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20695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319988.0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滤波器组多载波调制光通信系统的K-means非均匀量化算法,包括:步骤1:将滤波器组多载波调制发射机发送的数据序列输入到数据预处理模块,将生成的向量作为K均值量化模块的输入;步骤2:选取K个向量作为初始量化阶,计算各向量与量化阶向量之间的距离,根据距离将各个向量聚类到距离最小的量化阶向量的集合中,计算量化区间和每个量化区间的中心向量;步骤3:将步骤2产生的中心向量作为距离计算的初始量化阶,迭代步骤2直至收敛,得到K个量化区间和中心向量;步骤4:将步骤3中得到的量化区间和中心向量输出得到量化结果。本发明所述K-means非均匀量化算法降低了系统量化误差,提高了系统误码率性能,节省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254471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469405.4
申请日:2018-12-03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2F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比特精度改善的光子模数转换方法及系统,利用飞秒脉冲激光器提供脉冲光源,由光纤分束器分成两路并行采样脉冲源,在电光调制器完成对模拟射频信号采样,通过光电探测器进行光电转换成为电信号,经射频运算电路模块运算处理后由比较器阵列进行阈值判决,判决完成后得到的四路数字信号即为模拟信号数字化后的信号。该光子模数转换系统与传统光子模数转换系统相比,不需要额外采用大量的比较器阵列来进行多阈值判决,只利用射频运算电路模块对射频信号进行加减运算来等效增加量化通道数,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模数转换系统的比特精度,同时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易集成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08871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1147826.5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垂直表面激光器的双向混沌通信系统,主要包括第一电幅度调制器(1-1)、第二电幅度调制器(1-2)、第一垂直表面激光器(2-1)、第二垂直表面激光器(2-2)、第一分束器(4-1)、第二分束器(4-2)、第一光电检测器(5-1)、第二光电检测器(5-2)、第三光电检测器(5-3)、第四光电检测器(5-4)、部分透射-反射镜(8),所述第一电幅度调制器(1-1)、第一垂直表面激光器(2-1)、第一分束器(4-1)、部分透射-反射镜(8)、第二分束器(4-2)、第二垂直表面激光器(2-2)、第一垂直表面激光器(2-1)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分束器(4-1)与所述第一光电检测器(5-1)、第二光电检测器(5-2)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分束器(4-2)与所述第三光电检测器(5-3)、第四光电检测器(5-4)分别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8768609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28220.X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类似频率相关时延电光相位混沌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其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建立混沌通信系统中的动态数学模型;第二步:确定延时与频率的关系;第三步:划分时间间隔及确定方程初始值;第四步:通过傅里叶时间‑频率变换,求出延时后某一段时间各个时刻延时信号;第五步:将延时微分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第六步:利用龙格‑库塔方法对第五步的常微分方程进行数值求解。本发明可以准确地对具有频率相关时延的微分‑积分方程求解,准确地分析具有频率相关时延反馈混沌动力学和混沌通信。
-
公开(公告)号:CN108494543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020082.4
申请日:2018-01-09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L9/00 , H04B10/291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光负反馈的具有中继的混沌双向通信系统,包括第一激光器、第二激光器;第一激光器的信号通过第一分束器后分为两束光信号,一束光信号通过第一光电检测器、第一电放大器后,负反馈到第一激光器;另一束光信号依次通过第一光放大器、第二光电检测器、第二电放大器、第四激光器、第二光放大器、第三光电检测器、第三电放大器后耦合到第二激光器上;第二激光器的信号通过第二分束器后分为两束光信号,一束光信号通过第四光电检测器、第四电放大器后,负反馈到第二激光器;另一束光信号依次通过第三光放大器、第五光电检测器、第五电放大器、第三激光器、第四光放大器、第六光电检测器、第六光放大器后耦合到第一激光器上。
