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9292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286878.X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6F18/25 , G06F18/241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设备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类人眼观察和深度神经网络双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故障诊断方法其不需要人工干预故障诊断,而采用深度神经网络模拟人眼观察图像曲线的方式;通过对采样信号进行数学变换的处理,生成频域和时域下的数据曲线图像并组合为曲线图像;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时空特征,通过串行连接得到高维特征向量;对特征向量进行规范化处理,送入循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融合,最后对融合后的特征进行分类,实现故障诊断。相比传统方法,本发明能够自学习、自启发式跟随设备运行状态变化对故障诊断判断模型进行自动更新及故障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5075643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0805340.6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震预警系统的可控摇摆柱子系统,包括基于地震预警信号的开启控制装置、底板、电磁锁系统、耳板系统和柱端转轴约束装置和柱,基于地震预警信号的开启控制装置能够通过互联网收到地震预警信号,并判断地震幅值达到一定程度后,向电磁锁发出预警控制信号,电磁锁接收到信号后启动,电磁力吸引插销从内钢棒中拔出,内钢棒在伸缩弹簧的作用下弹出柱端转轴从而使柱端转轴可以自由转动。本发明可以做到平时住地为刚接,地震后形成摇摆柱系统,到达设计意图,极大提高结构的安全,从而保护位于结构内部的人员的生命安全及内部设施的功能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6504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33251.0
申请日:2020-09-08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流量与模板位移控制的大悬挑安全智能施工系统及方法,包括已建成结构、悬挑结构模板、智能调控拉索和临时性斜拉体系;所述悬挑结构模板安装在已建成结构上,悬挑结构模板上设有多个模板侧边拉索穿孔和混凝土浇灌与振捣孔,在悬挑结构模板的底面上布置有位移测点;所述智能调控拉索的一端与临时性斜拉体系连接,另一端与悬挑结构模板上设有的多个模板侧边拉索穿孔连接;所述临时性斜拉体系包括斜拉体系压杆底座、斜拉体系压杆、斜拉体系拉索和斜拉体系拉索底座。本发明通过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泵的流量获得荷载变量,根据预设条件,时刻根据荷载和模板的关键变形,自动对拉索的张力进行调节,从而进一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060454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710093007.6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杆式轴向叠层橡胶钢板减隔震装置,包括轴向连接耳板、轴向连接内钢管、防护钢筒和叠层橡胶钢板,叠层橡胶钢板共有两个,每个内部穿设有轴向连接内钢管,轴向连接内钢管的一端与叠层橡胶钢板的内端面平齐,另一端设有轴向连接耳板;叠层橡胶钢板由管状多层钢板和管状多层胶板交替叠压而成,叠层橡胶钢板的最外侧为橡胶层,通过防护钢筒将两个叠层橡胶钢板的最外侧橡胶层固定连接。本发明根据待减隔震设备的轴向自振周期,选择不同厚度的橡胶层及钢板层并交替粘结,延长待减隔震设备的轴向自振周期;能够替代传统弹簧阻尼导杆系统,作为新型三维隔震支座的轴向隔震系统元件。
-
公开(公告)号:CN106703210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710092825.4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锁压剪式叠层橡胶钢板杆式轴向减隔震装置,包括耳板、轴向钢棒、钢套筒、抗拉叠层橡胶钢板和抗压叠层橡胶钢板,钢套筒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轴向钢棒,每个轴向钢棒外端与耳板固定连接,内棒体上套设有结构相同的抗拉、抗压叠层橡胶钢板,抗拉、抗压叠层橡胶钢板由管状钢板层和管状胶板层交替粘接而成;轴向钢棒设有变直径部,管状钢板层、管状胶板层中的各个管体为与变直径部配合的变直径管体。