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角度的光伏支架
    2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678374U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20885383.X

    申请日:2023-04-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角度的光伏支架,包括2个以上支撑结构和1个固定框,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中点固定连接在立柱上,连接件长度方向与立柱垂直,连接件在立柱两侧设有相同数量的连接孔,连接孔沿连接件长度方向分布,每侧连接孔数量大于1;所述左支撑杆上端与立柱左侧的固定框短边转动连接,左支撑杆下端与立柱左侧的连接孔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右支撑杆上端与立柱右侧的固定框短边转动连接,右支撑杆下端与立柱右侧的连接孔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光伏板倾角调节,无法适应现场多坡度的需要的问题。

    一种旋挖成孔防塌孔装置的振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3573907U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22659696.2

    申请日:2020-11-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挖成孔防塌孔装置的振动结构,包括:钻杆;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弹性推杆,连接杆与钻杆垂直,连接杆通过钻杆中轴线;轴承式减速器,所述连接杆通过轴承式减速器连接钻杆,轴承式减速器的内环可拆卸连接钻杆;波浪环,所述波浪环内径与钻杆相匹配,波浪环外侧面设有绕波浪环中轴线均匀分布的凸起,波浪环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轴承式减速器内环上,波浪环与轴承式减速器内环同轴;顶杆,所述顶杆一端与内杆固定连接,当顶杆不受外力时顶杆悬空端与波浪环的两凸起间的凹陷处表面接触。以解决现有技术正东压紧滚轮需要外界输入电能,导致制造成本增加、用寿命降低和工作时间缩短的问题。

    一种抗拔桩基结构
    2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405215U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21332160.3

    申请日:2020-07-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拔桩基结构,包括:桩体;还包括:限角度销栓,所述限角度销栓设置在桩体下部侧表面,限角度销栓包括转轴,转轴与桩体中心轴线垂直;栓钉,所述栓钉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桩体侧表面,转轴上部为上栓钉,转轴下部为下栓钉,限角度销栓将上栓钉的活动角度θ限制在0°≤θ≤90°,栓钉的活动角度θ为上栓钉与栓钉转轴上部的桩体中心轴线的夹角。以解决现有技术通过增加桩长或桩径使桩体体积和质量增大运输困难,同时耗材和制造难度增大使成本增加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抗压承载力桩基结构
    2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612587U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21332178.3

    申请日:2020-07-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压承载力桩基结构,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下部开有柱形腔体,固定部侧表面开有连通柱形腔体和运动部外表面的长孔;运动部,所述运动部为柱形,运动部通过柱形腔体竖直方向活动连接在固定部内;限角度销栓,限角度销栓设置在运动部侧表面,限角度销栓与长孔相匹配,栓钉通过长孔突出固定部外表面,限角度销栓包括转轴;栓钉,所述栓钉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运动部侧表面,转轴上部为上栓钉,转轴下部为下栓钉,限角度销栓将下栓钉的活动角度θ限制在0°

    一种建筑物间的滑动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6142182U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22014876.X

    申请日:2021-08-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物间的滑动连接结构,包括:牛腿部,所述牛腿部固定连接在锅炉钢柱上;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固定连接在牛腿部上表面远离锅炉钢柱的一侧;钢梁,所述钢梁为输煤栈桥端部钢横梁,钢梁下表面宽度小于限位部到牛腿部靠近锅炉钢柱一侧的长度,钢梁左右活动安装在限位部与锅炉钢柱之间的限位部上表面。以解决现有技术锅炉受力分析复杂和工程整体成本高的问题。

    一种混凝土自防水结构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802008U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21332380.6

    申请日:2020-07-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自防水结构,包括:一次浇注体和二次浇注体所述一次浇注体上表面设有凹槽,所述二次浇注体下表面固定连接凸块,凸块与凹槽相匹配,二次浇注体通过凸块与凹槽的配合固定连接在一次浇注体上。以解决现有技术止水带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结构对应截面的结构性能,另外由于预埋工序复杂,施工要求较高,导致成本较高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