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同轴连接器和带同轴线缆的L型同轴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110679043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880034027.9

    申请日:2018-04-27

    Abstract: 一种带同轴线缆的L型同轴连接器,具备:同轴线缆,其具有中心导体部和在中心导体部四周配置的外部导体部;内部端子,其与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部连接;外部端子,其与同轴线缆的外部导体部连接;以及绝缘性构件,其配置于内部端子与外部端子之间,外部端子具有:在与同轴线缆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以筒状延伸的筒状部,内部端子具有:在与同轴线缆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公型且筒状的第1端子部;和从第1端子部延伸至与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部连接的第2端子部,第1端子部供绝缘性构件插入,并且由筒状部围起,绝缘性构件具有:突出而用以插入第1端子部的突出部。

    连接器
    2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434542U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790000895.6

    申请日:2017-05-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连接器(110)具备:第一接地导体(112),其包含呈具有在第一方向延伸的假想的第一中心轴(Ax1)的筒状的第一外导体(112a);第一中心导体(114a、115a),其在从第一方向观察时,设在被第一外导体包围的区域内;以及第一绝缘体(116),其在从第一方向观察时,设在被第一外导体包围的区域内,并且,固定第一中心导体与第一外导体的相对的位置,第一中心导体(114a、115a)的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从第一绝缘体露出,且在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时,与电路基板的焊盘电极连接,在通过第一中心导体的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并且,与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第一接地导体(112)包围第一中心导体(114a、115a)的周围。

    连接器组以及同轴连接器
    2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903632U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20991557.6

    申请日:2022-04-27

    Inventor: 田中葵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提高收发电路的检查的可靠性的连接器组。连接器组由同轴连接器(2)以及探针(3)构成。同轴连接器(2)具备:第一固定端子(20)、第一可动端子(30)、第二固定端子(40)、第二可动端子(50)以及主体(10)。主体(10)收容第一固定端子(20)、第一可动端子(30)、第二固定端子(40)以及第二可动端子(50)。主体(10)具有孔(123)。孔(123)向第一板簧部(32)、第二板簧部(52)、第一固定端子(20)以及第二固定端子(40)的上方开口,并且向第一固定端子(20)与第二固定端子(40)之间的区域的上方开口。

    同轴连接器组的接地连接构造及同轴连接器组

    公开(公告)号:CN215418638U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090000286.2

    申请日:2020-05-08

    Abstract: 同轴连接器组(30)具备:第1连接器(10),其连接具有中心导体(42)和外部导体(41)的同轴线缆(40);和第2连接器(20),其安装于具有接地连接部(57)的电路基板(50),第1连接器具有第1外部端子(16),第2连接器具有第2外部端子(26),第1外部端子具备:外部导体夹紧部(16c);第1外部接触部(16b);以及末端围绕部(16m),其位于外部导体夹紧部与第1外部接触部之间,并围绕中心导体的末端部(42a),在末端围绕部与第2外部端子或者接地连接部之间形成有快捷连接路(16s、60、70)。

    插头和连接器组件
    2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569998U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190000636.X

    申请日:2021-07-07

    Inventor: 田中葵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传输信号的劣化的插头和连接器组件。插头(1)具备外壳(11),上述外壳(11)包括主嵌合区域(A1)、副嵌合区域(A2)和接线铆接区域(A3),上述主嵌合区域(A1)具备前壁(112)、右壁(113r)和左壁(1131),上述副嵌合区域(A2)具备右壁(114r)和左壁(1141),上述接线铆接区域(A3)具备右壁(115r)和左壁(1151)。副嵌合区域(A2)中右壁(115r)与左壁(1151)之间的间隔(D2)小于主嵌合区域(A1)中右壁(114r)与左壁(1141)之间的间隔(D1),且小于接线铆接区域(A3)中右壁(115r)与左壁(1151)之间的间隔(D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