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3904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06248.5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半全桥子模块的缓冲电路,半全桥子模块包括左半桥模块、右半桥模块和连接电路;还包含三组RCD缓冲电路,每组RCD缓冲电路包括:一个电阻和一个二极管并联后,与一个电容串联,所述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电容正极。本发明提出3组RCD缓冲电路的缓冲结构,通过第一组RCD缓冲电路抑制左半桥模块的IGBT关断电压尖峰,通过第二组RCD缓冲电路抑制右半桥模块的IGBT关断电压尖峰,通过第三组RCD缓冲电路抑制连接电路的IGBT关断电压尖峰,简化了半全桥子模块的缓冲电路,在降级缓冲电路成本的同时,能较好地抑制IGBT关断电压;本发明提出RCD缓冲电路的参数设计,能降低系统成本,并保证IGBT关断过电压不过冲。
-
公开(公告)号:CN10903865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21016.7
申请日:2018-07-24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海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及陆上交流单相接地故障穿越方法,方法包括:S1实时检测第一MMC换流器所在位置的交流侧电气量,S2根据交流侧电气量判断是否发生陆上交流单相接地故障,是则转入S3,否则返回S1;S3同时执行(A)、(B)和(C);(A)通过在第二MMC换流器桥臂参考电压的差模分量中叠加负序参考电压来抑制在陆上交流单相接地故障期间产生的交流负序电流;(B)将交流正序电流控制指令的幅值设置为额定值的k倍来消除在交流单相接地故障穿越期间的过电流;(C)通过在第二MMC换流器桥臂参考电压的共模分量中叠加零序二倍频抑制电压来抑制在陆上交流单相接地故障期间产生的直流电压零序二倍频波动。
-
公开(公告)号:CN107681877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945073.1
申请日:2017-10-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全桥子模块的混合型MMC启动方法,属于柔性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不控充电阶段和控制充电阶段:不控充电阶段所有子模块闭锁,利用交流电网对子模块内电容进行充电。不控充电阶段结束后,进入控制充电阶段,换流器解锁,投入闭环控制环对子模块开关管进行控制,子模块电容进一步充电直至额定电压,当所有子模块电容电压都达到额定电压且直流侧电压达到额定直流母线电压,启动过程结束。本发明方法利用全桥子模块的负电平输出能力,在控制充电阶段控制换流器提压运行,提高交流侧输出电压,减小了交流电网在充电过程中的冲击电流,使限流电阻在低电流下切除,避免危害功率器件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7666234A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710766243.X
申请日:2017-08-30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1/00 , H02M7/003 , H02M2001/0003 , H05K7/20936 , H05K7/209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海上平台的柔性直流换流阀冷却系统,属于换流阀冷却技术领域。本发明系统在环境温度偏低的时候利用海水为冷却水降温,保持蓄水支路中的冷却水处于较低温度,当主循环回路中冷却水温度无法满足换流阀进水温度要求时,联通主循环回路和蓄水支路,利用蓄水支路中较低温度的储蓄水进一步降低冷却水的温度,以满足换流阀进水温度要求,保证换流阀安全稳定运行,由此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合理利用海水为换流阀降温的问题。本发明系统采用淡水作为冷却介质,整个系统为全封闭回路,利用海水对冷却水进一步降温,提高了系统的冷却能力,且无需增加复杂的海水处理环节,本发明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冷却能力强。
-
公开(公告)号:CN105048488B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510555590.9
申请日:2015-09-0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负电平输出能力的MMC与机械型直流断路器协调控制实现柔性直流网络直流短路故障穿越的方法,属于柔性直流网络直流故障保护领域。现有技术中,处理直流故障的手段主要有三种:依靠交流设备断开与直流系统的连接、依靠换流器本身进行直流故障清除、依靠直流设备进行直流故障隔离,但以上三种方法都无法有效实现柔性直流网络直流故障保护。本发明中的MMC包括具备负电平输出能力的子模块,通过灵活调节上、下桥臂输出电压,使换流器直流端口电压呈现负电平,从而达到直流短路故障电流可控且快速降低为零的目的,使机械直流断路器即能满足隔离直流故障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655237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266412.5
申请日:2016-12-3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端柔性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单极接地的故障穿越方法,通过基于低阻抗接地且具备负电平输出能力的MMC与机械直流隔离开关的协调配合来实现。故障期间,通过调整各MMC换流器桥臂参考电压的共模分量,能够在不牺牲换流器可控性的前提下消除故障暂态过电压。同时,通过在故障极桥臂参考电压上叠加第一附加参考电压信号,控制故障极桥臂电流为零,使得机械直流隔离开关可以在零电流的条件下隔离直流故障,为机械直流隔离开关在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故障期间,MMC换流器通过健全直流母线‑交流侧低阻抗接地极‑大地形成回路,可维持一半额定有功功率的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03433608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50153.4
申请日:2013-08-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模块化斩波式等离子切割电源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为:电源输出电压开环控制软启动,然后斩波模块输出电流独立阶跃闭环控制:当气隙击穿引弧成功后,数字化控制器对斩波模块的输出电流进行独立阶跃闭环控制,并依据等离子切割电源总输出电流指令值iz选择不同的斩波模块进行闭环控制。装置包括在数字控制器内的总输出指令电流设定模块、斩波模块指令电流分配模块、四路数字PI算法模块、四路PWM信号模块和四路电流信号采样模块。本发明采用输出电压开环控制,输出电流独立闭环控制,无需实时检测输出电压,控制简单。本发明不用在电压环和电流环之间不停地切换,容易引弧成功,可靠性高,并且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3433607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50152.X
申请日:2013-08-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化等离子切割机控制系统,包括均采用DSP作为控制中心,主电源控制器通过CAN总线与气体控制器、冷却器控制器通信连接;主电源控制器用于完成等离子切割电源系统流程控制与管理,状态过程的检测与故障诊断;气体控制器用于根据主电源控制器发送的指令控制等离子切割电源工作时所需的气体流向和气压,同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主电源控制器进行监控;冷却器控制器用于控制离子切割机系统中冷却液的流量和温度,同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主电源控制器进行状态监控。本发明通过主电源、气体系统、冷却系统之间的协调控制,实现整个等离子切割机控制系统的总体功能和优化处理,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269170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156206.9
申请日:2013-04-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2M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斩波式等离子弧切割的电源电路,包括多绕组变压器、至少两路整流电路和至少两路斩波电路;多绕组变压器包括一组输入绕组和至少两组输出绕组,输入绕组为星形绕组或三角形绕组,两组输出绕组中一组输出绕组为星形绕组,另一组输出绕组为三角形绕组;输入绕组用于连接三相电源,两组输出绕组分别连接两路整流电路,两路整流电路分别连接两路斩波电路。在本发明中,交流源、多绕组变压器和四路整流电路组成12脉波整流模块;根据多绕组变压副边绕组的Y/Δ组合构成12脉波整流;由于12脉波整流使得切割电源的输入电流与电网电压相位相同,电流波形的畸变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切割电源的功率因数,降低电流谐波对电网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231925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32710.4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六管Buck‑Boost变换器的软开关控制方法及控制器,属于电力电子变换与控制领域,方法包括:针对六管Buck‑Boost变换器,以两个电感电流周期为一个开关周期,设计了一种在宽输入电压范围与负载下实现全开关器件软开关的开关时序,以电感电流的脉动最小为目标,各开关管软开关为约束,计算各开关的移相角度与占空比。本方法可以实现六管Buck‑Boost全开关器件零电压开通,同时通过占空比控制与移相控制减小了电感电流脉动,提高了变换器的工作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