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63054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310051344.0
申请日:2013-02-16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土壤大孔隙结构参数的方法,包括步骤:1)用采样装置在土壤采样地点采样,将土壤样品密封;2)采样装置和土壤样品一同浸入水中12小时,然后置于粗砂中12小时;3)土壤样品上方保持固定高度的液面注水,记录土壤样品下方水流出的时间、速度和水量,直至水流出的速度为恒定值;4)计算土壤样品的大孔隙结构参数,并与水分下渗率进行关系拟合。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装置简单,保持定水头,且可人为控制水头高度,分层取土样,环刀保证土壤结构的完整性,通过计算得到分层土壤大孔隙半径及密度,并进行关系式拟合。
-
公开(公告)号:CN103076250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10583893.8
申请日:2012-12-2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株小乔木冠层截留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小乔木冠层的厚度,并按照该厚度将所述冠层分为多层;S2、测量小乔木冠层的相关结构参数,将栽有小乔木的花盆置于开启的台秤上,并在所述台秤和花盆的周围设置防雨罩;S3、开始降雨,按预设时间间隔记录台秤读数;S4、停止降雨,并测量所述冠层的枝叶湿润度;当降雨后的所述冠层枝叶湿润度和降雨前的冠层枝叶湿润度相同时,剪掉所述冠层的最底层,并返回步骤S2继续执行;S5、根据记录的台秤读数,计算所述小乔木冠层每层的截留量;本发明能准确、直接、动态地研究不同冠型结构和冠层分层的水分截持量和传输规律;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单株小乔木冠层截留测量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018795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85885.7
申请日:2012-12-2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W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9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枯落物截持降雨的测定装置,具体包括:枯落物承接网、漏斗、导流管、集流筒、第一称量装置和第二称量装置,所述枯落物承接网完整搭于所述漏斗的上口上,且所述枯落物承接网的直径等于所述漏斗的上口直径,所述漏斗的下口与所述导流管的一端接通,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置于所述集流筒中,所述漏斗通过支撑装置放置在所述第一称量装置上,所述集流筒放置在所述第二称量装置上,保证枯落物层原状结构不被破坏,同时保证雨滴落在枯落物上的终速与现实情形相符,使得测得的截留量更加精确,还能进行连续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02283072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131329.8
申请日:2011-05-1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方法,涉及林业垂直配置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待配置区域的植被分布情况,对候选建群物种进行聚类分析;S2.根据步骤S1的聚类分析结果,确定所述区域的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本发明的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方法,由于根据该区域的植被分布情况对候选建群物种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在任一环境因子梯度上,候选物种被分为3-5个簇,并根据每个组群的分布特点,选定最佳分布物种,进而确定出该区域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能够合理的确定出该区域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433173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240191.3
申请日:2008-12-1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G2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水源保护林造林初植密度的方法,通过调查相似立地条件、相同林树种已造林地幼林时期林龄和树冠投影面积的情况,掌握该立地该树种树冠投影面积随林龄而变化的规律,然后根据所要求的幼林年限计算出该年限的树冠投影面积,并根据该年限希望达到的郁闭度,确定该树种的造林初植密度,该方法能够合理的确定水源保护林主要造林树种合理初植密度,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经验性和任意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75544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077135.6
申请日:2025-01-1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1/0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全流程逐级优化的计算机辅助淤地坝体系设计方法,本发明中,基于全流程逐级评估的思路,将整个设计过程从大到小划分为多个层级,并使每个层级均具备明确且可行的设计变量及优化目标,从而可逐级进行计算机辅助优化,并把优化的结果迭代入下一层级作为优化的基础。具体包括:将目标地区划分为多个子流域,基于熵权‑TOPSIS法筛选出对淤地坝建设的正向影响最大的子流域——合理分配坝址避免各坝的控制范围相互重叠导致浪费——将各约束条件和土方量都拟合为对某一关键尺寸的函数,运筹优化出满足约束条件并使土方量最小的最优坝尺寸——费效分析,求出使效费比最大的坝建设顺序——CFD模拟对淤地坝的微结构进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75883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967031.8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测试多孔材料的渗透性,孔隙体积或孔隙表面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野外土壤孔隙网络结构动态变化观测系统及观测方法,采用可模拟土壤的一个断面上出现的相互作用的透明遮挡系统来隔开埋在土中的摄像机与土壤,使摄像机能够拍到土壤的动态变化过程的同时,确保拍到的结果不因壁效应而失真。其中力学性能与土壤一致的透明仿土使土壤受力不发生变化,防掺混半透膜在确保透明仿土不与土壤掺混影响观测的前提下,使土壤中生物及水分迁移不受影响,透明隔离板使摄像机不受干扰地拍摄。透明遮挡系统和摄像机都可在野外使用,配合无线变送器和太阳能电池板就能确保摄像机拍摄的结果实时传递给观测者,实现野外土壤孔隙网络结构动态变化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144510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1710428934.9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孔隙探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探测土壤生物孔隙结构和种类的方法,以及该方法使用的探测装置。方法包括:挖掘带竖直剖面的坑;在竖直剖面上确定待探测区域;筛选出区域内待探测的生物孔隙;通过窥视单元获取各生物孔隙的探测数据;记录所述探测数据;依据探测数据对生物孔隙进行分类;在垂直竖直剖面的方向且与竖直剖面相隔设定距离的位置处重新制取竖直剖面;重复上述探测步骤。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装置,操作过程简单、成本低,且不会对土壤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适用于多种土地状况的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144510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428934.9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1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孔隙探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探测土壤生物孔隙结构和种类的方法,以及该方法使用的探测装置。方法包括:挖掘带竖直剖面的坑;在竖直剖面上确定待探测区域;筛选出区域内待探测的生物孔隙;通过窥视单元获取各生物孔隙的探测数据;记录所述探测数据;依据探测数据对生物孔隙进行分类;在垂直竖直剖面的方向且与竖直剖面相隔设定距离的位置处重新制取竖直剖面;重复上述探测步骤。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装置,操作过程简单、成本低,且不会对土壤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适用于多种土地状况的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163054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310051344.0
申请日:2013-02-16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土壤大孔隙结构参数的方法,包括步骤:1)用采样装置在土壤采样地点采样,将土壤样品密封;2)采样装置和土壤样品一同浸入水中12小时,然后置于粗砂中12小时;3)土壤样品上方保持固定高度的液面注水,记录土壤样品下方水流出的时间、速度和水量,直至水流出的速度为恒定值;4)计算土壤样品的大孔隙结构参数,并与水分下渗率进行关系拟合。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装置简单,保持定水头,且可人为控制水头高度,分层取土样,环刀保证土壤结构的完整性,通过计算得到分层土壤大孔隙半径及密度,并进行关系式拟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