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具有双向电流能力的储能系统均衡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1205468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91293.2

    申请日:2020-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具有双向电流能力的储能系统均衡电路,储能模组包括串联的储能单体和多绕组变压器,多绕组变压器包括与储能单体数量相等的一次侧绕组、二次侧绕组;储能单体并联一个一次侧绕组,二次侧绕组一通过二极管与储能单体串联成闭合回路;储能单体与一次侧绕组之间通过一个双向开关管控制均衡电流双向流动;二次侧绕组二通过开关管与输出电容串联成闭合回路,输出电容与半桥变换器形成闭合回路;均衡电路针对储能模组进行电流均衡;储能模组的输出电容通过半桥变换器级联连接;级联变换器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连接至储能系统;本发明可在任意单体电压情况下实现大电流均衡、模组间均衡电流双向流动,模组间均衡速度快。

    一种软开关buck变换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5467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91299.X

    申请日:2020-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开关buck变换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主电路,主电路包括:电源;串联在电源正极端的第一开关管;与第一开关管串联的输出电感;与输出电感串联的电容;并联在所述输出电感和电容的串联支路上的第二开关管;辅助电路,辅助电路包括:辅助电路开关管、辅助电感和二极管,辅助电路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电源正极和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辅助电路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辅助电感的一端和二极管的阴极,辅助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和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和第二开关管的源极。本发明在占空比宽范围变化的情况下,既能实现ZVS软开关、又能减小软开关过程带来的损耗,提高变换器效率。

    一种锂电池储能系统SOC一致性均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54571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06670.8

    申请日:2020-0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储能系统SOC一致性均衡方法,提出采用主动式电压均衡系统对锂电池充放电,构造出“虚拟容量”的方法,在电压平台期SOC估计精度较低,采用“虚拟容量”均衡方法进行均衡,在非电压平台期,SOC估计精度较高,对“虚拟容量”的均衡结果进行修正。本发明采用基于“虚拟容量”的SOC一致性均衡方法,避免了电压平台期SOC估计精度低导致的欠均衡或过均衡现象,实现锂电池电压平台期的准确快速SOC一致性均衡策略。降低了电压平台期对SOC的依赖程度,提高了锂电池电压平台期的SOC均衡精度。

    一种直流变换器预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55149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52538.3

    申请日:2019-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变换器预测控制方法,首先根据直流变换器电路模型建立输出量状态微分方程,然后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预测模型,根据当前控制周期最优控制量,按照设定规则列举若干下一控制周期可能出现的控制量,带入预测模型得出若干预测输出结果,通过代价函数比较得出最优输出结果,锁定下一时刻最优控制量;对直流变换器传输功率方程的离散化处理得到电感观测模型,对实际电路电感进行实时观测,实现对预测模型电感值的实时优化更新。本发明在保留传统预测控制方法动态性能优异的同时,无需进行复杂开方运算,减少运算负担;通过对电感值的实时观测解决了实际谐振电感易与预测模型电感值失配问题,提高了方法准确性和系统鲁棒性。

    一种三相逆变器在下垂控制过程中的环流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975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22245.6

    申请日:2018-06-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相逆变器在下垂控制过程中的环流抑制方法,本发明涉及三相逆变器采取下垂控制进行并联运行时的环流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所采用的下垂控制方程的不同,确定所需要的等效阻抗差类型;(2)根据等效阻抗差与环流的关系求出使得逆变器环流为零的等效电阻差或者等效电抗差(3)将使得逆变器环流为零的等效阻抗差作为虚拟阻抗引入到系统中,实现对环流的抑制。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引入虚拟阻抗方法抑制逆变器并联环流过程中阻抗难以测量以及抑制能力有限的问题,实现了实时调节虚拟阻抗,能够针对不同工况实现环流的抑制。

    一种DC/DC变换器并联外环均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06037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510028499.1

    申请日:2015-01-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变换器并联外环均流控制器的DC/DC变换器并联外环均流控制方法。本发明包括:将并联系统转换为小信号传递函数模型形式;根据占空比到输出电压的小信号开环传递函数获得内环电压控制器;求解单个模块的电压闭环输出阻抗;求解均流控制器的传递函数方程;利用H∞鲁棒控制中的回路成形理论,通过设置不同性能的频域加权函数来构造具有理想期望特性的均流环增益。本发明通过将均流控制器的设计转换为设置频域加权函数的鲁棒回路成形问题来进行处理,可以较方便的获得所期望的均流环路特性,特别是在缺乏各并联直流变换器模型差异及模型参数摄动信息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鲁棒性能。

    一种高功率密度的开关磁阻直线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02684448B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210178019.6

    申请日:2012-06-0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功率密度的开关磁阻直线电机,包括初级结构、次级结构,初级结构和次级结构之间为支撑结构,初级结构包括初级铁心、初级主极、初级辅助极、电枢绕组,初级主极沿次级结构的运动方向均匀的安装在初级铁心上,每个初级主极的两侧均安装初级辅助极,电枢绕组为绕组线圈分别绕制在各个初级主极上;次级结构包括次级铁心、次级主极、次级辅助极,次级主极沿次级结构的运动方向排列并安装在次级铁心上,次级主极的个数为偶数,在每个次级主极的两端均布置次级辅助极。本发明电枢绕组的利用率高,功率密度高。

    一种并联逆变器电源中的单模块无缝热投切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48257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131915.1

    申请日:2013-04-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逆变器并联系统中单个逆变器模块的热投切控制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控制系统对逆变器模块施加电压单闭环控制;发出闭合并机开关指令;检测并机开关电流;控制逆变器模块输出电流达到系统负载电流的平均值;控制系统控制逆变器模块转入电压电流双闭环均流控制模式;将逆变器模块由电压电流双闭环均流控制模式转入电流单闭环控制模式;减小逆变器模块输出电流,到达门限值;发出断开并机开关指令;检测并机开关电流;控制逆变器模块转入电压电流双环控制模式。本发明可以减小浪涌电压冲击,提高多模块并联的电源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种高功率密度的开关磁阻直线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02684448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78019.6

    申请日:2012-06-0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功率密度的开关磁阻直线电机,包括初级结构、次级结构,初级结构和次级结构之间为支撑结构,初级结构包括初级铁心、初级主极、初级辅助极、电枢绕组,初级主极沿次级结构的运动方向均匀的安装在初级铁心上,每个初级主极的两侧均安装初级辅助极,电枢绕组为绕组线圈分别绕制在各个初级主极上;次级结构包括次级铁心、次级主极、次级辅助极,次级主极沿次级结构的运动方向排列并安装在次级铁心上,次级主极的个数为偶数,在每个次级主极的两端均布置次级辅助极。本发明电枢绕组的利用率高,功率密度高。

    一种三相逆变器在下垂控制过程中的环流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9757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810622245.6

    申请日:2018-06-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相逆变器在下垂控制过程中的环流抑制方法,本发明涉及三相逆变器采取下垂控制进行并联运行时的环流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所采用的下垂控制方程的不同,确定所需要的等效阻抗差类型;(2)根据等效阻抗差与环流的关系求出使得逆变器环流为零的等效电阻差或者等效电抗差(3)将使得逆变器环流为零的等效阻抗差作为虚拟阻抗引入到系统中,实现对环流的抑制。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引入虚拟阻抗方法抑制逆变器并联环流过程中阻抗难以测量以及抑制能力有限的问题,实现了实时调节虚拟阻抗,能够针对不同工况实现环流的抑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