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量的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60086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111366421.2

    申请日:2021-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量判定方法,步骤如下:收集隧道工程基础资料,包括:隧道轴线方位角θ,隧道岩层、岩性,岩层倾角α,岩层走向方位角γ,岩层走向与隧道轴线间的夹角β,岩层完整系数Kv;计算地应力影响因子S;计算岩体变形影响因子K;根据地应力影响因子S、岩体变形影响因子K,利用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量的判定方法,判断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情况。本发明深入研究影响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的内在和外在因素,采用地应力和围岩岩体变形两大因子对变形进行科学预测,参数获取简单、准确度高、便于操作,具有针对性强、可靠性高的优点,提高了设计的精准度。

    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量的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6008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66421.2

    申请日:2021-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量判定方法,步骤如下:收集隧道工程基础资料,包括:隧道轴线方位角θ,隧道岩层、岩性,岩层倾角α,岩层走向方位角γ,岩层走向与隧道轴线间的夹角β,岩层完整系数Kv;计算地应力影响因子S;计算岩体变形影响因子K;根据地应力影响因子S、岩体变形影响因子K,利用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量的判定方法,判断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情况。本发明深入研究影响挤压性围岩隧道变形的内在和外在因素,采用地应力和围岩岩体变形两大因子对变形进行科学预测,参数获取简单、准确度高、便于操作,具有针对性强、可靠性高的优点,提高了设计的精准度。

    用于寒冷及严寒地区隧道洞口保温水沟长度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9224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108338.3

    申请日:2018-09-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寒冷及严寒地区隧道洞口保温水沟设置长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位于寒冷及严寒地区隧道洞口的太阳辐射情况,计算隧道洞口的太阳辐射指标;将隧道洞口太阳辐射指标、洞口最冷月平均气温、已建成位于寒冷或严寒地区铁路隧道实测的排水通道结冰长度以及对应的保温水沟设置长度以及水沟结冰长度作为影响因素,拟定非线性曲面方程形式;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计算出多元非线性曲面方程待定参数,得到寒冷及严寒地区隧道保温水沟设置长度计算公式。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对保温水沟设置长度无法理论定性定量分析的缺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计算方法,提高了用于寒冷及严寒地区隧道洞口保温水沟设置长度的计算的准确性。

    波纹管隧道明洞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06017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321724.4

    申请日:2018-04-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波纹管隧道明洞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传统明洞采用混凝土结构,对基础承载力要求极高,且结构较为厚重,材料耗费多;施做条件苛刻,需模板台车的辅助下才能完成,但在营运线上或者艰险山区桥隧相连处无模板台车空间或走行条件时,明洞结构常常无法施做。本发明结构包括两侧对称的基础,基础上方架设有金属波纹管涵,金属波纹管涵外侧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明洞衬砌。本发明在任何工况下均可施做金属波纹管涵明洞,施工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尤其在运营线或桥隧相连地段,不需要中断行车,也不需要模板台车的辅助,能极大减小施工投入和干扰,提高施工效率。

    复杂地质小净距并行隧道对拉锚杆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53800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399172.0

    申请日:2014-08-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地质小净距并行隧道对拉锚杆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地质复杂区域的喇叭口结构两并行隧道逐渐靠近过程中,结构稳定性较差。本发明于喇叭口并行隧道小净距段的两线隧道内,设置多道封闭的初期支护钢架并喷混凝土初期支护,两线隧道的初期支护钢架之间固定有穿入围岩的多道上下平行的对拉锚杆,对拉锚杆端部通过钢板和螺栓固定于初期支护钢架,对拉锚杆、钢板和螺栓、以及初期支护钢架利用围岩变形自动锁紧为一个牢固的整体。本发明针对上述特殊围岩在两线小净距段设置对拉锚杆稳定中间岩柱及两侧墙结构,使之整体受力,效果较好,其结构科学合理,施工简便易行,实用性强,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隧道工程坍塌的多层套管救援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90626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65997.9

    申请日:2014-0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工程坍塌的多层套管救援系统及其实施方法。土质及砂质隧道围岩差,施工时易塌方,传统救援方式一般为救援人员在掌子面利用木支撑,形成牢固三脚架结构、快速开挖救援通道,耗时且施工安全性不能保证。本发明包含有沿隧道纵向设置于塌体内的多层套管,自外向内依次为大口径钢管、中口径钢管和小口径钢管,多层套管一侧塌体中设置有平行于多层套管的应急输送管,多层套管环周设置有若干平行于多层套管的探孔,多层套管穿过塌体,最短时间打通救援通道,被困人员借助救援绳索沿钢管爬出,安全脱离。本发明在土质及砂质隧道选用有针对性的多层套管进行塌方救援,有效缩短了救援的时间,在救援施工扰动下有效防止新的塌方事故的发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