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电池及在该电池中使用的负极

    公开(公告)号:CN101364641A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810134931.5

    申请日:2008-08-0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电池及在该电池中使用的负极,其即使在负极表面上形成多孔层时,也能抑制负极集电体和负极活性物质的粘合强度的降低,确保负极活性物质和负极集电体的电子导电性。本发明的在负极集电体(1)的表面上形成含有负极活性物质和水溶液系负极活性物质层用粘着剂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用负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层(2)的表面上形成含有无机微粒和非水溶液系多孔层用粘着剂的多孔层(3),且在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用粘着剂中含有醚化度为0.5以上0.75以下的羧甲基纤维素。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7172888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580062437.0

    申请日:2015-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充放电循环后的DCR上升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以及具备该正极活性物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包含: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一次颗粒(20)聚集而成的二次颗粒(21)、稀土化合物的一次颗粒(24)聚集而成的二次颗粒(25)、和碱金属氟化物的颗粒(22),在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二次颗粒(21)的表面,稀土化合物的二次颗粒(25)附着于邻接的一次颗粒(20)间形成的凹部(23),且稀土化合物的二次颗粒(25)在凹部(23)附着于互相邻接的一次颗粒(20)双方,碱金属氟化物的颗粒(22)附着于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二次颗粒(21)的表面。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3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04870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580014375.6

    申请日:2015-03-10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兼顾了高容量与高再生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以及非水电解质,上述正极含有具有层状结构的含Ni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及钨化合物和/或钼化合物,上述Ni的比率相对于上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总摩尔量大于90摩尔%,上述化合物的量相对于上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总摩尔量,按钨元素和/或钼元素换算计为0.1摩尔%以上且1.5摩尔%以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