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代理重加密的云数据半量子安全共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490875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328693.2

    申请日:2020-04-23

    Inventor: 昌燕 张仕斌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量子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代理重加密的云数据半量子安全共享方法及系统,授权端用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生成二进制随机数,用随机数将二进制数据加密,存入云服务器;授权端和云服务器通过量子密钥分发协议共享二进制密钥;授权端用随机数加密共享密钥作为转换密钥发送给云服务器,云服务器用共享密钥加密转换密钥作为最终转换密钥,并用最终转换密钥将存入云服务器的加密数据转换成受理端可以共享的秘密数据,受理端用自己的密钥解密,进行数据共享。与一些基于纠缠态或量子计算的量子秘密共享方案比较,本发明不需要制备多粒子纠缠态,也不需要量子傅里叶变换和d级量子系统,因此降低了实现的复杂性和难度。

    一种基于量子行走的无纠缠的量子盲签名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13060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0602779.7

    申请日:2019-07-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量子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量子行走的无纠缠的量子盲签名方法及系统,在消息的编码阶段,利用四种单粒子态结合消息的盲化编码规则,进行编码以及盲化信息;在编码粒子的隐形传态过程中,使用量子行走实现编码粒子的隐形传态,在隐形传态种粒子自发的产生纠缠,用于抵抗签名者的否认攻击和验证者的拒绝攻击,还用于防止攻击者伪造签名。本发明包含密钥更新,达到了一次一密(OTP)的效果,这使得下一次执行方案不再需要重新分配密钥;安全性分析表明,本发明的方案满足不可伪造,不可否认,盲化的特性,并且它还能抵抗纠缠攻击,在电子商务或电子支付系统中使用该方案是非常适合的。

    基于Bell态的半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81215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810608889.X

    申请日:2018-06-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量子安全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半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及系统,有两个用户参与本协议的执行,第一参与用户具备高级的量子功能,可以制备Bell态、可使用Bell基测量量子态、具有量子存储功能;第二参与用户只具备基本的量子功能,具体为:测量:使用经典基{|0>,|1>}测量量子,根据测量结果|0>(|1>),生成一个处在相反态的量子|1>(|0>),并发送出去;反射:收到量子后,不做任何修改,直接发回给发送者;乱序:利用延迟技术,打乱量子序列的发送顺序。本发明提出的协议是一个半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协议,在保证秘密信息传输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还提高了协议的通信效率。

    双向用户认证与秘密信息量子通信传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30255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2010025033.7

    申请日:2020-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用户认证与秘密信息量子通信传递方法,涉及量子通信技术领域,采用该方法,在秘密信息传递过程中,无需第三方的协助,只需一步传输就能实现秘密信息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安全传递,简化了信息传递过程;在窃听检测过程中,若信息发送者不知道信息接收者的身份标识IDB,就无法通过窃听检测;若信息接收者不知道信息发送者的身份标识IDA,信息接收者就无法还原秘密信息,即通信过程中可以认证双方的身份,秘密信息的传递更安全;无需配置量子存储器和酉操作器,发送端只需能制备单光子和Bell态粒子,接收端只需能测量单光子和Bell态粒子就可以实现此方案,由此降低了部署成本,有利于推动量子通信网络的应用。

    基于Bell态的双向通信量子数据库隐私查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32792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2010078254.0

    申请日:2020-0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ell态的双向通信量子数据库隐私查询方法,该方法包括数据库随机发送处在四种Bell态的粒子对给查询用户,查询用户对接收到的粒子对随机执行测量或反射操作,数据库选择Z基或Bell基测量,数据库根据测量结果宣布两位二进制比特,查询用户推断获得密钥位,数据库随机选择一半密钥进行窃听检测,数据库和查询用户利用后处理方法根据剩余密钥得到最终密钥。本发明基于Bell态通过数据库和用户的双向通信,提高量子比特使用的效率,简化查询密钥的生成过程,实现用户对数据库的隐私查询,使内部与外部窃听者无法获得密钥。

