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943844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611190814.1
申请日:2016-12-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B01D53/14
Abstract: 一种二氧化碳分离和捕获装置包括配置为使得吸收液吸收包含在工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塔和配置为使得来自吸收塔的吸收液释放二氧化碳气体的汽提器。二氧化碳分离和捕获装置进一步包括配置为测量供应到吸收塔的工艺气体中的酸性组分的浓度的入口浓度计和配置为测量从吸收塔排出的工艺气体中的酸性组分的浓度的出口浓度计。二氧化碳分离和捕获装置还包括配置为将补充吸收塔供应到主单元的补充吸收液供应机构以及配置为基于在入口浓度计和出口浓度计处测量的酸性组分的浓度控制由补充吸收液供应机构供应到主单元的补充吸收液的量的控制器。
-
公开(公告)号:CN106390690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610374160.1
申请日:2014-04-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62 , B01D53/1412 , B01D53/1425 , B01D53/1475 , B01D2251/30 , B01D2252/20484 , B01D2252/20489 , B01D2252/30 , B01D2258/0283 , Y02C10/04 , Y02C10/06 , Y02C10/08
Abstract: 在一个实施例中,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包括被配置用于使包含二氧化碳的处理目标气体与吸收液相接触并且排出吸收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液的吸收塔。该系统还包括被配置用于使从吸收塔排出的吸收液散逸二氧化碳并且排出散逸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液的再生塔。该系统还包括被配置用于将处理目标气体引入到吸收塔内的处理目标气体管线,被配置用于将二氧化碳浓度高于处理目标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第一气体引入到处理目标气体管线内的第一引入模块,和被配置用于将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处理目标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第二气体引入到处理目标气体管线内的第二引入模块。
-
公开(公告)号:CN107551785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521081.3
申请日:2017-06-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1425 , B01D53/1462 , B01D53/1475 , B01D53/18 , B01D2252/204 , B01D2257/304 , B01D2257/308 , B01D2257/408 , B01D2258/02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提高吸收部废气或再生部废气中的吸收液成分的回收效率的酸性气体回收装置。实施方式的酸性气体回收装置(1)具备排出吸收部废气(3)的吸收部(21)和排出再生部废气(8)的再生部(31)。再生部废气(8)在压缩部50中被压缩。吸收部废气(3)或被压缩部50压缩之前的再生部废气(8)在第1清洗部(60)中被第1清洗液(11)清洗。将通过压缩部(50)压缩再生部废气(8)而生成的压缩冷凝液(10)经由一端与压缩部(50)连接的第1压缩冷凝液管路(101)混入第1清洗液(11)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198936A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610792687.6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1493 , B01D53/025 , B01D53/0423 , B01D53/1425 , B01D53/1475 , B01D53/18 , B01D2252/204 , B01D2252/20421 , B01D2252/20426 , B01D2252/20431 , B01D2252/20484 , B01D2252/20489 , B01D2253/10 , B01D2253/20 , B01D2253/25 , B01D2257/504 , B01J20/22 , B01J20/262 , B01J20/3483 , Y02C10/06 , Y02C10/08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二氧化碳气体吸收材料、二氧化碳气体回收系统及二氧化碳气体回收方法。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能够以少的能量分离回收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气体吸收材料、二氧化碳气体回收系统及二氧化碳气体回收方法。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吸收材料具有液状二氧化碳气体吸收剂和固体状二氧化碳气体吸收材,液状二氧化碳气体吸收剂为由第1胺和溶剂构成的溶液,固体状二氧化碳气体吸收材为下述中的任一种第2胺:高分子胺;基材和固定于基材上的胺;高分子胺及基材和固定于基材上的胺。
-
公开(公告)号:CN103505986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310247162.0
申请日:2013-06-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62 , B01D53/1412 , B01D53/1425 , B01D53/1475 , B01D53/18 , B01D2257/504 , Y02A50/2342 , Y02C10/04 , Y02C10/06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包括吸收塔,其被构造用于使包含二氧化碳的气体与吸收溶液接触并且生成吸收二氧化碳的浓溶液,再生塔,其被构造用于加热浓溶液,散发出包含二氧化碳的蒸汽,并且产生去除了二氧化碳的稀溶液,热交换装置,其被构造用于在所述稀溶液和所述浓溶液之间进行热交换,将热交换之后的浓溶液供给至再生塔,并且将热交换之后的稀溶液供给至吸收塔,和冷却装置,其被构造用于冷却从吸收塔的第一部位排出的浓溶液的一部分,并且将被冷却的浓溶液供给至高于所述吸收塔的第一部位的第二部位。