本发明解决了建筑、文物和设备轴向减隔震的问题,达到了对必须实现轴向减隔震的结构、设备或馆藏文物提供减隔震以保障其在振动荷载或地震荷载作用下安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836842B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710092827.3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古建木梁柱卯榫节点加固装置,包括木柱、木梁和钢节点,木柱的顶端通过钢节点与木梁连接,钢节点由钢节点主体、阻尼器、梁连接件、销、刚度调节垫块和隔层板构成,钢节点主体、梁连接件分别与木柱、木梁进行钢卯木榫连接,梁连接件通过销与钢节点主体铰接,端部上、下侧分别设有垫块,两垫块分别与钢节点主体顶盖、隔层板固定,梁连接件下端与钢节点主体之间还设有阻尼器,阻尼器的两端与梁连接件、钢节点主体铰接。本发明通过简单置换刚度调节垫块的尺寸和阻尼器的性能参数,即可对钢节点刚度和阻尼特性进行调整,既完成了加固,又使得加固后整体结构不产生或者减小扭转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06838109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92828.8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022 , F16F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主动质量平衡和回转仪平衡的三向隔震装置,包括底箱、球铰接件、竖向弹簧阻尼导杆、水平弹簧阻尼导杆、顶箱、水平正交回转仪和正交主动质量平衡系统,顶箱侧板与底箱侧板之间均匀设有水平弹簧阻尼导杆,顶箱底板与底箱底板之间均匀设有竖向弹簧阻尼导杆,水平正交回转仪由两个回转仪正交布置而成,正交主动质量平衡系统设于顶箱的下端,由导轨底板、导轨立板、杆状导轨、内置电动马达的小车和水平传感器构成。本发明先利用水平正交回转仪的轴向稳定性构成稳定的平面,再通过正交主动质量平衡系统实现在多种激励和偏心荷载作用下,即使是支承设备的支座发生倾斜时,顶板也依然能够保持顶面的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6836928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93000.4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H9/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层橡胶钢板铅柱阻尼杆式轴向减隔震装置,包括耳板、轴向内钢棒、防护钢筒、叠层橡胶钢板、支承钢管、铅块柱和连接底盘,叠层橡胶钢板共有两个,每个叠层橡胶钢板的内部穿设有轴向内钢棒,轴向内钢棒的一端与耳板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铅块柱与连接底盘固定连接,连接底盘的周部设有若干支承钢管;叠层橡胶钢板由管状钢板层和管状胶板层交替粘接而成,叠层橡胶钢板的最内侧、最外侧均为橡胶层,两个叠层橡胶钢板通过防护钢筒连接。本发明通过铅块柱的弹性、塑性变形不断耗散地震输入的能量,实现了减隔震的作用,能够替代传统弹簧阻尼导杆系统,作为新型三维隔震支座的轴向隔震系统元件。
-
公开(公告)号:CN106836842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92827.3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G23/0218 , E04B1/2604 , E04B2001/2616 , E04B2001/266 , E04B2001/2676 , E04H9/021 , E04H9/023 , E04H9/027 , E04H2009/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古建木梁柱卯榫节点加固装置,包括木柱、木梁和钢节点,木柱的顶端通过钢节点与木梁连接,钢节点由钢节点主体、阻尼器、梁连接件、销、刚度调节垫块和隔层板构成,钢节点主体、梁连接件分别与木柱、木梁进行钢卯木榫连接,梁连接件通过销与钢节点主体铰接,端部上、下侧分别设有垫块,两垫块分别与钢节点主体顶盖、隔层板固定,梁连接件下端与钢节点主体之间还设有阻尼器,阻尼器的两端与梁连接件、钢节点主体铰接。本发明通过简单置换刚度调节垫块的尺寸和阻尼器的性能参数,即可对钢节点刚度和阻尼特性进行调整,既完成了加固,又使得加固后整体结构不产生或者减小扭转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530605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1077638.6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地震预警启动的液压自恢复与限位一体的三维隔震支座,所述三维隔震支座分别与底板、顶板连接,液压限位导杆的一端通过导杆固定支座与底板连接,另一端通过带卡槽球铰连接副与顶板连接,顶板与带卡槽球铰连接副相接触,顶板上每边均设有卡槽;基于地震预警信号的开启和自恢复控制装置安装在液压伺服系统上,液压伺服系统与底板连接。本发明可以做到平时能够具有一定的减振能力,水平方向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和刚度,收到地震预警信号后工作,并能够限制和避免被隔震物体的碰撞,并能在震后通过液压系统恢复原状,在正常使用的基础上,极大提高结构的安全,从而保护位于结构内部的人员的生命安全及内部设施的功能完整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