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1731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480058.5

    申请日:2022-05-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低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电池材料。该基于一种超低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材料:铅粉、碳素材料、粘结剂、硫酸、去离子水、硫酸钡和木素、低温添加剂形成负极活性物质,低温添加剂包括鞣剂、栲胶、气相生长碳纤维、腐植酸。通过加入软碳与硬碳材料,实现在保证循环次数的情况下,适当改变铅粉的性质,增加能量密度,采用有效成分明确的鞣剂、栲胶与去离子水,实现在生产的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控制更加精确,避免出现无法达到对应标准的情况,通过粉末先行进行搅拌,避免由于出现加入液体后出现凝结,导致搅拌的时间增加而导致原料的温度超过阈值,导致材料出现变形的情况。

    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7603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390832.3

    申请日:2022-04-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由集流体和活性物质组成,所述集流体采用经过高温石墨化的三维网状导电碳纤维毡制成,有效降低集流体的重量,将活性物质通过喷涂+负压的方式填充在碳纤维毡多孔结构内,极大的增加界面接触面积,单片电极的厚度可超过现有锂电池的10倍以上,实现了高载量、低阻抗的厚电极制备。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由高载量的正极、负极和隔膜通过叠片方式组装而成,采用本专利中正极、负极制作储能锂离子电池,生产效率较高,单体电池容量能够达到50~2000Ah,有效减少了大容量储能系统的并联结构和电池管理单元,广泛适用于各类电化学储能领域。

    便携式交直流两用电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525014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491544.7

    申请日:2018-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交直流两用电源装置,它包括壳体、提手、护罩、面板、逆变器、锂电池和支架。所述壳体内置的支架用于固定安装锂电池和逆变器。所述提手安置在壳体顶部居中位置,壳体两端分设的面板用护罩锁定,位于正面的面板上安装系统开关、直流进出端接口、显示屏、USB接口和保险丝,位于背面的面板安装两只交流输出插座。配套的锂电池为三元锂电池,直流进出口端接口的电压值为24V,USB接口的电压值为5V,逆变器为24V直流转220V交流逆变器。本发明结构紧凑、布局合理、重量轻,便于携带,最重要的是功能齐全,接口多,满足常规电子设备备电需求。该装置除适合野外工作人员使用的备用电源,也适合重要部门作为备用电源。

    基于数字控制的蓄电池共用管理器

    公开(公告)号:CN107425561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387798.3

    申请日:2017-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字控制的蓄电池共用管理器,具有箱体;箱体外部具有连接至嵌入式微控制器的SWD下载接口,采样接口,驱动接口,串联屏幕接口,RS232测试接口,上位机通信接口和CAN通信接口,箱体内通过紧固件安装有控制电路板、四路PWM驱动电路板及四路mosfet电路支路;每路mosfet电路支路均包括反向串联且内部反并联有二极管的mosfet,PWM驱动电路板通过四个驱动接口分别驱动各mosfet电路支路,mosfet漏极通过输出端子分别与四路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每两路mosfet电路支路的输出端相连形成一个接出端子,两个接出端子与开关电源负极连接。本发明运用单片机进行数字控制,mosfet的驱动方式采用PWM驱动,通过对PWM占空比的调节来实现脉冲充放电。

    一种掺杂包覆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6999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28221.X

    申请日:2024-0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杂包覆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硬碳颗粒均匀的放置于含有氧化铝掺杂源的溶液中,在进行搅拌的同时进行干燥;完全干燥后对混合物进行一次焙烧,进过一次球磨后将掺杂的硬碳和软碳的碳源进行混合搅拌;进行二次焙烧,将烧结后的混合物二次球磨得到更优异的钠电硬碳负极材料。复合负极材料的关键是软碳涂层和硬碳颗粒掺杂氧化铝改性,软碳涂层阻碍了硬碳上缺陷结构和含氧基团的形成;氧化铝的掺杂构建了同型异质结,屏蔽部分活性位点,抑制电解质的反应降解,构建了稳定的电解质界面,提高了电芯的初始库伦效率和循环性能。

    一种普鲁士蓝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固态钠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50623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405779.0

    申请日:2023-1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态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普鲁士蓝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固态钠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首先分别将螯合剂A和螯合剂B溶解于有50mL去离子水的烧杯A、B;然后再分别称取七水合亚硫酸铁(FeSO4·7H2O)和亚铁氰化钠(Na4Fe(CN)6·10H2O)加入烧杯A、B中溶解,搅拌均匀,制得混合溶液A、B;将溶液A缓慢滴加至溶液B内,搅拌,离心;用去离子水、乙醇进行多次洗涤,制得普鲁士蓝正极材料。螯合剂的螯合基团或(CN)‑与Fe2+结合存在竞争关系,会减缓成核和沉淀的速度,提高普鲁士蓝的结晶度;SSC与Fe2+的结合能弱于Na鲁士蓝2EDTA[Fe(CN)、CMC及植酸钠6]4‑空位的问题,螯合剂;B高结晶度的普鲁士兰结构缺陷加入有效缓解SSC辅助合成普及含水量较少,电池具有良好循环性和稳定性。

    一种锂离子电池智能监测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6678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210155550.5

    申请日:2022-0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智能监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BMS、连接线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包括一级从控BMU、二级主控BCU、三级总控BAU、触控屏、高压箱PDU、负载;所述负载包括汇流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智能监测方法,通过上述电池管理系统BMS,采集电池包信息,进行数据统筹分析,对锂离子电池的运行情况实现智能化监测;也通过触控屏显示电池实时状态,方便用户及时反应,保障了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