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第三代测序浮游动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337955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1811490739.X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第三代测序浮游动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向缓冲液GA中加入18%~20%(V/V)β-巯基乙醇,然后加入浮游动物进行研磨,得到组织缓冲液;(2)向组织缓冲液中加入蛋白酶PK进行消化,然后加入RNase A,静置、离心,取上清液;再加入溶剂,离心,取上清液;最后加入缓冲液GB,混匀后加入无水乙醇,得到混合液;(3)将混合液加入到吸附柱CB3中,进行漂洗和洗脱,得到浮游动物基因组DNA。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操作,且能够有效的去除色素,获得的浮游动物基因组DNA片段完整、纯度高、浓度高,为浮游动物特别是枝角类的第三代测序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拟柱孢藻毒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20703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26166.6

    申请日:2016-11-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6/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拟柱孢藻毒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制备KLH-CYN连接物;步骤二,用所述KLH-CYN连接物免疫实验动物;步骤三,对所述步骤二的所述实验动物血清进行效价测定;步骤四,取血清效价大于1:104的所述实验动物进行加强免疫、细胞融合、并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本申请中的拟柱孢藻毒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为首次实现拟柱孢藻毒素抗体产品的制备,填补了国内产品的空白。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发更敏感、有效的监测拟柱孢藻毒素污染提供了方法基础,以便对有毒物质的出现进行有效预警,减少毒性事件的发生,保障供水安全。

    水葫芦打捞船及打捞方法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73018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58447.5

    申请日:2015-09-06

    Abstract: 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能够自动作业,效率高的水葫芦打捞船。它包括船体;在船体上具有收集仓,收集仓具有使得漂浮的水葫芦能够进入的入口;收集仓内有抽水泵;水葫芦提升输送装置一端伸入到收集仓,另一端下方具有网兜;船体尾部有挂钩。本技术还提供能够自动作业,效率高的水葫芦打捞方法,该方法是,抽水泵工作,使得水葫芦漂移到水葫芦提升输送装置一端,水葫芦提升输送装置把水葫芦提升,并落入网兜内;网兜装满水葫芦后,捆扎网兜口;网兜置于水体水面并挂在船体尾部的挂钩上;通过水葫芦打捞船的移动,带动漂浮在水面的网兜移动;到达岸边后,把装满水葫芦的网兜送上岸。

    一种控藻红土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643261A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910042069.X

    申请日:2009-08-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藻红土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将64.52~86.42%的红土、7.41~19.35%的聚合氯化铝和6.17~16.13%的三氯化铁混合,研磨,得到控藻红土复合絮凝剂。本发明所述的控藻红土复合絮凝剂,较单独加入三氯化铁或聚合氯化铝,可得到更高的浊度以及叶绿素a去除率,即除藻和净水的效果好。而且,相近的浊度及叶绿素去除率下,控藻红土复合絮凝剂中所含有的聚合氯化铝和三氯化铁的量,较聚合氯化铝和三氯化铁单独使用的投加量少,可节约成本,增加絮凝剂使用的安全性。本发明的控藻红土复合絮凝剂制备工序简单、成本适中、除藻净水效果均好,尤其适用于水华应急处理。

    蓝藻过滤脱水装置
    3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654099U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22449993.9

    申请日:2021-10-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蓝藻过滤脱水装置,涉及蓝藻脱水干化的技术领域,包括外壳体、过滤机构和进液结构;过滤机构安装于外壳体内,过滤机构具有蓝藻液过滤通道和排水腔;蓝藻液过滤通道的一端与进液结构连通,另一端形成开口朝上的排藻口,排藻口用于将蓝藻液过滤通道过滤后的蓝藻渣排出;排水腔与蓝藻液过滤通道之间通过过滤机构上的过滤孔连通,排水腔用于将蓝藻液脱出的水体转排至外界;进液结构与所述外壳体连接,进液结构的进液口的高度高于排藻口。本实用新型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蓝藻的过滤脱水效率低和耗能大的技术问题。

    一种能够抑制附着藻类生长的实验桶

    公开(公告)号:CN209964889U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20214433.5

    申请日:2019-02-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能够抑制附着藻类生长的实验,包括:实验桶、不透光罩和透光孔柱;所述不透光罩覆盖实验桶,所述透光孔柱设置在所述不透光罩顶部,所述实验桶的桶壁含有附着藻类,所述实验桶的内部含有浮游藻类。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不透光罩,实现围隔或对实验桶上方光源的控制,解决光照充足条件下附着藻类生长过剩的技术问题,即让实验桶四周的桶壁无光线射入,抑制附着藻类的正常生长,有效地降低附着藻类的生物量,提高对浮游藻类野外实验测定的误差和不良影响。

    蓝藻水华收集处理器
    3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959163U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20105117.X

    申请日:2018-01-19

    Abstract: 蓝藻水华收集处理器,属于蓝藻水华处理领域。处理器包括:浮动单元,浮动单元设有推进器。设置于浮动单元的收集处理单元,收集处理单元包括收集器及干化组件。收集器位于浮动单元的前进方向的前端处设有蓝藻收集口,收集器的内部设有用于将水排入水体的排水泵以及与干化组件连通的藻浆提升泵。进一步地,浮动单元包括设置于收集处理单元两侧的第一船体及第二船体,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均沿浮动单元的前进方向延伸。浮动单元设有用于升降收集器的升降组件。其蓝藻收集效率高,且蓝藻干化后处理方便。(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控藻设备和控藻系统
    3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142876U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621143801.4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控藻设备和控藻系统,其中,该控藻设备包括:浮台、动力装置、太阳能电池板、超声波探头、控制装置、通信模块,遥控装置,定位模块;其中,所述动力装置、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超声波探头、所述控制装置、所述通信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分别固定在所述浮台上;所述超声波探头指向待控藻的水面;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分别连接所述动力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所述超声波探头、所述通信模块以及所述定位模块;所述超声波探头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遥控装置。以此,实现了自动化控藻,有效抑制了藻类的扩散。

    一种能够抑制附着藻类生长的实验桶

    公开(公告)号:CN210247844U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20214434.X

    申请日:2019-02-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能够抑制附着藻类生长的实验桶。装置包括:实验桶、刷子、支架、连杆和电机;所述支架和所述连杆分别与所述电机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杆连接所述刷子的刷头,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连杆转动,所述连杆带动所述刷子转动,所述实验桶的桶壁上包含有附着藻类。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电机带动支架和刷子转动,对实验桶内壁进行洗刷,破坏附着藻类的正常生长,有效地降低附着藻类的生物量,提高对浮游藻类野外实验测定的误差和不良影响。

    多功能应急除藻船
    4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295668U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20986356.6

    申请日:2017-08-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功能应急除藻船,包括船体,船体上设置有水藻收集装置、加药装置、混合器、藻水分离器、过滤机、压滤机和电控柜;水藻收集装置设置在船体的边缘,水藻收集装置包括用于从水面提取藻水混合物的藻水提升机构和用于吸取水藻并以藻浆的形式输送到混合器的泵送装置;加药装置用于往混合器中添加含有絮凝剂的药水,藻水分离器的入口对接混合器的出口,藻水分离器的漂浮物出口对接过滤机的入口,过滤机的固体物出口对接压滤机的入口。由此,当水藻被打捞到船体上后,直接在船体中进行藻水分离、过滤、压滤后形成藻泥,便于后续对藻泥回收利用,而不再需要将水藻打捞上岸后再进行处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