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24121A
公开(公告)日:2001-11-28
申请号:CN01117601.6
申请日:2001-05-11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10/052
Abstract: 所公开的是锂蓄电池用的阴极活性物质。阴极活性物质包括具有石墨化催化剂元素的石墨化焦炭和非扁平人造石墨。锂蓄电池用的阴极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电解质浸入能力,这是由于在具有石墨化催化剂元素的石墨化焦炭和非扁平人造石墨间有缝隙。由此,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高速容量和起始效率的锂蓄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3378349B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310142726.4
申请日:2013-04-23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133 , H01M10/0525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0404 ,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10/446 , H01M2004/021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碳基材料,碳基材料在利用CuKα射线的X射线衍射图案中在(002)面具有大约20度至30度的峰;SEI(固体电解质界面)钝化膜,包括从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材料,并在负极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上具有大约10nm至大约50nm的平均厚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280891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295554.3
申请日:2015-06-02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587 , H01M10/052 , C01B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负极活性物质、包括其的负极和可再充电锂电池。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包括包含如下的复合碳颗粒:包括基于结晶的碳的芯颗粒,和位于所述芯颗粒的表面上并且包括无定形碳的包覆层。在所述复合碳颗粒的拉曼光谱中,在1620cm-1处的峰强度(I1620)范围为约0.01-约0.1,在1360cm-1处的峰强度(I1360)范围为约0.05-约0.5,和在1580cm-1处的峰强度(I1580)范围为约0.1-约0.8。
-
公开(公告)号:CN102315452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110174260.7
申请日:2011-06-24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62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C01B32/20 , C01P2002/72 , C01P2006/11 , C01P2006/12 , H01M4/625 , H01M10/052 , H01M2010/4292
Abstract: 具有高电压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用正极及包含该正极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其中所述正极包括正极活性材料以及具有大于或等于10m2/g且小于或等于100m2/g的比表面积的电容器-反应性的碳质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3378348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210511379.3
申请日:2012-12-04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133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525 , H01M4/583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和可再充电锂电池。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和活性炭,其中相对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100%的平均粒径,所述活性炭的平均粒径为约100%~约160%。
-
公开(公告)号:CN102403497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110282183.7
申请日:2011-09-16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58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 , H01M4/134 , H01M4/624 , H01M10/0525
Abstract: 公开的是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及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由下面的化学式1表示的含硅化合物,化学式1为SiCx,其中,0.05≤x≤1.5;其中,化合物基本上为非晶的。
-
公开(公告)号:CN100452493C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410005090.X
申请日:2004-01-06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4/405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括Si多孔颗粒集合体的用于可再充电的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多孔颗粒中形成有多个空隙,其中空隙的平均直径在1nm和10μm之间,集合体的平均颗粒尺寸在1μm和100μm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1222040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710169731.9
申请日:2005-01-26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C01G1/00 , C01G31/006 , C01G39/006 , C01P2002/72 , C01P2002/82 , C01P2004/03 , C01P2006/40 ,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6 , H01M4/139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 H01M2300/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负极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该负极活性物质包括金属氧化物基核芯材料和布置在核芯材料表面的碳材料。根据本发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是通过用碳材料涂布具有良好单位体积能量密度的核芯材料而制备的,由此提高锂二次电池在高速率下的循环寿命和充-放电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0349311C
公开(公告)日:2007-11-14
申请号:CN200410003853.7
申请日:2004-01-06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2004/021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中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含有一种可以与锂形成合金的元素的超细颗粒。该颗粒的直径在1nm-200nm之间,由拉曼光谱法测得的拉曼位移为480cm-1-520cm-1以及半峰全宽为10cm-1-30cm-1。
-
公开(公告)号:CN1223032C
公开(公告)日:2005-10-12
申请号:CN01117686.5
申请日:2001-05-16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再充电的锂电池用的阴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阴极活性物质包含具有在其中用作石墨化催化剂的分散元素的结晶碳。所述用于可再充电的锂电池用的阴极活性物质是通过添加作为石墨化催化剂的元素至碳前体中的步骤;再通过在300-600℃下热处理使混合物焦化;再使焦炭碳化;并在2800-3000℃下使碳化物石墨化而制备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