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尺度岩石裂隙渗透性尺寸效应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71343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343703.8

    申请日:2017-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尺度岩石裂隙渗透性尺寸效应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上岩石试块的中心处开设第一通孔;在下岩石试块的上表面以中心处为圆心开设有1个以上的环形凹槽,每个所述环形凹槽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集水管;沿第一通孔注入水流,从圆心由内向外依次拔出集水管下端的管塞,并将其余集水管下端的管塞塞紧,且用集水容器收集流出的水,当相同时间间隔内水的增量相同后,记录下此时的水流增量;最后记录下每根集水管单独开启时的水流增量,分别计算各自对应的渗透率,并分析岩石单裂隙渗透性的尺寸效应。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尺度岩石裂隙渗透性尺寸效应试验方法,为岩石裂隙渗透性尺寸效应的研究带来便利性与准确性。

    岩体渗透性Dice相似度量预测分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77865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0998605.3

    申请日:2016-1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6Z99/00

    Abstract: 一种岩体渗透性Dice相似度量分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岩体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峰值斜率指数、破碎岩体平均间距、结构面方位角的权重;(2)进行岩体力学参数的归一化;(3)将所有归一化后的岩体力学性质分类区间用直觉模糊表达;(4)渗透性研究地区的岩体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峰值斜率指数、碎岩体平均间距、结构面方位角进行归一化;(5)将所有归一化后的实测岩体力学性质进行直觉模糊表达;(6)依据Dice相似度量方法,分别计算不同分类等级条件下测试直觉模糊特征向量与标准直觉模糊特征向量的相似性,相似度最大值所对应的渗透性等级为该研究区域的渗透性分类结果。本发明能实现岩体渗透性相似度量分类。

    一种测量毛细障碍材料进气值和渗透系数的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483055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0838237.6

    申请日:2016-09-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826 G01L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毛细障碍材料进气值和渗透系数的一体化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玻璃测压管和橡皮软管,玻璃测压管和橡皮软管安装在木板上,木板设有刻度,橡皮软管的端部通过进水管与有机玻璃试样盒连接,有机玻璃试样盒内设有试样,且有机玻璃试样盒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排水管和出水管,排水管位于进水管的上方,出水管连接有量筒,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测量快捷,可通过试样盒上排水管管夹的开和关来方便进行毛细障碍材料进气值和渗透系数的测量,解决了传统上需要两套不同装置分别测量材料进气值和渗透系数所带来的费时、繁琐、不经济等问题。

    基于轴平移技术的岩体裂隙非饱和渗流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290113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37557.X

    申请日:2016-09-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轴平移技术的岩体裂隙非饱和渗流试验装置,包括放置在第一电子天平上的马氏瓶,马氏瓶通过进水管连接有第一端帽,第一端帽的相对侧设置有第二端帽,第一端帽和第二端帽之间连接有裂隙试件、毛细障碍栅和进气管,进气管上连接有气压控制器,裂隙与气压控制器相通,第二端帽通过出水管连接有有机玻璃杯,有机玻璃杯放置在第二电子天平上,第一端帽、第二端帽与裂隙接触面处均埋设有微型水压传感器。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解决了传统水-气、水-油二相流试验装置和拟稳态驱替试验装置的不足以及较难直接测量毛细压力的问题,能测得真正意义上的裂隙非饱和水力参数,而且试验精度高。

    裂隙岩体模型试样的制样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5628463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10101215.7

    申请日:2015-03-09

    Abstract: 一种裂隙岩体模型试样的制样模具,包括底座和外框结构,所述外框结构的内腔为用于形成所述裂隙岩体模型试样的腔体,所述外框结构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制样模具还包括插板和裂隙位置调节结构,所述插板为易熔合金材料制作的插板,所述易熔合金材料为常温下固态成型且通过加热到熔点温度发生熔化的材料;所述裂隙位置调节结构位于所述外框结构内,所述裂隙位置调节结构与所述插板连接。本发明能够方便、快速地制作含复杂三维裂隙的岩体试样模型,严格控制裂隙的大小和方向,可同时考虑裂隙有充填与无充填情况,能满足反复进行制样的要求,且可以根据试样尺寸的不同进行组合、拼装,提高制样模具的实用性。

