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04481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080027326.3
申请日:2010-06-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学校法人早稻田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4 , H01G9/2004 , H01G9/2027 , H01G9/2059 , H01L51/0035 , H01L51/005 , H01M14/005 , Y02E10/5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电子传输层、转换效率优异的光电元件,所述电子传输层具有优异的电子传输特性和足够宽的反应界面。所述光电元件中,在一对电极2、5之间夹有电子传输层3和空穴传输层4。电子传输层3通过具备有机化合物而形成,该有机化合物具有可反复氧化还原的氧化还原部位。有机化合物含有使氧化还原部位的还原状态稳定化的电解质溶液,作为凝胶层6而形成,增感色素存在于凝胶层6内。因此,在电子传输层3的有机化合物与电解质溶液形成凝胶层6的同时,增感色素存在于凝胶层6内,这样,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界面变大,转换效率提高,与此同时,电子从增感色素转移到电子传输层3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效率提高,电子传输效率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477407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280015745.4
申请日:2012-12-1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学校法人早稻田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9 , H01B1/00 , H01B1/20 , H01G9/2009 , H01G9/2022 , H01G9/2031 , H01G9/2059 , H01L31/022425 , H01L51/004 , H01L51/0043 , H01L51/0059 , H01L51/441 , H01L51/442 , H01L2251/306 , Y02E10/542 ,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复合体,其具有大面积的反应界面并可以构成在反应界面和电极之间具有高电子输送性能的光电元件。此电极复合体设置有第一电极和层积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导电粒子层。该导电粒子层包括含有针状粒子的导电粒子。导电粒子层具有通过导电粒子的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三维多孔网络结构。三维网络结构接合至第一电极。基于在所述导电粒子层中全部孔隙的体积,所述导电粒子层含有的孔径为50nm以上的孔隙的总体积为5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321844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80001280.6
申请日:2014-03-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2059 , H01G9/2009 , H01G9/2031 , H01M14/00 , H01M14/005 , Y02E10/542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光电转换元件(100),其具有光阳极(15)、对电极(32)、配置于光阳极(15)与对电极(32)之间的固体化合物层(22)、与对电极(32)隔着间隙配置的电荷蓄积电极(55)、和包含于固体化合物层(22)中并且充满间隙的电解质介质(24)。
-
公开(公告)号:CN103477407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80015745.4
申请日:2012-12-1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学校法人早稻田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9 , H01B1/00 , H01B1/20 , H01G9/2009 , H01G9/2022 , H01G9/2031 , H01G9/2059 , H01L31/022425 , H01L51/004 , H01L51/0043 , H01L51/0059 , H01L51/441 , H01L51/442 , H01L2251/306 , Y02E10/542 ,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复合体,其具有大面积的反应界面并可以构成在反应界面和电极之间具有高电子输送性能的光电元件。此电极复合体设置有第一电极和层积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导电粒子层。该导电粒子层包括含有针状粒子的导电粒子。导电粒子层具有通过导电粒子的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三维多孔网络结构。三维网络结构接合至第一电极。基于在所述导电粒子层中全部孔隙的体积,所述导电粒子层含有的孔径为50nm以上的孔隙的总体积为5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339792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280007226.3
申请日:2012-03-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学校法人早稻田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2018 , H01G9/2031 , H01G9/2059 , H01L51/0035 , H01L51/004 , H01L51/0043 , H01L51/0072 , H01L51/422 , Y02E10/542
Abstract: 所提供的是光电元件,所述光电元件显示具有低的电阻损失和出色的光电转换效率,并且配备有电子输送层,所述电子输送层具有出色的电子传输性质和足够宽的反应界面。所述光电元件还配备有:第一电极(3)、第二电极(4)、插入在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电子输送层(1)和空穴输送层(5)、电解质溶液和增感染料。电子输送层(1)包含具有能够重复氧化-还原的氧化-还原位点的有机化合物。电解质溶液用来稳定化氧化-还原位点的还原态。有机化合物和电解质溶液形成凝胶层(2)。提供增感染料与所述电子输送层(1)接触。空穴输送层(5)含有电荷传输体,所述电荷传输体具有2,000至100,000的数均分子量并且用来还原在增感染料氧化时所得到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097290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80002406.2
申请日:2012-04-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1425 , B01J20/20 , B01J20/205 , B01J20/262 , B01J20/3441 , C01B32/60 , C08G73/0266 , C08G73/0627 , C08L79/02 , C08L79/04 , Y02C10/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吸附能力、并且吸附脱附时的能量消耗少的二氧化碳吸附解吸设备。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吸附解吸设备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相面对地设置的一对电极(电极1及电极2)、填充于上述一对电极的各电极(1)与电极(2)之间的电解液(3)、设于上述一对电极的电极(1)上的多孔体(4),其中电解液(3)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溶解于该电解液中来形成碳酸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通过多孔体(4)的作用,在对上述一对电极施加正方向电压时,上述碳酸离子或者碳酸氢根离子静电吸附在多孔体(4)的表面,而在对上述一对电极施加反方向电压时,上述碳酸离子或者碳酸氢根离子从多孔体(4)的表面静电解吸。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