C01P2006/40 , H01M4/131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为具有α-NaFeO2层状晶体结构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其中,所述过渡金属包括Ni-Mn混合过渡金属,除锂之外的全部过渡金属的平均氧化态大于三价,并且所述过渡金属满足下式1和2:1.0<m(Ni)/m(Mn) (1),m(Ni2+)/m(Mn4+)<1 (2)其中m(Ni)/m(Mn)是锰对镍的摩尔比,且m(Ni2+)/m(Mn4+)是Ni2+对Mn4+的摩尔比。与常规的正极活性材料不同,本发明的正极活性材料调节了在具有层状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层中的过渡金属的氧化态,从而形成了更均匀且稳定的层状结构。由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包含电池容量的电化学特性方面得到总体改善,特别地,在高倍率充放电特性方面得到改善的正极活性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