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7495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40561.2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 上海君世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基于多端口柔性互联装置的配电网供电控制装置及方法,P‑Q控制器输入端经第1逻辑开关接收有功功率实际值和无功功率实际值,P‑Q控制器输出端经第3逻辑开关连接电流内环控制器和第一累加器的负输入端,电压外环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累加器的正输入端,第一累加器的输出端通过第4逻辑开关连接电压外环控制器的输入端;电压外环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第5逻辑开关接收电压实际值,电压外环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第6逻辑开关连接电流内环控制器和第二累加器的负输入端,P‑Q控制器输出端连接第二累加器的正输入端,第二累加器的输出端通过第2逻辑开关连接电压外环控制器的输入端。对柔性互联装置优化控制,保证失电馈线相连负荷的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31041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210214292.3
申请日:2022-0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双极转换高电压大容量直流变压器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单极性原边侧、双极性副边侧和交流单元,交流单元连接于单极性原边侧与双极性副边侧之间。还包括单移向控制策略、子模块电容电压均衡控制策略、直流偏磁抑制策略。本发明交流环节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成本,能够实现双极运行。可实现电压匹配比为1/2,降低了中高频隔离变压器的绝缘要求。还可在单极性原边侧上下桥臂间驱动信号的引入移向角实现在交流变压器的原边主动注入直流来减少直流偏磁现象发生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882643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18277.6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直流端口电能路由器及其基于环流和电压调节的控制策略,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该多直流端口电能路由器包括:三相电路模块和端口,其中:三相电路模块的拓扑结构为基于上下半桥臂的电能路由器拓扑结构,并提供所述端口。该控制策略包括:通过桥臂电压调节控制和环流注入调节控制,实现桥臂间的能量调节。通过本发明:无需利用多套装置来实现多个直流端口供电,仅需单套装置即可提供两个相同功率的低压直流端口,有效降低了成本与缩减了设备占地空间。为了进一步满足低压直流用户复杂多样的直流电源配电应用需求,同时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环流和电压调节的多直流端口电能路由器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桥臂电压调节控制和环流注入调节控制多直流端口电能路由器,利用单套装置为低压直流用户提供两个不同功率的低压直流端口,实现桥臂间的能量调节,有效降低了环流幅值和桥臂电流幅值,降低了MMC侧开关器件的电流应力需求,进一步降低设备成本,为低压直流用户提供低压可控多直流端口。
-
公开(公告)号:CN113224786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110180142.0
申请日:2021-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互联型配电控制及电能质量治理方法,包括:基于BTB‑VSC构建柔性互联型低压配电网,对线路末端电压进行有功功率补偿;分析电压‑功率敏感度,得到所述有功功率补偿策略的有效性;基于所述有功功率补偿策略的有效性分析结果构建以所述末端电压一致为目标的BTB‑VSC电压控制策略,完成柔性互联型配电控制及电能质量的治理。本发明充分利用配电馈线的设计容量,提高馈线负荷均衡度与末端电压质量,增强低压配电馈线对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748446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764281.1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直挂储能的电池侧脉动功率抑制装置及控制方法,该装置用于安装在高压直挂储能系统的级联单位储能模块中,并联在功率模块与电池模块之间;电池侧脉动功率抑制装置包括对称分离电容、滤波电感和对称半桥电路;所述对称分离电容包括两个相同的电容,串联形成直流链路电容器;两个电容的中点通过所述滤波电感连接到所述对称半桥电路中点上;通过控制对称分离电容的电压波动来缓冲脉动功率,使得波动能量在两个串联的电容之间传递,抑制电池侧的二次功率抑制。本发明控制简单,容易实现,并且对无源元件的要求不高,适合链式高压直挂储能电力变换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4421482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10087431.0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状直流系统及多端口直流潮流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其中多端口直流潮流控制系统包括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型直流变压器模块和直流潮流控制器模块;直流变压器模块由多个隔离型直流变换器子模块以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形式连接,直流潮流控制器模块包括多个并联连接并共享同一公共连接母线变换器子模块,构成多个端口。直流潮流控制器模块对直流变压器模块进行控制,提供相应的控制策略。本发明具有多端口和易扩展的双向潮流控制能力,基于模块化组合式直流变压器,无需外部电源、控制策略简单等优点,能够实现所联的多条直流线路的潮流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850849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0138509.1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 四川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迟永宁 , 李琰 , 范译文 , 肖宇 , 王耀函 , 宋雨妍 , 王晗 , 刘宏志 , 张建文 , 施刚 , 王渝红 , 孙大卫 , 王聪 , 戚洪昌 , 李辰佳 , 樊肖杰 , 江炳蔚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同步双馈风机并网稳定性确定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包括:根据同步机的电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以及自同步双馈风机的电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确定所述同步机输出电磁有功功率受影响的作用路径;根据所述作用路径,确定同步机输出参数变化量,基于所述同步机参数变化量获取自同步风机对同步机的阻尼特性;根据所述自同步风机对同步机的阻尼特性,确定自同步双馈风机并网稳定性。本发明通过分析了自同步风机和同步机之间的作用路径及参数变化量确定了自同步风机对同步机的阻尼特性,确定并网稳定性,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并网后系统出现系统低频振荡现象等,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4921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33689.8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新能源消纳的多端协同柔性互联调控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采用柔性联络开关将多条交流馈线进行连接,形成多端柔性互联配电网;通过所述柔性联络开关,对所述多端柔性互联配电网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进行控制,实现有功潮流在不同馈线之间的空间转移,进而对配电网潮流进行调控。其中,柔性联络开关由多个电压源型换流器通过内部直流电容器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单个多端口背靠背结构装置,实现配电系统潮流灵活调控。本发明在不依赖系统通信的条件下,对柔性互联系统交直流线路电压进行协同控制,使得在不牺牲其他馈线电压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多端柔性互联配电系统电压越限治理,有效提高系统对DG的高比例消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36777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25118.2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M3/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益可调混合型直流变压器及电压变换和控制方法、系统,其中直流变压器,基于晶闸管开关电容模块构建得到,包括:被动型开关电容模块和主动型开关电容模块,利用被动型开关电容模块构成主变换器,用于进行自均衡调节,利用主动型开关电容模块构成辅助变换器,用于进行变比控制调节,主变换器与辅助变换器之间相互连接,构成混合型直流变压器,实现能量转移。本发明基于被动型开关电容模块,实现电压自均衡的特性,基于主动型开关电容模块,实现电压可调节的特性,构造出任意变比的直流变压器,只需控制辅助变换器即可实现电压的调节,整体控制策略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819906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58591.6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06 , H02J3/46 , H02M7/483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耦式电磁混合级联串联调节型柔性互联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多绕组自耦式变压器和电力电子变换器;多绕组自耦式变压器为电力电子换流器能量稳定提供通道,包括一个主绕组和多个辅助绕组,主绕组和多个辅助绕组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相连;辅助绕组与电力电子换流器连接;电力电子换流器调节实现馈线潮流控制和串联调制度优化控制,包括多个串联型电力电子的级联单元,每个级联单元一端连接到馈线,另一端直接与主绕组相连,形成两馈线间的串联配置。本发明能够稳定电力电子换流器内部能量,实现对多条互联馈线的潮流控制,以及串联调制度优化控制,用于实现串联电压分配和功率交互的均衡,优化整体系统效率,扩展了潮流调节的范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