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动状态下的可燃气体热表面点火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07863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86396.9

    申请日:2020-03-17

    Abstract: 一种流动状态下的可燃气体热表面点火实验装置及方法,包括反应容器(16)、配气系统、热表面点火系统、隔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回路清洗系统、纹影系统和火炬系统。可以进行不同热表面点火条件下的可燃气体爆炸实验,为可燃气体爆炸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技术参考,通过进行流动状态下的可燃气体的热表面点火实验对比静止时的可燃气体热表面点火实验,从而了解气流扰动作用对可燃气体热表面点火过程的影响,通过不同的热表面点火温度,可以研究热表面温度对可燃气体爆炸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设定不同的热表面形状,可以研究热表面形状对可燃气体爆炸特性的影响机理。

    基于PSO-VMD算法的管道泄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54384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910083494.7

    申请日:2019-01-29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PSO-VMD)算法的管道泄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通过声发射系统采集无泄漏和泄漏时的声发射信号,首先运用PSO-VMD算法得到声发射信号分解的预设尺度K和惩罚系数α,并对信号进行变分模态分解VMD,得到K个固有模态函数IMF分量,并采用基于能量值的方法进行信号重构,得到去噪后的最佳观测信号,再取重构信号的时域域特征参数,最后通过支持向量机(SVM)算法进行泄漏检测。实现了管道泄漏发生后能够及时发现,解决了管道误报警率高的问题。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产物收集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70111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070154.2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本发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产物收集及测试方法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固体产物收集及在线、离线测试方法,特别适用于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热失控产物的收集和测试。包括1)设定电池热失控条件,采用电加热的方式,使待测电池在设定的条件下发生热失控;2)收集得到电池发生热失控后的气体、固体产物;3)对步骤2)收集到的气体产物进行测试;4)对步骤2收集到的固体产物进行固体产物测试。本发明方法以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产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针对不同环境氛围,不同热失控产物,不同测试形式采取不同收集、测试方法,获得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产物的危险程度定量数据。

    泄爆火焰诱发蒸气云爆炸的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27404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876503.3

    申请日:2018-08-03

    Abstract: 本发明泄爆火焰诱发蒸气云爆炸的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涉及的是一种研究泄爆火焰诱发蒸气云爆炸的测试设备及其测试方法。包括配气装置、点火装置、爆炸装置、数据采集处理装置、高速数字摄像机和配套的蒸气云模拟装置。所述的配气装置包括可燃气体气源、配气气源和配气罐;点火装置包括点火器,点火器安装在爆炸装置上;所述的数据采集处理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的圆柱形容器上的压力传感器、火焰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数据采集仪、计算机和压力传感器;火焰传感器与信号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数据采集仪的输入端相连,数据采集仪的输出端与计算机相连;爆炸装置安装在配气装置与数据采集处理装置之间。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锂离子电池组热失控自动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32860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216891.2

    申请日:2018-0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锂离子电池组热失控的预测预警自动报警器及其自动报警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锂离子电池组热失控自动监测方法,对仓库储存、充电过程中的热失控进行温度报警,通过在线式红外热成像仪对锂离子电池组进行在线监测并及时预警。包括监测装置部分、控制部分、报警装置部分和辅助装置部分;监测装置部分采用红外热成像仪;辅助装置包括继电器;控制部分包括计算机和计算机显示器,计算机显示器与计算机相连,在计算机内设有程序模块;监测装置部分、报警装置部分和辅助装置部分分别通过USB接口与控制部分相连。本发明具有实时在线监测、响应时间迅速、操作简单等优点。

    基于气体监测的锂离子电池组热失控自动报警器及其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08083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401706.9

    申请日:2017-12-22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气体监测的锂离子电池组热失控自动报警器及其监测方法涉及一种针对锂离子电池组在仓库储存、充电过程中的热失控报警装置,对电池热失控时,泄放出易燃易爆气体时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报警。由收集装置、气体监测装置、控制装置和报警装置组成;其中收集装置由收集罩、阻火器、气泵组成;收集罩安装在锂离子电池组的正极上方,收集罩通过气体管道与气泵进气口相连,气体管道内装有阻火器;气体监测装置由气体收集箱、气体感应器、杜邦线组成。气泵出气口与气体收集箱相连,气体收集箱内装有气体感应器;控制装置由控制箱、单片机、气体感应器、气体感应器接口和控制电子线路组成;报警装置部分由蓝色LED报警灯、红色LED报警灯、蜂鸣器组成。

    气体爆炸特性结构效应的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870180A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810023388.5

    申请日:2018-0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5/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爆炸特性结构效应的测试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研究气体爆炸特性尺寸效应的测试系统,可系统的研究连通容器内气体爆炸传播特性及规律,为工业生产及设备的安全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对气体爆炸事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包括配气系统、点火装置、爆炸装置、数据采集分析装置和高速数字摄像机;所述的爆炸装置包括容器、管道,容器和管道之间通过法兰对接;所述的容器设有第一进/出气口、第一点火枪安装口、第一高频压力传感器安装口、第一火焰传感器安装口、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口、第一压力表安装口、有机玻璃观察窗;所述的数据采集分析装置包括高频压力变送器、温度传感器、火焰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数据采集仪和计算机。

    一种用于连通装置隔爆快速反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377855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510533430.4

    申请日:2015-0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连通装置隔爆快速反应系统,其包括计算机监控系统、光纤传感器、隔爆阀门、第一监测容器和第二监测容器,所述第一监测容器和第二监测容器分别设有两个端口,其中一个端口用于连接输送管道,另一个端口用于连通第一监测容器和第二监测容器,在连通所述第一监测容器和第二监测容器的管道之间设有所述隔爆阀门,所述第一监测容器和第二监测容器内分别设有所述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和隔爆阀门与所述计算机监控系统之间通过线缆实现电连接。本发明可以迅速及时隔爆,大大降低了工业生产中因管路爆炸产生的危险。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测试分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330743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713524.5

    申请日:2014-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测试分析系统,包括实验装置、测试装置、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所述的实验装置包括导热管和保温系统;所述导热管外壁缠绕电阻丝,所述导热管嵌于保温系统中,导热管内腔形成锂离子电池安装孔用于安装待测锂离子电池,所述的导热管顶端设有温度传感器安装孔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所述的保温系统由容器和容器内的耐高温保温层组成。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测试分析系统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功能多。使用该系统能够同时实现环境温度、高温环境、充放电倍率、散热条件等因素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测试,实验数据采集精度较高,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使用方便,并能保证测试精度。

    一种可燃气体泄爆伤害效应测试装置及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79428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78790.8

    申请日:2012-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燃气体泄爆伤害效应测试装置及分析方法,该测试装置包括伤害效应参数采集装置、爆炸装置、数据采集装置。弥补了现有技术中关于可燃气体泄爆伤害效应研究装置及方法缺乏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操作简便、能全面、准确地测量出可燃气体泄爆后在耐压容器外空间任意位置的压力、喷射火焰等相应参数的测量系统,并建立了一种伤害效应的分析方法。本发明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中实际工况下可燃气体爆炸泄爆后冲击波、喷射火焰等的危险性分析,对于防爆安全设计、人员防护失等具有显著的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