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1699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245815.1
申请日:2018-10-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C01G53/00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以及包含其的二次电池用正极和锂二次电池。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含锂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所述锂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包含镍(Ni)和钴(Co)并且包含选自如下中的至少一种:锰(Mn)和铝(Al),其中所述锂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的全部过渡金属中的镍(Ni)的量为60mol%以上,所述锂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掺杂有至少一种掺杂元素,并且在热重分析(TGA)期间,600℃下的失重率和900℃下的失重率分别为1.0%以下和2.0%以下。在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制备的锂二次电池中,可以改善初始容量、效率和高温储存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2122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80027789.2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包含所述正极材料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材料是具有双峰粒度分布的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包含具有彼此不同的平均粒径(D50)的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其中,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包含锂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并且第一正极活性材料的一次粒子数在6以上至30以下的范围内,所述一次粒子数是在具有如下平均粒径(D50)的二次粒子的截面SEM图像中测量的:通过激光衍射粒度测量仪测量的第一正极活性材料的面积累积粒度分布最大峰在所述平均粒径(D50)处出现。
-
公开(公告)号:CN115053368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80012561.1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10/052 , H01M4/02 , H01M4/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包含作为具有大平均粒径的大粒子的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和作为具有小平均粒径的小粒子的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和所述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各自独立地为其中镍在过渡金属中的摩尔比为80摩尔%以上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并且所述正极材料满足下式(1)。式(1):0
-
公开(公告)号:CN107204432B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610252174.6
申请日:2016-04-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48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包含该正极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的特征在于:包含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和氧化锆,并且所述氧化锆的X射线衍射光谱具有在衍射角2θ为27~29°时出现的第一峰和在30.5~32.5°时出现的第二峰。在本发明的正极活性物质中,包含单斜晶系结构的氧化锆不仅存在于表面,还存在于内部,因此在将其应用于锂二次电池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确保锂离子的移动性和结构稳定性来提高锂二次电池的容量和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201200A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880066153.2
申请日:2018-10-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提供一种制备正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包含根据所述方法制备的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以及包含所述正极的锂二次电池。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锂化合物、过渡金属前体和金属氧化物添加剂混合来制备混合物;以及烧结所述混合物来形成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其中所述烧结步骤是通过两级温度保持区间来进行的,第一温度保持区间的温度为400℃至650℃,并且第二温度保持区间的温度为700℃至900℃。
-
公开(公告)号:CN110662718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880033908.9
申请日:2018-10-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制备正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包含根据所述方法制备的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以及包含所述正极的锂二次电池,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形成钨掺杂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及洗涤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其中,在洗涤中,在洗涤期间将氢氧化物类化合物添加到洗涤液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