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发布订阅机制的多星协同目标跟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32227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184418.2

    申请日:2024-0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发布订阅机制的多星协同目标跟踪方法,基于发布订阅机制,设置“发现主题”和“目标主题”,以及普通星、可见星、观测星、融合星四种角色。普通星:不能观测到监测目标,普通星订阅“发现主题”。可见星:可观测到监测目标,可见星订阅“发现主题”及“目标主题”。观测星:观测角为所有可见星中最小的两个,观测星订阅“发现主题”及“目标主题”,并在“目标主题”下发布消息。融合星:融合星为观测角最小的观测星,融合星订阅“发现主题”及“目标主题”,并在“发现主题”及“目标主题”下发布消息。通过上述方案,实现观测星及融合星的动态加入与退出,“发现主题”及“目标主题”消息为当前时刻最精准的监测目标信息。

    一种高效的星载双目视觉SLAM前端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2283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98632.5

    申请日:2024-07-24

    Abstract: 一种高效的星载双目视觉SLAM前端设计方法,包括:步骤1:以星载双目相机图像作为输入的原始图像,对原始图像建立插值金字塔模型;步骤2:进行边缘处理,将第r层图像边缘像素清零;步骤3:对第r层图像插值后的各层图像进行FAST12预筛选,得到角点;步骤4:对筛选出的角点周围的一块区域进行行列和差滤波;步骤5:对滤波后的序列进行Harris预响应筛选,保留响应最强烈的特征点;步骤6:重复步骤1至步骤5,得到金字塔内所有层的特征点集合,至此特征点提取完成;步骤7:计算每个特征点位于原点的特征矩;步骤8:计算Hamming255‑BRIEF描述子;步骤9:通过描述子之间的相似程度完成特征匹配。本发明解决了星载SLAM系统复杂度与星上存储资源、算力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种适用于室外基站的重力热管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0430720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910612701.3

    申请日:2019-07-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室外基站的重力热管散热器,能够实现在有限空间内的大功率散热,通过设置集热腔,实现对热源热量的充分收集,同时增大翅片与热管管体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散热管的散热效率。具有包括:重力热管、集热腔和翅片;重力热管竖直连接在集热腔上,其中重力热管的蒸发段与集热腔相连,且重力热管内部与集热腔内部连通;重力热管和集热腔内部填充液体工质;集热腔上设置有用于和待散热部件相连的连接面,用于收集待散热部件的热量;在重力热管的外圆周沿其轴向连接两个以上翅片;翅片套装在重力热管上后,其翅片翻边与重力热管外圆周贴合。通过增加翅片的翻边高度,增大翅片与重力热管管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翅片的散热效率。

    一种自然对流热管散热器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635073U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21102988.2

    申请日:2018-07-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大功率LED模组用自然对流热管散热器,采用热管提高大尺寸散热翅片均温性,提高散热器效率,从而实现大热量的排散。本实用新型的自然对流热管散热器采用基于相变换热的热管导热,相比于铝型材散热器,可提高大尺寸翅片的温度均匀性,散热器效率大幅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自然对流热管散热器相邻翅片间距不小于10mm,每个翅片厚度均不小于0.5mm,相比于传统热管散热器,可以满足户外自然对流环境下的散热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