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84876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58539.7
申请日:2014-06-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跨越复杂地形时的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包括线路坐标参数、地形参数的合成电场计算模型;S2.在输电导线表面任意设定一点,并确定从该点出发的电力线;S3.设定输电导线表面的电荷密度初值,并求出从输电导线表面起且沿电力线的空间各点的电荷密度和标量函数;S4.根据求得的电荷密度和标量函数计算合成电场;本发明基于Deutecsh假设原理并结合模拟电荷法,在计算过程中将起伏地形的因素引入,能够大大提高对合成电场计算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评估的准确性,而且还能够避免传统算法中将地形因素引入时计算难度增大、计算量增大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0850212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49412.0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变电站噪声远程监测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各噪声传感器实时采集噪声频谱数据并将采集到的噪声频谱数据传输至输出传输装置,以通过数据传输装置将噪声频谱数据传输至云存储服务器进行存储;其中,各噪声传感器设置于噪声源处;当数据分析平台需要进行变电站噪声分析时,通过物联网从云存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提取噪声频谱数据,并基于噪声频谱数据,利用变电站场景模型计算得到变电站空间噪声的大小并进行噪声的二维、三维分布分析以及三维虚拟漫游展示,以及结合声环境功能类别限制,判断变电站站界以及敏感目标的噪声超标状况。该方法可实现对变电站噪声的远程监控分析为变电站噪声排放管控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859713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010767514.5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户内变电站工频电场优化装置,包括:可行域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先建立的户内变电站导线模型确定可行域范围;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可行域范围内的模拟电荷通过天牛须算法进行迭代以确定模拟电荷分布;电场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模拟电荷分布确定所述户内变电站对应的工频电场。本发明通过数据处理单元对所述可行域范围内的模拟电荷通过天牛须算法进行迭代,以确定模拟电荷分布,电场构建单元根据模拟电荷分布确定户内变电站对应的工频电场,从而通过天牛须优化方法自动寻求最佳模拟电荷位置,可以提高工频电场数值计算效率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184850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111512051.9
申请日:2021-12-07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2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场互易的输电线路下方空间电位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输电线路下方放置感应导体球,测量感应导体球的电压;在无输电线路的空间中,放置测试导体球,并向测试导体球施加测试电压;修正输电线路产生的感应电压,建立测试导体球的电荷密度与输电线路产生的感应电压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模拟电荷法计算测试导体球的电荷密度;建立输电线下方电场强度值与感应导体球的测量电压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校正系数,得出输电线路下方空间电位;本发明可在获取待测点高度后提前计算校正系数,利用校正系数直接计算得出输电线路下方空间电位。一方面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无需复杂测量装置,步骤简便,测量的便利性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165433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1810916108.3
申请日:2018-08-13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杂场景的工频电场计算方法,包括:获取复杂场景的基础数据,并利用基础数据对复杂场景的工频电场进行建模计算,得到电场计算模型;利用OpenMP并行算法中的PCAM对模拟电荷法进行重新设计,得到适合在并行程序中运行的目标模拟电荷法;利用目标模拟电荷法对电场计算模型进行计算,得到复杂场景的工频电场。显然,由于该方法是利用OpenMP并行算法中的PCAM,以多核并行的方式来计算复杂场景的工频电场,相比于现有技术当中,利用串行方式计算复杂场景的工频电场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计算复杂场景的工频电场的计算速度。相应的,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复杂场景的工频电场计算系统,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230186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084311.2
申请日:2020-10-12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户内变电站噪声源等效识别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户内变电站变压器一侧构建等效源面、重建面、声信号采集面;建立等效源面与声信号采集面之间的室内声传递函数模型;在等效源面上恢复出分布式等效源;在重建面上进行辐射噪声重建,完成噪声源等效识别。可实现户内变电站混响环境下的噪声识别,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适用于混响环境的问题;利用低频波动建模方法实现了对低频房间脉冲响应的模拟,可以对低频干涉、衍射等现象实现准确模拟,从而更加准确地进行户内变电站变压器低频噪声源识别;利用稀疏恢复算法实现在较少的空间声信号采集条件下更加准确的空间噪声源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944635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60442.4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18/27 , G06F18/214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线性回归的变电站复合声屏障隔声量预测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基于声学理论确定多层复合声屏障中不同材料层对整体隔声量的关键影响因素,采集与关键影响因素相关的数据并构建数据集;基于线性回归方法对所述数据集进行分析,建立关键影响因素与隔声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并形成隔声量预测模型,从而对多层复合声屏障隔声量进行预测。本发明通过综合考虑材料的密度、厚度、弹性模量等多个因素,且特别针对复合材料的不同结构部分,分别考虑不同的影响因素。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基础,精确预测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能够显著提升隔声量的预测精度,为多层复合材料的隔声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41647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65995.9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9/10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矩形声屏障三维边缘衍射声压计算方法,涉及电力环保技术领域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变电站声屏障的真实应用场景进行建模得到三维模型,所述三维模型中包括声源点、声屏障和目标接收点;对所述三维模型中的声屏障的每条边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多个衍射点;计算声源点经过某个衍射点处形成的衍射声压;将声源点在每个衍射点处形成的衍射声压进行叠加,得到声源点经过声屏障边缘衍射作用后到达目标接收点处的衍射声压。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综合考虑了声源点、衍射点、接收点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对三维情况下的声衍射进行计算,解决了传统方法只能求解二维衍射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1369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75588.9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冻雨微粒图像分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得冻雨微粒的原始图像;S2,将原始图像与背景图像相减获得灰度图像;S3,对灰度图像进行二值化操作获得二值图像;S4,去除二值图像中的噪声点;S5,对去除噪声点后的图像中相互粘连的两粒冻雨微粒进行分割;S6,获得单粒冻雨微粒的几何特征参数。一种基于全息成像的冻雨微粒图像分割方法。本发明解决了冻雨微粒图像分割识别困难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6152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375749.4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N15/0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冻雨微粒粒径检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激光器、第一玻璃、第二玻璃、成像装置,还包括缝隙、主机,缝隙设于第一玻璃、第二玻璃之间,主机与激光器、成像装置分别通信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冻雨检测的装置操作复杂、检测准确度低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