-
公开(公告)号:CN11954408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86717.6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B10/54 , H04B10/564 , H04B1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光脉冲选择系统的光强度调制器偏置控制装置及方法,该控制装置包括参考脉冲激光器、可调光延时线、第一波分复用器、第二波分复用器、光电探测器、跨阻放大器、低通滤波器、模数转换器、核心控制器和数模转换器;本发明通过调节可调光延时线,将参考脉冲激光器输出的参考光脉冲和信号脉冲激光器输出的信号光脉冲在时域上错开半个周期,使得光脉冲选择系统输出的参考光脉冲功率仅受光强度调制器直流偏置点的影响;通过实时监测系统输出的参考光脉冲功率,将其控制在最小值,即可将光强度调制器的偏置点稳定地控制在最小点,并使得输出的信号光脉冲具有最高的消光比,可以更好地适用于大信号调制下的光脉冲选择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78408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83678.5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B10/70 , H04B1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集成DPol‑MZM调制器的光子量化和编码系统,包括:脉冲发生器、射频信号发生器、DPol‑MZM调制器、1×N光耦合器、偏振片阵列、光电检测阵列、比较器阵列,脉冲发生器、射频信号发生器都与DPol‑MZM调制器连接;DPol‑MZM调制器连接1×N光耦合器;1×N光耦合器连接偏振片阵列;偏振片阵列连接光电检测阵列;光电检测阵列连接比较器阵列。本发明有效保留了移相光量化ADC处理高速、高精度信号的核心优势。与现有光子数模转换系统相比,本发明基于DPol‑MZM调制器结构,简化了系统结构,使得该方案为移相光量化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33648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88967.2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直接电光调制的可调谐主动锁模光电振荡器,其中直接调制激光器输出光信号经过光纤传输进入光电探测器,由电放大器放大后被电功分器分为两路,一路作为输出信号,另一路作为振荡信号输入可调衰减器;射频源提供的射频信号通过主动锁模模块对可调衰减器输出的振荡信号进行主动调制,电压源提供直流偏置电压,通过直流偏置器与主动锁模模块输出的振荡信号相结合,结合后的混合信号注入直接调制激光器的射频调制端口闭合环路。本发明在不使用外部电光调制器和滤波器的情况下构成了主动锁模光电振荡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产生中心频率可调的微波频率梳和微波脉冲串。
-
公开(公告)号:CN118138926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572820.1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力光传送网的接入层系统,涉及电力光传送网技术领域,能够提高电力光传送网接入层系统的配置灵活性和生存性。方案包括:第一变电站节点和第二变电站节点,第一变电站节点与上级网络直接相连,第二变电站节点不与上级网络直接相连;第一变电站节点通过一个树形网络结构与第二变电站节点连接,多个变电站节点之间通过环形网络结构连接,树形网络结构为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若树形网络结构出现通信故障,则利用环形网络结构进行通信;第一变电站节点中的光链路终端用于轮询各变电站节点中的各光网络单元,并为各光网络单元分配带宽和睡眠时间;各光网络单元用于根据被分配的带宽进行数据传输,并根据被分配的睡眠时间进行睡眠节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11840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533205.X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nventor: 杨鸿珍 , 池灏 , 贺家乐 , 黄红兵 , 郭经红 , 杨淑娜 , 方子璐 , 吕韵欣 , 赵玉虎 , 梅峰 , 范明霞 , 赵建朋 , 范超 , 毛秀伟 , 喻垚 , 张烨华 , 由奇林
IPC: H04L45/12 , H04L45/24 , H04L45/247 , H04J3/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指向性中间节点的光传送网业务路由规划方法及系统,本方案采用了查找指向性中间节点并规划至指向性中间节点路径的策略,使业务先传输至指向性中间节点,再传输至目标节点。这种策略使得业务源节点的业务仅需同步业务源节点至指向性中间节点路径的控制平面信息便可进行发送,相较于需要先同步业务源节点至目标节点的路径控制平面信息后再进行传输的传统方案,业务传输前控制平面信息同步的传播时延得到大大降低,意味着业务能更早地从业务源节点发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