    单向传输的量子数据库隐私查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29294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2010078271.4

    申请日:2020-0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向传输的量子数据库隐私查询方法,该方法包括查询用户随机生成单光子和Bell态的混合序列,数据库选择一半粒子进行窃听检测,数据库选择Z基或Bell基进行测量,数据库根据测量结果宣布两位二进制比特,查询用户以一定概率获得密钥位,数据库和查询用户利用后处理方法得到最终密钥。本发明只需查询用户向数据库拥有者发送一次量子信息,就能实现用户对数据库的隐私查询,实现方法更加简单;在保证完成隐私查询的基础上,提高了量子比特使用效率,且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窃听者都无法获得额外的密钥信息。

    一种基于六粒子隐形传态的量子仲裁签名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912695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230780.8

    申请日:2019-12-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量子仲裁签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六粒子隐形传态的量子仲裁签名方法及系统,Charlie制备n对六粒子簇态,Charlie与Alice和Bob分别共享密钥Kac和Kbc,Alice或Bob向Charlie发起通信请求;根据消息M,Alice制备三份|ψ>AB并选择一随机数r1使用一次一密的密码本加密三份量子态,然后使用Kac加密|ψ>′1;验证签名。本发明通过使用使用2个三粒子GHZ态构成的六粒子纠缠系统,利用其本身稳定的纠缠属性实现较为长久的粒子保存,可以较好的抵御量子信道中存在的噪音干扰;通过共享的密钥对,抵御内部攻击与外部攻击策略;通过三方各自共享的密钥对,搭建三方互相身份认证框架。

    一种基于量子行走的无纠缠的量子盲签名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13060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602779.7

    申请日:2019-07-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量子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量子行走的无纠缠的量子盲签名方法及系统,在消息的编码阶段,利用四种单粒子态结合消息的盲化编码规则,进行编码以及盲化信息;在编码粒子的隐形传态过程中,使用量子行走实现编码粒子的隐形传态,在隐形传态种粒子自发的产生纠缠,用于抵抗签名者的否认攻击和验证者的拒绝攻击,还用于防止攻击者伪造签名。本发明包含密钥更新,达到了一次一密(OTP)的效果,这使得下一次执行方案不再需要重新分配密钥;安全性分析表明,本发明的方案满足不可伪造,不可否认,盲化的特性,并且它还能抵抗纠缠攻击,在电子商务或电子支付系统中使用该方案是非常适合的。

    参考系无关与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隐私查询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522749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368273.6

    申请日:2018-11-16

    Inventor: 昌燕 张仕斌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对称隐私信息查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参考系无关与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隐私查询方法及系统,量子通信中,参考系无关及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隐私查询方法,在对实际参考系进行校准建模的前提下,利用测量设备无关密钥分发思想提出参考系无关及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隐私查询方法。本发明与已有的量子隐私查询协议相比,本发明的协议,在实际环境中参考系没有校准的情况下,以及测量设备不可信任的条件下仍然是安全的。

    一种防篡改的受控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092771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810142676.2

    申请日:2018-02-11

    Inventor: 昌燕 张仕斌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安全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篡改的受控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及系统,为控制接收端获得发送端的秘密信息,发送端发送SC*给控制端;控制端打乱SC*中光子的顺序;然后控制端发送顺序重排后的SC*给接收端;如果控制端不告诉接收端光子的正确顺序,接收端就不能恢复SC并解密秘密信息;控制端也无法得知用K(k1,k2,…,kN)加密的秘密信息等。本发明不需要诚实控制者的前提;即使在控制者不诚实的情况下,本发明提出的协议仍然是安全的,任何对秘密信息的篡改都很容易被发现。本发明可以抵御基于隐形传态的伪光子攻击,同时也可以验证两个参与者(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身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