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88720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667122.2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B01D24/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过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过滤器、其再生方法及碳纤维过滤装置,碳纤维过滤器包括中心滤体和缠绕于所述中心滤体的碳纤维丝,所述中心滤体为中空状并设置有出水口,所述中心滤体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区域内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和出水口均与所述中心滤体的中空状的内腔连通,所述碳纤维丝经恒力缠绕在所述凹槽内形成过滤层。本发明的纤维过滤器将高强度的碳纤维丝用恒力缠绕在凹槽中,使凹槽中纤维定向集聚紧密、并形成过滤孔,且随着缠绕层的加厚形成的过滤层的孔径沿水流方向逐渐变小,达到深层过滤的效果;通过改变恒力的大小实现过滤层孔径的可调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43966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501891.9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文本描述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n对分辨率大小和场景相同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构建成数据集,对数据集中的每个样本进行人工文本描述,生成多条不同的描述文本;2),构建红外与可见光图像文本描述生成网络,包括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特征提取的编码模型、由前馈神经网络构成的特征融合模型,以及加性多头注意力机制的图像特征解码模型;3)训练文本描述生成网络;4)将测试图像对输入到训练好的文本描述生成网络,输出其对应的描述文本。本发明方法可有效利用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提供的互补视觉特征,弥补了传统单光算法遗漏关键目标实体和场景描述不充分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0534749B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910764221.9
申请日:2019-08-1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平式水凝胶改性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以及制法,在有效降低成本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高的污水处理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和反应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阴极,不含PTFE扩散层,采用交联型水凝胶材料作为阴极凝胶层,水平设置在反应室的顶部;和外电路,接通阳极和空气阴极,其中,反应室的内侧壁上设有交联型水凝胶材料形成的涂层,该涂层由下至上延伸至与阴极凝胶层相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6966555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710357587.5
申请日:2017-05-1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膜与电过滤联用的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该设备包含顺次连通的污水调节室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室、电过滤处理室,污水调节室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各设一道筛网;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室,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室内铺设生物膜填料,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室底部铺设曝气头;电过滤处理室内设有多套并联设置的电过滤装置,每套电过滤装置的进水口处设置斜流挡泥板,每套电过滤装置内设有微米级网状钌钛阳极和不锈钢微孔阴极。本发明设备前段采用生物膜法去除污染物,生物膜法具有生物量较大、污泥龄长和剩余污泥少的特点;电过滤处理室主要用于泥水分离,电过滤装置由微孔阳极和阴极组成,施加电压后,同时具备过滤、电析气自清洁、杀生等效应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912012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188044.4
申请日:2019-03-1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水蚯蚓栖息水体进行污染物治理的微生物电化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一对微生物电极分别插入自然水体沉积物和上覆水中;在水体污染物得到降解,并且水质稳定后,移出微生物电极及寄居在该微生物电极上的水蚯蚓。本方法能够有效去除污染物,稳定水质,减缓水蚯蚓对水体水质不良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沉积物中的有机物(即烧失量)去除率达到了28.8%,并且上覆水的COD、氨氮指标均比单独存在水蚯蚓的对照组更低。在水体沉积物和上覆水中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移除微生物电极,同时移除寄居在电极上的水蚯蚓,进而避免其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6829873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710125212.6
申请日:2017-03-0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C01B15/027 , C02F1/72 , C02F101/34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铁‑硅酸配合物活化分子氧原位产生过氧化氢的方法,体系中的硅酸盐与亚铁离子形成配合物,形成了还原能力更强的亚铁‑硅酸物质,使得O2发生单电子还原,生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再经过进一步被还原为H2O2。同时,由于H2O2和亚铁配合物同时存在,可以产生Fenton效应,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OH),羟基自由基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几乎可以无选择地降解并矿化有机污染物。硅酸盐的使用不会带来二次污染,也不会与有机物竞争羟基自由基。亚铁离子可以来源于自然水体,或由人工投加到溶液中的二价铁盐产生,或由零价铁与水溶液反应发生,还可以由铁阳极电解产生。本发明在环境修复、水处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829873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125212.6
申请日:2017-03-0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C01B15/027 , C02F1/72 , C02F101/34 , C02F10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5/027 , C02F1/722 , C02F2101/345 , C02F2101/36 , C02F230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铁‑硅酸配合物活化分子氧原位产生过氧化氢的方法,体系中的硅酸盐与亚铁离子形成配合物,形成了还原能力更强的亚铁‑硅酸物质,使得O2发生单电子还原,生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再经过进一步被还原为H2O2。同时,由于H2O2和亚铁配合物同时存在,可以产生Fenton效应,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OH),羟基自由基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几乎可以无选择地降解并矿化有机污染物。硅酸盐的使用不会带来二次污染,也不会与有机物竞争羟基自由基。亚铁离子可以来源于自然水体,或由人工投加到溶液中的二价铁盐产生,或由零价铁与水溶液反应发生,还可以由铁阳极电解产生。本发明在环境修复、水处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668808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201405.0
申请日:2016-04-0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C02F3/34 , H01M8/16 , C02F1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 C02F3/005 , C02F2101/163 , C02F2203/006 , H01M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原位脱除自然水体中硝酸盐的装置及方法,通过利用水体硝态氮(可还原)和底泥有机物(可氧化)之间存在的氧化还原电位完成底泥与硝氮污染物之间的相互消耗达到精确除硝态氮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利用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氧化底泥有机物并释放出电子,微生物阴极通过极表面吸附污染水体的硝氮并接收来自微生物阳极转移的电子在微生物阴极进行反硝化,原位去除水体硝态氮。本发明是对自然水体精确除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该方法投资成本较低且在驯化挂膜完成后整个工艺过程自发进行,无需人工看护及不产生运行费用,适合在水量较大的无机氮污染水体大规模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140530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72212.1
申请日:2015-09-0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47 , H01M4/8605 , H01M4/8652 , H01M4/8673 , H01M4/88 , H01M4/8875 , H01M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复合阳极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复合阳极为负载季铵盐为官能团的聚合物和导电碳粉的活性炭颗粒填料阳极,活性炭颗粒的多孔结构附着面积大、提高了负载量。通过将用含有负载季铵盐为官能团的聚合物和导电碳粉的混合液浇铸活性炭颗粒填料阳极,烘干后即得到复合阳极。本发明复合阳极在无任何外加pH缓冲盐时,季铵化阴离子交换聚合物作为一种固态pH缓冲物质能加快阴离子传递到阳极,避免了阳极pH下降导致系统性能的下降。季铵化阴离子交换聚合物与电极紧密粘合,在运行过程中不随出水流失。本发明复合阳极适合于在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处理低离子电导率的污水中应用,不需要外界电能和药剂的持续投加,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490073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310498366.1
申请日:2013-10-22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空气阴极,由保护层,催化层和扩散层组合而成,所述保护层为惰性高分子材料或具有离子传导能力的高分子材料由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成的多孔纳米纤维结构,所述多孔纳米纤维的孔隙尺寸为50nm~10000nm,孔隙率为50%~90%,保护层厚度为50nm~1mm。本发明的保护层通过控制孔径大小和分布可以使离子和水自由穿过,而微生物却不能穿过。保护层还起到固定催化层的作用,在微生物燃料电池运行时阳极室中可采取搅拌或外接循环泵,利用水力剪切力去除附着于空气阴极表面微生物,并促进溶液离子传导使阳极和阴极附近的pH维持中性。采用纺丝技术制备电极,工艺简单,重现性好,有利于电极制备的扩大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