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部件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08638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280028184.1

    申请日:2012-06-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20/021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吸放热性优异的蓄热部件。该蓄热部件具有:在伴随潜热的相变的前后体积发生变化的固体或凝胶状的潜热蓄热材料(10);以第一附着性附着于潜热蓄热材料(10)的第一部件(30);和夹着潜热蓄热材料(10)与第一部件(30)相对配置,能够以比第一附着性低的第二附着性附着于潜热蓄热材料(10)的第二部件(40)。

    蓄热部件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08638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280028184.1

    申请日:2012-06-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20/021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吸放热性优异的蓄热部件。该蓄热部件具有:在伴随潜热的相变的前后体积发生变化的固体或凝胶状的潜热蓄热材料(10);以第一附着性附着于潜热蓄热材料(10)的第一部件(30);和夹着潜热蓄热材料(10)与第一部件(30)相对配置,能够以比第一附着性低的第二附着性附着于潜热蓄热材料(10)的第二部件(40)。

    蓄热容器和保温库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502753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280020738.3

    申请日:2012-04-2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温度保持能力高、并且能够高效率地对潜热蓄热件进行冷却的蓄热容器和保温库。蓄热容器(100)具有:规定容积的密闭空间区域(1);配置在密闭空间区域(1)的内壁,用于对密闭空间区域内(1)的温度进行控制的使热移动的热移动区域(10);配置在热移动区域的潜热蓄热件(3);和没有配置潜热蓄热件(3),热移动区域(10)露出的热移动区域露出部(6)。冷藏库(501)具有:产生温度比周围温度低的冷气的热交换装置(537);使该冷气强制对流产生冷风并且输送该冷风的送风机(506);和通过相变蓄积或放出热能的潜热蓄热件(503),该潜热蓄热件(503)以该冷风直接吹到该潜热蓄热件(503)的方式配置,或者以直接吹到受热部的冷风的冷热经由该受热部间接地传递至该潜热蓄热件(503)的方式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