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4712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60145.1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20 , G16C60/00 , G06F111/04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湖库淤积物的高延性复合材料配方的确定方法、系统及产品和其制备方法,属于水利水电、交通运输、建筑建材技术领域。该确定系统,包括:获取模块,获取湖库淤泥‑赤泥‑钢渣改性混合物、高炉矿粉、纳米SiO2、水泥和湖库超细粉沙的颗粒分布特性;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湖库淤泥‑赤泥‑钢渣改性混合物、高炉矿粉、纳米SiO2、水泥和湖库超细粉沙的颗粒分布特性确定混合粉体的配方优化模型;所述混合粉体的配方优化模型包括第一目标函数和第一约束条件;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混合粉体的配方优化模型和辅助剂的基础模型确定高延性复合材料的配方。然后采用上述系统确定优选配方,以及制备得到基于湖库淤积物的水工高延性复合材料,不仅利用了湖库淤积物,而且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变形性能好、抗裂能力强。
-
公开(公告)号:CN115259730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210562082.3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C04B2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凝灰岩粉的混凝土复合掺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凝灰岩粉50~70%、超细粉体30~50%;所述凝灰岩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凝灰岩矿与六偏磷酸钠、三聚氰胺、活性激发剂混合,然后进行球磨,球磨时间为1~2h,得到所述凝灰岩粉。本发明通过将凝灰岩与三聚氰胺、活性激发剂进行混磨,三聚氰胺一方面可以提高粉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减水效果,从而提高复合掺合料的流动度比;同时在粉磨时加入活性激发剂,在机械力化学作用和化学激发的共同作用下,提高复合掺合料的活性指数,保证混凝土各龄期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13569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0431631.9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叶巴滩分公司
Inventor: 何永胜 , 李明霞 , 范雄安 , 李家正 , 王文学 , 周世华 , 赵凯 , 张建峰 , 崔腾洲 , 林育强 , 王继孝 , 李响 , 赵恒 , 申宏波 , 陈群山 , 杨梦卉 , 李杨 , 曹亚 , 刘恒 , 邝亚力 , 阮波
IPC: C04B28/00 , C04B28/04 , C04B20/02 , C04B18/14 , C04B111/27 , C04B111/7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磷渣粉作为掺合料制备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将磷矿和玄武岩经过粉碎、磨粉、煅烧、冷却后再磨粉得到改性磷渣粉;再使用改性磷渣粉代替粉煤灰作为掺合料制备混凝土。该方法制备的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泥217~290份,细骨料626~754份,粗骨料1071~1277份,改性磷渣粉72~117份,水130~151份,占胶凝材料总质量比为0.7~0.8%的减水剂,占胶凝材料总质量比为0.007~0.012%的引气剂;其中,胶凝材料为水泥和改性磷渣粉。本发明制备的混凝土可以解决单纯掺加磷渣粉带来的缓凝和早期强度低的问题,同时还能提高混凝土抗渗抗冻性能和后期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633787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010454779.X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nventor: 李家正 , 李明霞 , 冯菁 , 颉志强 , 林育强 , 肖承京 , 李杨 , 唐文坚 , 周世华 , 董芸 , 张亮 , 王晓军 , 张建峰 , 陈群山 , 李响 , 杨梦卉 , 曹亚 , 彭子凌 , 陕亮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混凝土表面镜面光滑的混凝土外模装置,通过在外模内表面涂覆一层特殊的环氧树脂胶层,有效地提升了采用该外模装置浇筑成型的混凝土的表面光滑程度,满足特殊应用领域的混凝土性能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821687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810775731.1
申请日:2018-07-1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高密度尾矿作骨料的水工抗冲耐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水工抗冲耐磨混凝土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水146~150份,水泥255~306份,超细磷渣粉49~150份,粉煤灰微珠50~122份,纳米SiO215~25份,轻烧氧化镁19~30份,尾矿砂855~893份,尾矿石1337~1397份,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3.0~10.0份。本发明水工抗冲耐磨混凝土用废弃尾矿作为骨料,既解决了尾矿废弃物排放占用大量土地且污染环境问题,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又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抗冲耐磨性能良好、抗裂能力优且制备过程对环境无污染、经济性好等技术优势,利于工程大规模生产与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359429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648831.2