-
公开(公告)号:CN103303920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070394.3
申请日:2013-03-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C01B3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96 , B01D53/1425 , B01D53/1475 , B01D53/62 , B01D53/78 , B01D2252/204 , B01D2252/20478 , B01D2257/504 , B01D2258/0283 , B01D2259/65 , F23J15/02 , F23J2215/50 , F23J2219/40 , F25D3/08 , F25J3/08 , Y02C10/06 , Y02E20/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法。根据本实施方式,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具备:生成第1富液然后排出的吸收塔;对所述第1富液进行加热的热交换器;将被加热的第1富液分流成第2富液及第3富液的分流装置;对第2富液进行加热,然后排出第1半贫液的第1放出器;对第3富液进行加热,然后排出第2半贫液的第2放出器;对第1及第2半贫液进行加热,生成贫液而返回到吸收塔的再生塔。第1放出器以贫液作为热源对第2富液进行加热,第2放出器以从再生塔放散的含有二氧化碳的蒸气作为热源对第3富液进行加热,热交换器以通过第1放出器的贫液作为热源对第1富液进行加热。
-
公开(公告)号:CN102836617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212420.7
申请日:2012-06-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1475 , B01D2252/204 , B01D2257/302 , B01D2257/504 , B01D2258/0283 , B01D2259/65 , Y02A50/2342 , Y02C10/04 , Y02C1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回收性能高、消耗动力低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具有吸收塔、再生塔和至少1个冷却装置。上述吸收塔中被导入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和吸收二氧化碳的贫液,使上述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与上述贫液接触而生成吸收了二氧化碳后的富液并将其排出。上述再生塔将从上述吸收塔排出的上述富液加热,由此散放含有二氧化碳的蒸气,生成从上述富液分离出二氧化碳后的贫液并将其返回至上述吸收塔。上述冷却装置中被导入冷却介质,对气体、上述贫液以及上述富液的至少任一个进行冷却。上述冷却装置彼此串联连接,包含分别导入第1以及第2冷却介质的第1以及第2冷却器,上述第1冷却介质是实质上不使用动力而生成的,上述第2冷却介质是使用动力而生成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47332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0563661.0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 东芝能源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使二氧化碳的回收量稳定化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及其运转方法。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具备:吸收部,其使含有二氧化碳的处理对象气体与吸收液接触,并将吸收了所述二氧化碳的所述吸收液排出;和再生部,其从由所述吸收部排出的所述吸收液中解吸所述二氧化碳,并将解吸了所述二氧化碳的所述吸收液和含有从所述吸收液解吸的所述二氧化碳的再生部排出气体排出。所述系统进一步具备:流量计,其测量所述再生部排出气体的流量;液位计,其测量所述吸收液的液位;和控制部,其基于通过所述流量计测量的所述再生部排出气体的流量,控制供给到所述再生部的热量,基于通过所述液位计测量的所述吸收液的液位,控制所述二氧化碳回收系统中的所述吸收液的保有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090530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811633153.4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 东芝能源系统株式会社
IPC: B01D5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降低胺向大气中的放出量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及其运转方法。基于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1)具备二氧化碳回收部(20a)、第1清洗部(21)和第2清洗部(22)。第1清洗部(21)具有喷射以第1压力供给的第1清洗液(11)的喷射器(21e)。第2清洗部(22)具有使以比第1压力低的第2压力供给的第2清洗液(12)分散而落下的清洗液体分散器(22b)。
-
公开(公告)号:CN106166435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610329234.X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的吸收塔(20)具有:使二氧化碳由从再生塔(30)供给的吸收液(5)放出的放出区域(22);以及跟随着由第1气液接触部(21)排出的废气(2)一起供给在放出区域(22)所放出的二氧化碳的第2气液接触部(23)。在放出区域(22)放出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液(5)介由吸收液供给装置(27)供给到第2气液接触部(23)。从第2气液接触部(23)通过后的吸收液(5)介由导向部件(29)绕过放出区域(22)而被导向到第1气液接触部(21)。第2气液接触部(23)使废气(2)与吸收液(5)接触,从而使废气(2)所含有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液(5)吸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