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62791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121396.4
申请日:2016-03-0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0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参数辨识理论计算电网线损的方法,通过将系统量测获得的电网状态量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相应的参数估计方程,通过估计计算求得最接近于系统参数真值的估计值,再计算出节点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最后经潮流计算得出支路两端的有功、无功潮流后即可计算线损。以实现在线和离线都可以计算线损,且提高计算的精准度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299049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530401.8
申请日:2014-10-1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4S10/545 , G06Q10/0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荷-网-源互动特性的电网降损潜力分析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为:数据准备,剔除关联度小的网损因子,建立GM(1,N)预测模型,计算网损因子的降损潜力。具体实施步骤见摘要附图。本发明用于用于评估各个影响因子在系统降损方面的潜力,为电力部门采取降损措施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559651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42686.2
申请日:2013-11-0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 南瑞(武汉)电气设备与工程能效测评中心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节能量量化表征及计算分析方法,包括:建立配电网节能量化分析技术平台;配电网节能措施分类;计算各项节能措施的具体量化指标;将各类措施中的各项措施量化指标转化为正负量化指标;形成配电网节能综合量化指标X∑,根据量化指标大小分析不同节能方案的效果优劣。本发明所述配电网节能量量化表征及计算分析方法,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成本高、适用范围小和节能效果差等缺陷,以实现成本低、适用范围大和节能效果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820785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239687.9
申请日:2015-05-1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2E60/76 , Y04S10/545 , Y04S40/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及无功补偿装置损耗的750kV变压器效率计算方法。本发明建立750kV变压器综合损耗模型,构建750kV变压器本体损耗的计算公式;根据具体的补偿设备类型确定低压侧无功补偿装置损耗函数;确定了750kV变压器最高综合效率及对应的变压器交换功率;本发明能够有效结合750kV变压器损耗构成特征,综合考虑了各种损耗,用于分析750kV变压器损耗特性,为750kV电网经济运行提供更合理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4268402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498425.X
申请日:2014-09-2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的电力系统负荷聚类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基于负荷构成的统计综合建模理论;研究负荷建模中的聚类问题之一:行业用户的初选与精选;研究负荷建模中的聚类问题之二:变电站综合负荷静特性分类与综合;研究确定基于模糊C均值的电力系统负荷聚类算法。具体步骤见摘要附图。本发明解决了电力系统负荷建模中的负荷聚类问题,为负荷聚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470987B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510977878.5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nventor: 李慧勇 , 刘文颖 , 朱丹丹 , 王维洲 , 李亚龙 , 杨列銮 , 张东英 , 景乾明 , 耿然 , 秦睿 , 叶湖芳 , 郑伟 , 吕思琦 , 梁琛 , 牛健 , 郭红林 , 智勇 , 拜润卿 , 郭鹏 , 蔡万通 , 张宇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荷‑源协调控制的可再生能源日前计划修正方法,在已有的负荷、风电、光伏短期预测和电厂日前调度计划数据基础上,合理地进行虚拟高载能负荷即高载能负荷+自备电厂,与可再生能源的功率协调,对原有发电计划修正,尽可能使可再生能源消纳量最大,同时满足系统功率平衡约束、旋转备用约束、自备电厂调整约束和高载能负荷调整约束等条件。具体实施步骤见摘要附图。本发明用于为电网调度部门合理地安排可再生能源调度计划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7294081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610206134.8
申请日:2016-04-0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确定方法,本发明提出单位供电面积年费用最小的目标函数,将线损率的各影响因素设置为目标函数的待优化变量。在满足最低级配电线路允许电压损耗的条件下,利用所提出的目标函数,得到不同负荷密度下配电网的各优化变量,从而建立配电网线损率的计算公式,最后根据线损率利用相关性函数得到各单一影响因素对线损率的影响规律。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计算得到各个影响因素与线损率的相关性,具有较高的参考性,可为配电网节能降损、升级改造提供借鉴。
-
公开(公告)号:CN10678011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83880.9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王维洲 , 田浩 , 刘福潮 , 李亚龙 , 郑晶晶 , 梁安琪 , 杜培东 , 曾文伟 , 张建华 , 郭鹏 , 韩永军 , 蔡万通 , 彭晶 , 朱丹丹 , 禄启龙 , 许春蕾 , 张雨薇 , 王方雨 , 郭红林 , 吕思琦 , 吕良 , 姚春晓 , 郭虎 , 王贤 , 张尧翔 , 李宛齐 , 刘文颖
IPC: G06Q5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4S10/54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荷‑网‑源协调控制后的电网降损效果综合量化评价方法,荷‑网‑源协调控制降损措施后,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指标计算和降损效果评价。从电网侧、电源侧、高载能负荷侧三个角度出发,综合、全面考虑各主体所得收益与贡献,提出多个影响要素,计算出多个量化指标,实现对降损效果的评价。具体实施时,选取荷‑网‑源协调控制降损措施,再根据历史与实测数值,计算得到各指标的量化数值,在此基础上对系统降损效果作出评价,并给出相应的降损效果提升建议。通过对荷‑网‑源协调控制降损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能充分体现荷‑网‑源协调控制措施降低网损的真实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77933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83886.6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nventor: 田浩 , 刘文颖 , 王维洲 , 李亚龙 , 刘福潮 , 梁安琪 , 郑晶晶 , 曾文伟 , 杜培东 , 郭鹏 , 张建华 , 蔡万通 , 韩永军 , 朱丹丹 , 彭晶 , 许春蕾 , 禄启龙 , 张雨薇 , 王方雨 , 郭红林 , 吕思琦 , 吕良 , 姚春晓 , 郭虎 , 王贤 , 张尧翔 , 李宛齐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统计期电网损耗量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从EMS系统采集的数据按时间排列,组成网损数据有序数组;根据网损实际数据规模与特性,按照时间步长对网损数据分段;根据网损数据特征,确定拟合曲线函数类型;依次利用最小二乘计算系数矩阵,得到各区间内的网损曲线;对时间进行积分,得到单个区间的网损量,求和计算统计期网损总量,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采样周期内网损功率值不变的思路,考虑其数值趋势变化,使得计算结果精度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578044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310541625.4
申请日:2013-11-0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新能源发电并网综合调峰能力评估模型,该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步骤1:建立综合调峰能力评估技术平台,该综合调峰能力评估技术平台用于实现全网调峰相关数据采集、汇总和计算;步骤2:建立调峰能力指标体系;步骤3:建立与具体调峰能力相关指标并进行指标统计或计算;步骤4:基于步骤2得到的调峰能力指标体系,代入步骤3得到的具体调峰能力相关指标,形成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新能源发电并网综合调峰能力评估模型。本发明所述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新能源发电并网综合调峰能力评估模型,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风电出力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