申请日:2019-07-1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坝混凝土钢模板结构及其施工安装方法,所述钢模板结构包括面板及桁架组件,所述桁架组件包括第一竖向支撑和第二竖向支撑及横向支撑,所述横向支撑与所述第一竖向支撑和第二竖向支撑的端部分别通过安装板螺接在一起形成四边形结构,所述四边形的对角还设置有若干倾斜支撑;所述第一竖向支撑的下方设有支脚;所述第二竖向支撑的下方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螺接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面板靠近所述第一竖向支撑的一面阵列有网格框,所述网格框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面板远离所述第一竖向支撑的一面涂覆有脱模涂料;本钢模板结构简单,易于调节,安装到位后稳固牢靠,而且保温效果良好,能够适应不同仓位混凝土的浇注。
-
公开(公告)号:CN109704620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117373.X
申请日:2019-02-15
Applicant: 华电西藏能源有限公司大古水电分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C04B24/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寒冷干燥环境的混凝土掺和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混凝土矿物掺和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凝灰岩粉60~90份、轻烧氧化镁5~16份、甲酸钙5~15份、聚丙烯酸钠1~5份、聚乙烯醇2~8份、木质素磺酸钠0.5~2.5份和十二烷基硫酸钠0~0.4份混合粉剂组成。本本发明中的混凝土掺和料应用简便,可代替传统的矿物掺和料,节约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及硬化性能。在寒冷干燥环境中,具有混凝土内养护和引气的功能,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抗裂性、抗冻性等,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821687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775731.1
申请日:2018-07-1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高密度尾矿作骨料的水工抗冲耐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水工抗冲耐磨混凝土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水146~150份,水泥255~306份,超细磷渣粉49~150份,粉煤灰微珠50~122份,纳米SiO215~25份,轻烧氧化镁19~30份,尾矿砂855~893份,尾矿石1337~1397份,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3.0~10.0份。本发明水工抗冲耐磨混凝土用废弃尾矿作为骨料,既解决了尾矿废弃物排放占用大量土地且污染环境问题,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又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抗冲耐磨性能良好、抗裂能力优且制备过程对环境无污染、经济性好等技术优势,利于工程大规模生产与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784521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610281281.1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全自动贯入阻力仪及凝结时间测量方法,机座上设置有旋转平台,旋转平台上安装3个测试桶,机座上还安装有电液伺服仪,电液伺服仪上设置滑道,升降架安装在滑道上,升降架通过电液伺服仪的带动沿滑道垂直上下运动,升降架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升降架的中部安装有支架,锥形圆盘安装在支架上,锥形圆盘的下部安装有阻力传感器,阻力传感器连接旋转测针的端部,旋转平台、电液伺服仪、位移传感器、锥形圆盘以及阻力传感器连接微机终端处理器,通过微机终端处理器实现旋转测针自动贯入,缩短试验人员的观测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以及提高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640941A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0958553.1
申请日:2017-10-1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nventor: 陈霞 , 杨华全 , 李家正 , 石妍 , 董芸 , 周世华 , 林育强 , 李响 , 王磊 , 张建峰 , 张亮 , 杨梦卉 , 苏杰 , 李明霞 , 陈群山 , 闫小虎 , 吕兴栋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变形适应能力的丙乳增韧塑性混凝土及制备方法,属于防渗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所述塑性混凝土由普通硅酸盐水泥、低液限粘土、丙乳、砂、石、水和减水剂按如下重量份配比混合而成:普通硅酸盐水泥70份,低液限粘土30份,丙乳7~20份,砂450~470份,石20份,水100~108份,减水剂0.7~0.8份。本发明配制的塑性混凝土具有原材料易得、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强度比低、适应变形能力强、抗渗性能优、易于施工且环保无污染等技术优势,可用于防渗墙等建筑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