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41517A

    公开(公告)日:2007-04-04

    申请号:CN200610141296.4

    申请日:2006-09-2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电探测两个连接器外壳是否已经正确连接在杠杆型连接器中。形成有凸轮凹槽41的杠杆40可转动地安装,并且探测端子60安装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中。只有当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正确连接时,该探测端子60才与组装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中的接触端子98接触,以闭合探测电路。按压部分44形成在杠杆40的凸轮板47的面对探测端子60的部分中突出,并且当杠杆40转动时,保持按压探测端子60,以将探测端子60弹性变形到探测端子60与接触端子98分离的位置处,直到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正确连接为止。当杠杆40转动到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正确连接的位置处时,取消按压状态,以使得探测端子60能够与接触端子98接触。

    连接器、连接器的成型方法以及连接器的成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302580C

    公开(公告)日:2007-02-28

    申请号:CN200410043032.6

    申请日:2004-0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4223 H01R13/114 H01R43/18 H01R43/2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小型化的连接器。当阴终端接头(30)插入到阴壳体(10)的腔体(11)中时,锁定部分(13)与之啮合而将其锁定。该锁定部分(13)包括包含有变形基端(13a)的基部(25),和从该基部(25)突出到腔体(11)内的突起部分(26)。基部(25)的两侧面(25b)借助向前移动而打开的模具形成,并且凹口(17a)借助这个模具形成为在阴壳体(10)的前表面开口。该凹口(17a)形成为在横向上比腔体(11)的内侧面(11b)更向外延伸。突起部分(26)的两侧面(26c)借助向后移动而打开的模具形成。该突起部分(26)形成得比基部(25)窄。

    连接器、终端接头和插入终端接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32003C

    公开(公告)日:2005-12-14

    申请号:CN02157167.8

    申请日:2002-1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113 H01R13/4223 H01R43/16

    Abstract: 为了提供一种适合于小型化的连接器。当终端阴接头(30)插入阴壳(10)的空腔(11)内时,设置在空腔(11)内的锁紧部分(1 3)在沿与终端接头(30)的插入和抽出方向交叉的变形方向弹性变形后,回复,从而弹性地锁紧终端接头(30)。阴壳(1 0)由一对前和后模具模制而成,该模具沿终端阴接头(30)的插入和抽出方向关闭和打开。终端接头(30)成型有一个向前开放的装配槽(53)。在空腔(11)内表面的从锁紧部分(13)沿其变形方向偏移的一个前端位置设置有一个支撑突起(26)用于啮合并支撑装配槽(53)以防止终端接头(30)沿锁紧部分(13)的变形方向倾斜。

    卡片端连接器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62760A

    公开(公告)日:2002-08-07

    申请号:CN01143471.6

    申请日:2001-1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2/721 H01R13/4538

    Abstract: 为了阻止卡片端连接器的终端接头短路,一外壳配备有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短路阻止元件(50)。短路阻止元件(50)可以在设置在上和下相对位置上的终端接头(40)的弹性触点(42)之间的短路阻止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后退位置位于短路阻止位置的后侧。由于当短路阻止元件处于短路阻止位置时,阻止了上和下终端(40)的短路接触,弹性触点(42)可以弯曲更大的程度,因而增加了它们与卡片端连接器触点的接触力。

    压力接触连接器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941A

    公开(公告)日:1998-11-25

    申请号:CN98100660.4

    申请日:1998-02-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432

    Abstract: 一种压力接触连接器,在将压力接触插接孔件(20)装至合适位置时,突出部分(26)与承力部分(16)相接触,以承受作用于插接孔件(20)后端的压装力。由于承力部分(16)及突出部分(26)的位置大约在插接孔件(20)长度方向上的中间处,同由插接孔件的前端来承受压装力的情况相比,此处插接孔件更不易发生弯折。

    连接器
    3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154563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710116823.4

    申请日:2017-03-01

    Abstract: 连接器。本发明的目的为实现省空间化。嵌入侧壳体F嵌合到等待侧壳体(M)的罩部(11)内。设于嵌入侧壳体(F)的滑动杆(30)具有凸轮功能部(31),凸轮功能部(31)在等待侧壳体(M)和嵌入侧壳体(F)的嵌合过程中进入罩部(11)内,在凸轮功能部(31)形成有凸轮槽(32),凸轮槽(32)在两个壳体(F、M)的嵌合过程中与凸轮从动件(15)卡合。从凸轮功能部(31)的向罩部(11)的进入方向上的后端侧部分突出有操作部(33),操作部(33)与滑动杆(3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地突出,并配置成比面板(P)靠正面(S)侧。

    连接器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154563A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710116823.4

    申请日:2017-03-01

    Abstract: 连接器。本发明的目的为实现省空间化。嵌入侧壳体F嵌合到等待侧壳体(M)的罩部(11)内。设于嵌入侧壳体(F)的滑动杆(30)具有凸轮功能部(31),凸轮功能部(31)在等待侧壳体(M)和嵌入侧壳体(F)的嵌合过程中进入罩部(11)内,在凸轮功能部(31)形成有凸轮槽(32),凸轮槽(32)在两个壳体(F、M)的嵌合过程中与凸轮从动件(15)卡合。从凸轮功能部(31)的向罩部(11)的进入方向上的后端侧部分突出有操作部(33),操作部(33)与滑动杆(3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地突出,并配置成比面板(P)靠正面(S)侧。

    电池端子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17480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020387.0

    申请日:2017-0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相对于电池接线柱提高紧贴性的电池端子。该电池端子具有紧固部(11)和一对相对部(14),紧固部(11)形成周向的一部分开放的形式,并且具有朝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形式的锷部(42),一对相对部(14)从所述紧固部(11)的开放端部(13)向径向的外方突出,并在所述周向上相对配置,所述紧固部(11)通过所述一对相对部(14)接近而减径并拧紧于电池接线柱(P),在所述紧固部(11)的锷部(42)设置有切口部(20),切口部(20)是将所述紧固部(11)的径向的厚度尺寸部分地减小而形成的。

    具有可移动构件的连接器
    4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41933C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610141292.6

    申请日:2006-09-2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校正两个连接器外壳的连接姿态。杠杆(40)可转动地安装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上,并包括形成有凸轮凹槽(41)的凸轮板(47),并且该凸轮板(47)只设置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的一个表面上。除了凸轮凹槽(41)和凸轮销(88)的接合位置之外,一位置设置在杠杆(40)和阳性连接器(80)之间,通过设置在姿态校正臂(46)处的钩形部分(43)和设置在阳性连接器外壳(80)中的容纳部分(91)的接合,在各方向上产生力,将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朝彼此拉动,该姿态校正臂位于杠杆(40)中面对凸轮板(47)的位置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