    一种含复杂结构面岩体模型三维应力场的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08736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001358.5

    申请日:2016-0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17/00 G01N3/24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快速成型技术获取含复杂结构面岩体三维应力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定快速成型材料的应力“冻结”条纹值,确定最佳“冻结”温度;(2)生成岩体结构面网络系统和岩体CAD模型;(3)岩体模型检查与打印;(4)应力“冻结”;(5)模型切片,测定应力条纹值;(6)重建岩体模型应力场。本发明以3D打印机的复杂建造技术和光弹测试技术为基础,重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制作含复杂结构面的岩体模型”和“岩体内部应力分布属于黑箱”的两个限制因素,从而通过普通的试验手段进行观测和测量,不仅能够促进模型试验的发展,对于岩体力学行为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种岩石相似表面形态模型结构面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19874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122081.7

    申请日:2015-03-19

    Abstract: 一种岩石相似表面形态模型结构面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岩石结构面表面形态三维扫描:对选定的岩石结构面进行表面清理,利用三维扫描仪对岩石结构面表面进行拍摄,获得结构面三维表面起伏形态的测量数据;2)、三维模型生成: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完成对扫描数据拼合,完成岩石结构面表面起伏形态模型的数字化过程,生成三维几何模型;3)、模型结构面加工:依照所述三维几何模型,在模型试块表面实现三维表面形态的成型面加工,获得与岩石结构面相似的表面起伏形态的岩石模型结构面。本发明无需野外结构面采样,就能满足制作相似表面形态岩石模型结构面的要求,同时避免了野外结构面的取样困难和较高的试验成本,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一种岩石模型结构面表面孔隙填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92588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22040.8

    申请日:2015-03-19

    Abstract: 一种岩石模型结构面表面孔隙填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模型结构面表面清理及养护;(2)模型结构面表面孔隙一次填补,(2.1)养护完成后,将处于保温养护状态下的结构面表面完全湿润,使表面孔隙充满水分;然后利用干毛巾将表面水分擦除,仅使表面孔隙中保留水分;(2.2)表面补孔;(2.3)达到凝结周期后,再次用干毛巾轻轻擦除表面部分粉化的胶凝材料粉末;将养护工具铺盖在结构面表面,结构面表面处于保水状态;(3)模型结构面表面孔隙二次填孔:达到填补周期后,重复步骤(2.1)~(2.3),对没有完全填饱满的孔隙进行二次填孔,完成结构面表面孔隙填补。本发明有效填补孔隙、提升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测量精度。

    岩石模型结构面表面孔隙填补材料及制作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4788052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21136.2

    申请日:2015-03-19

    Abstract: 一种岩石模型结构面表面孔隙填补材料,所述填补材料由胶凝材料和水组成,胶凝材料与水的重量百分比为:胶凝材料:60-70%;水:30-40%;所述胶凝材料由水泥和硅粉两种原料搅拌均匀制成,所述水泥和硅粉的颗粒细度均小于44μm,两种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水泥:80-100%;硅粉:0-20%。以及一种岩石模型结构面表面孔隙填补材料的制作工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对孔隙进行填补,试样融合性良好,有效保证岩石表面的起伏形态和粗糙度系数的测量精度的岩石模型结构面表面孔隙填补材料及制作工艺。

    一种岩层交界层面多角度剪切强度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09175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110224338.5

    申请日:2021-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层交界层面多角度剪切强度试验装置,包括放置座、驱动部件、压力加载部件,所述岩层置于放置座上,压力加载部件与驱动部件相连,并向平行于岩层交界面方位施加挤压力,还包括设于放置座侧面的角度调控部件,角度调控部件与压力加载部件相连并控制其施力角度,所述压力加载部件包括转座、扭杆、挤压板,所述扭杆的一端与转座的外缘铰接,另一端铰接有横杆。本发明设置角度调控部件灵活调控压力加载部件挤压施力的方向,使其与不同岩层层面的整体角度对应,再通过锁紧件限制固定角度调控件的位置,继而沿层面齐平方向逐级加挤压力,直到岩体层面被完全剪切破坏,快速实现不同岩层层面角度的剪切强度试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