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8701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47291.7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IPC: H04B10/07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模块测试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对待测100G光模块进行TxEQ边界测试,获取所述待测100G光模块的TxEQ边界值;获取待测100G光模块的制造信息和数字诊断信息;对待测100G光模块进行高低温测试;对所述待测100G光模块进行交换机端口打流测试;其中,所述交换机为针对所述待测100G光模块部署的数据中心交换机;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所述100G光模块是否符合预设标准。该方法能够全面测试100G光模块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2148569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910559981.6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Inventor: 王月 , 吴美希 , 郭亮 , 李洁 , 何宝宏 , 张雪丽 , 谢丽娜 , 王少鹏 , 朱晓云 , 汪刚 , 吴建 , 李国强 , 张松 , 陶昱 , 曹播 , 连雄伟 , 钟少梅
IPC: G06F11/3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评估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资源使用率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的各资源要素的资源消耗,以及各资源要素的资源容量,并计算各资源要素的资源消耗与对应资源容量的比值作为各个资源要素的使用率;获取所述数据中心的IT负载和IT容量,并计算IT负载与IT容量的比值作为IT负载的使用率;当确定基础设施的每个资源要素的使用率均与所述IT负载的使用率相同时,确定该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使用率高。该方法能够全面、准确评估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资源使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082784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910510774.1
申请日:2019-06-13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Inventor: 王少鹏 , 郭亮 , 李洁 , 王月 , 汪刚 , 吴建 , 朱晓云 , 李国强 , 张松 , 谢丽娜 , 盛凯 , 陶昱 , 曹播 , 吴美希 , 芦帅 , 连雄伟 , 钟少梅 , 张晓飞 , 刘鹏云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空调产品能源使用效率能效因子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当空调产品的室内机温度满足预设温度条件,在预设热负荷百分比,以及预设室外机温度下测试空调产品;待工况稳定后第一预设时间,远程检测设备通过空调焓差实验室获得第二预设时间内测量获得的制冷量、显冷量和制冷空调消耗电量;该远程检测设备根据制冷量、显冷量和制冷空调消耗电量获取显热能效比;根据每个预设温度所对应的全年温度比例,以及每个温度下的显热能效比,使用温度归一法获取全年显热能效比SAEER;获取空调产品的PUE能效因子为1/SAEER。该方法能够通过一套测试系统,客观、准确地获得空调产品的PUE能效因子。
-
公开(公告)号:CN111103943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811247597.4
申请日:2018-10-25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的液冷能效比的确定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液冷系统中使用液冷方式散热的器件的功耗,该器件直接液冷冷却功耗与该器件功耗比值,以及液冷系统的总功耗;将液冷系统中的所有使用液冷方式散热的器件的总功耗与该液冷系统的总功耗的比值作为该液冷系统的液冷能效比;其中,任一使用液冷方式散热的器件的功耗为获取的该器件的功耗,与该器件直接液冷冷却功耗与该器件功耗比值的乘积。该方法能够量化液冷系统的液冷能效比,进而能够确定该液冷系统的性能,并为该液冷系统的部署提供重要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893948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20150.8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IPC: G06F11/22 , G06F18/10 , G06F18/211 , G06F18/2411 , G06F1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IoT的工业边缘机房硬盘故障预测方法,涉及硬盘故障预测技术领域,包括S1、数据收集及预处理;S2、特征选择;S3、模型构建;S4、参数调优。该基于IIoT的工业边缘机房硬盘故障预测方法,采用FARM采集硬盘数据,提高了数据采集的便捷性、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选择与硬盘故障预测相关度较高的数据作为模型数据,模型建立过程中考虑到了实际数据关系,采用RBF核,提高了模型训练的准确性;此外,通过将硬盘状态分为故障、数据异常但仍正常工作及正常三类状态,进一步提高了硬盘故障预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同时明确了模型训练的目标是提高检出率,降低漏报率、误报率,使得本模型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4251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011504.3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IPC: H04B10/079 , H04B10/032 , H04Q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放光网络系统应用性能的测试方法,涉及开放光网络系统技术领域,包括S1、测试指标阶段;S2、传送能力测试;S3、保护倒换测试;S4、灵活栅格能力测试;S5、多维度能力测试;S6、打分评级阶段。该开放光网络系统应用性能的测试方法,从传送能力、保护倒换测试、灵活栅格能力测试和多维度能力测四个维度对开放光网络系统整体性能和可靠性主要功能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级评价;且在进行开放光网络系统整体性能和可靠性评价过程中,针对各项指标提出了具体的打分参考标准,依据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赋予不同分值权重,通过采用统一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使得不同厂商和组织可以更好地共享测试结果和经验。
-
公开(公告)号:CN11876474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842946.6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IPC: H04Q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服务型制造服务工业光网络系统稳定性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非故障态的系统稳定性,所述非故障态的系统稳定性的测试项目包括系统稳态、温度循环和湿度循环;S2:故障态的系统稳定性,所述故障态的系统稳定性的测试项目包括无源器件故障对系统影响、主控故障系统的影响、电源故障系统的影响、风扇故障系统的影响和多维度系统维度中断对其他维度的影响。该服务型制造服务工业光网络系统稳定性测试方法,通过分析非故障态时系统的系统稳态、温度和湿度循环三个板块,故障态时系统影响五个板块,以及光放配置和入纤平坦度的自动化控制功能来评价和分析,有助于提升系统的稳定性,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59040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842947.0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数据中心无损网络等级测试方法,涉及无损网络等级测试技术领域,包括S1、测试环境阶段;S2、测试指标阶段;S3、测试执行阶段;S31、功能指标测试;S32、性能指标测试;S33、运维指标测试;S34、兼容性指标测试;S4、打分评级阶段。该基于以太网的数据中心无损网络等级测试方法,给出了全方位的质量分级评价体系,通过提出一套完备的高性能场景下无损网络质量的打分体系,并给出每项分指标的测试和打分方法,解决了高性能场景下的数据中心无损网络质量评价问题,为高性能数据中心选购无损网络设备、搭建无损网络环境、评价无损网络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855500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775265.2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IPC: H04B10/11 , H04L43/0829 , H04L43/50 , G06N3/0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跨域异质分布式学习的高速互联系统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发射机测试:S11:电发射机测试,所述电发射机的主要测试项目:眼高、垂直眼图闭合(VEC)、转换时间、有效回波损耗(ERL);S12:光发射机测试:所述光发射机的主要测试项目为TDECQ、平均光功率、消光比、光调制幅度(OOMA)、RIN_OMA(可选项);S23:FEC性能测试:所述FEC性能的主要测试项目为FEC丢帧率。该面向跨域异质分布式学习的高速互联系统测试方法,分别对传输链路中的发射机、接收机及传输通道的具体测试方法进行了总结,测试产品类型多样,能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对高速互联系统的传输效果进行评价,保证网络通信的传输速率稳定性及兼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183907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1910585401.0
申请日:2019-07-01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Inventor: 吴美希 , 李洁 , 郭亮 , 何宝宏 , 张雪丽 , 王月 , 谢丽娜 , 王少鹏 , 朱晓云 , 汪刚 , 吴建 , 李国强 , 张松 , 陶昱 , 曹播 , 连雄伟 , 钟少梅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源;获取各碳排放源提供电能时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确定该数据中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为每个碳排放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的和;在该数据中心使用各碳排放源产生的电能过程中获取IT负载;确定该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为该数据中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与IT负载的比值。该方法能够准确确定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