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嘴组件及吹风装置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7131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214202.6

    申请日:2021-0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吹风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嘴组件及吹风装置。所述风嘴组件包括:扩散风嘴,适于将气流进行扩散;汇流风嘴,至少部分的设置于所述扩散风嘴内部,并适于将气流进行汇集;所述扩散风嘴与所述汇流风嘴活动连接并适于在第一导风状态与第二导风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一导风状态时,所述汇流风嘴单独导通,在所述第二导风状态时,所述扩散风嘴与所述汇流风嘴同时导通。本发明提供的风嘴组件,将汇流风嘴至少部分的设置于所述扩散风嘴内部,从而合理利用空间,减少风嘴组件的空间占用,便于存放和携带,同时能够避免配件过多造成的使用时容易发生混乱的情况发生。

    一种穿戴式吹风装置及吹风机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674449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110015332.7

    申请日:2021-0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戴式吹风装置,包括机身,机身内部设置有风道,机身外部套设有滑环,滑环上设置有出风口,还包括设置在机身两端的手持部,驱动手持部使得机身相对滑环移动从而改变出风方向。还公开了一种穿戴式吹风机,包括驱动结构,驱动结构连接有如以上所述的穿戴式吹风装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穿戴式吹风机,当用户将其佩戴于颈部,前侧出风口出风,实现后侧头发的吹干;当戴于头部,风机内侧出风口打开,实现头顶处头发的吹干,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吹风位,实现了全面积均匀吹风,能够确保快速吹干头皮,为孕妇以及怕风人群提供极大便利,同时穿戴式吹风机可解放双手,无需手持吹风,在吹发同时可进行其他活动,实用性强。

    电暖器
    23.
    发明公开
    电暖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1878880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843733.7

    申请日:2020-08-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暖器,包括:主壳体;风道组件,设于主壳体的内腔中,风道组件包括用于产生气流的风轮;侧板,设于主壳体的内腔内并独立于风道组件,且与风道组件相邻设置;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安装支架及驱动件,驱动件通过驱动安装支架安装于侧板,驱动件与风轮传动连接,用以驱动风轮转动而产生气流。上述电暖器,由于驱动组件安装于侧板上而与风道组件相互独立设置,因此有效避免了驱动件带动风道组件等结构共振,从而降低了电暖器的工作噪音,有效提高了用户体验。

    电暖器组件
    24.
    发明公开
    电暖器组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1197791A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2010119001.3

    申请日:2020-0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暖器组件,包括电暖器本体、第一晾衣杆和第二晾衣杆,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被限位在所述电暖器本体上,且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电暖器本体可活动,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二端被限位在所述电暖器本体上,且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电暖器本体可活动,使得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可调节。由此,所述第一晾衣杆和所述第二晾衣杆在晾衣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时,是通过两者之间角度变化实现的,从而收纳状态时不必增加所述电暖器本体的长度,进而在具备晾衣功能的同时有效控制电暖器的外形尺寸。

    一种可调出风口装置和电暖器

    公开(公告)号:CN111197790A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2010118673.2

    申请日:2020-0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出风口装置,包括调节结构,调节结构设置在壳体两侧出风口处,两侧出风口上方设置有第一蜗舌和第二蜗舌,调节结构移动,分别和第一蜗舌、第二蜗舌搭接,从而调节出风口。还公开了一种电暖器,包括外壳,外壳底部设置有如以上所述的可调出风口装置。本发明提供的可调出风口装置采用一种辐射加强制对流与可控风向的遥杆组件,既可以在转动遥杆组件时调节出风口方向,增加对流效果,也可以改变送风距离,调节温度辐射范围,使用户可以更大范围的利用电暖器进行取暖,根据用户需求选取最佳取暖位置,多样化,优化用户体验。

    一种进风栅及电加热装置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76273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393043.X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风栅及电加热装置,属于加热器领域,在侧壳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侧部进风口,在底壳上设置有底部进风口。当电暖器开始工作时候,发热装置加热进风栅内部的空气,热空气密度变小会向上运动,下面的冷空气会从底部进风口和侧部进风口进来补充,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风聚集在进风栅内,然后从进风栅的顶壳处流出供人取暖,相比于传统的单独顶部进风口进风方式,本发明中,同时采用侧部进风口和底部进风口,加大了进风面积,同时从侧部进风口和底部进风口进风,能够产生斜向的出风,倾斜出风能更好的提高取暖体验。

    一种出风组件及电暖器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43649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241310.1

    申请日:2019-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出风组件及电暖器,该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栅,设有若干第一出风口;防尘板,与所述出风栅重叠设置;所述防尘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配合的第二出风口和防尘部;所述防尘板具有在外力带动下使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重合的出风位置和所述防尘部与所述第一出风口重合的防尘位置。如此设置,可以在用户使用完毕电暖器之后,将防尘板移动到防尘位置,使防尘板的防尘部遮挡出风栅的第一出风口,从而在用户对电暖器进行收纳存放时,不需要对电暖器进行刻意地包装,操作简单省事,实现了相应地防尘效果。也同时避免了用户在不对电暖器进行包装时,电暖器的发热体内部积满灰尘,影响用户使用的问题。

    暖风机
    2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811141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010773248.7

    申请日:2020-0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暖风机,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气流腔,气流腔包括被分隔形成的多个子气流腔;壳体具有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进风区域内开设有多组进风口,出风区域包括沿壳体的周向呈环形排布的多个子出风区域,每个子出风区域内开设有至少一组出风口,风机组件包括多个风机,每个子气流腔内至少设置有一个风机;加热件沿经过每个子气流腔的方向延伸设置;每个子气流腔至少与一组进风口连通,每个子气流腔至少与一组出风口连通,加热件位于每组相互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通过多条强制对流的气流来为整个壳体周向上的多个子出风区域处输送热风,可以使出风量与出风范围匹配,为壳体的整个周向提供足够的气流量,整体的制热效果较佳。

    一种可调出风口装置和电暖器

    公开(公告)号:CN111197790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010118673.2

    申请日:2020-0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出风口装置,包括调节结构,调节结构设置在壳体两侧出风口处,两侧出风口上方设置有第一蜗舌和第二蜗舌,调节结构移动,分别和第一蜗舌、第二蜗舌搭接,从而调节出风口。还公开了一种电暖器,包括外壳,外壳底部设置有如以上所述的可调出风口装置。本发明提供的可调出风口装置采用一种辐射加强制对流与可控风向的遥杆组件,既可以在转动遥杆组件时调节出风口方向,增加对流效果,也可以改变送风距离,调节温度辐射范围,使用户可以更大范围的利用电暖器进行取暖,根据用户需求选取最佳取暖位置,多样化,优化用户体验。

    温控器支架、温控器组件、取暖器侧板组件和取暖器

    公开(公告)号:CN11145746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010430030.1

    申请日:2020-0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控器支架、温控器组件、取暖器侧板组件和取暖器,取暖器包括温控器和侧板,侧板上设有导流孔,侧板能够与壳体一起围成加热腔,加热腔成型在侧板内侧,温控器设置在侧板外侧,温控器的感温面与导流孔相对间隔设置。在正常使用时,取暖器中自然上升的热量中作用在感温面上的能量较少,进而可以采用参数值较低的温控器,也不会出现误保护的情况。基于温控器的参数值较低,从而使得取暖器在非正常覆盖,热量横向穿过导流孔冲击感温面时,温控器能够迅速反应而断开电路,对取暖器起到断电保护的作用。进而,以兼顾非正常覆盖时保护的灵敏性和避免正常使用时出现误保护的情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