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管接头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02275B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810119580.4

    申请日:2014-04-23

    Abstract: 提供了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在不增加部件数量的情况下使得能够适当控制联管螺母的旋紧程度。该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管接头包括:合成树脂接头本体,在其外周上具有阳螺纹部分并被安装到合成树脂管子的前端;和合成树脂联管螺母,在其内周中形成阴螺纹部分,所述阴螺纹部分与所述接头本体的阳螺纹部分啮合。在所述接头本体的外周面上一体形成径向向外突出的突起部分。在所述联管螺母的内周面上一体形成凸状或凹状的啮合部分,当所述联管螺母已经旋紧到适当位置时,所述啮合部分与所述突起部分啮合。

    树脂制管接头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42694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780054099.5

    申请日:2017-06-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制管接头,能够提高接头主体和内环之间的密封性能。树脂制管接头1包括:接头主体11,具有筒部22;内环12,具有:插入部32,能够插入所述筒部,以与所述筒部在径向上接触,压入部31,能够被压入所述管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侧;以及联管螺母13,能够与所述接头主体连接。所述接头主体和所述内环使用树脂材料构成,分别具有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收缩的性质。所述接头主体的筒部的径向的收缩率设定为,比所述内环的插入部的径向的收缩率大0.09%以上。

    树脂制管接头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61130B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580030806.8

    申请日:2015-09-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19/0212 F16L33/223 F16L4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制管接头,在将处于接合状态的管拆下后,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将所述管再次与树脂制管接头接合,并且无论是在所述管的最初接合时还是在再次接合时均能够确保接头主体与套筒之间的密封性良好。接头主体(3)及套筒(4)使用含氟树脂来制造。通过将所述套筒的插入部(27)压入所述接头主体的槽部(20),而形成将所述插入部的内周面与所述内筒部的外周面之间密封的密封部(31)。而且,设为如下的管接头,即,在将所述插入部向所述槽部的插入率设为X,并将所述插入部的径向宽度相对于所述槽部的径向宽度的倍率设为Y的情况下,所述插入部和所述槽部具有通过以下的式(1)及式(2)规定的范围内的插入率和倍率。(1)Y=‑0.218X+1.218,(2)Y=‑0.67X+1.67。

    管连接装置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209810B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480026149.5

    申请日:2014-03-24

    Abstract: 在使用内圈的类型的管连接装置中,通过再一次重新研究结构,提供一种被改善的管连接装置,既能维持良好的密封性能,也能够进行比以往多的重复使用。该管连接装置具有:内圈(3),具有在顶端具有使管端部(4C)扩径的顶端变窄的外周扩径面(3a)的外周部(3G);管接头主体管螺母(2),具有内螺纹(13);内圈(3)使管端部(4C)扩径并被插入筒状螺合部(1A)内,并且顶端变窄的外周扩径面(3a)利用与筒状螺合部(1A)螺合而螺进的联管螺母(2)夹持管(4)并对该管(4)进行按压,联管螺母(2)中的在与顶端变窄的外周扩径面(3a)之间按压管(4)的管按压部(12b)形成为,相对于筒状螺合部(1A)的轴心(Y)向与外周扩径面(3a)相同方向倾斜的倾斜内周面。(1),具有带有外螺纹(7)的筒状螺合部(1A);联

    内圈
    25.
    发明公开
    内圈 无效

    公开(公告)号:CN105229361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480026293.9

    申请日:2014-03-24

    Abstract: 提供一种内圈,即使该内圈被倾斜地压入管内,也能够防止流体渗入管与内圈之间。在被压入树脂制管(4)内的内圈主体(3A)的外周部(3G)上形成的扩径部分(3f)的顶端侧形成有顶端变窄的外周扩径面(3a)的内圈中,该外周扩径面(3a)被压入管端部(4C)而使该端部(4C)扩径变形,外周扩径面(3a)的沿着内圈主体(3A)的轴心(P)的方向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凸曲面,该凸曲面分别通过成为扩径部分(3f)的最大径部位(3b)中的管压入侧的顶端的第一部位(e1)、成为管压入侧的顶端的第二部位(e2)、位于第一部位(e1)与第二部位(e2)之间且相对于轴心(P)的直径与管(4)的外径(D)相同的第三部位(e3),并且第三部位(e3)处的外周扩径面(3a)的切线(L)与轴心(P)所成角度α为30~60度。

    管接头
    26.
    发明公开
    管接头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96436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180092477.5

    申请日:2021-11-22

    Abstract: 管接头的主体是筒状的部件,其在轴向的一端部包括与第一配管连接的连接部,而轴向的另一端部包括环状槽。套筒在轴向的一端部包括环状凸起,而在轴向的另一端部包括与第二配管连接的连接部。螺母能够与设置在主体或套筒的外螺纹紧固。通过螺母被紧固于主体或套筒的外螺纹,套筒的环状凸起被压入到主体的环状槽,由此在环状槽和环状凸起之间形成密封区域。在环状槽的深度为环状槽的内周侧或外周侧的壁厚的三倍以上的条件下,从密封区域到环状槽的底为止的轴向上的距离被设定为,超过伴随着环状凸起压入到环状槽而产生的环状槽的宽度的增加量的10倍的值。

    管接头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0240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180088071.X

    申请日:2021-08-26

    Abstract: 管接头的主体的外螺纹和套筒的内螺纹中的一方包括第一螺纹牙和第二螺纹牙,而另一方包括第一螺纹槽和第二螺纹槽。第一螺纹牙和第二螺纹牙的横截面的形状或尺寸彼此不同。第一螺纹牙的横截面容纳于第一螺纹槽的横截面的内侧。第二螺纹牙的横截面容纳于第二螺纹槽的横截面的内侧,而第一螺纹牙的横截面不能容纳于第二螺纹槽的横截面的内侧。第二螺纹牙的前端部的宽度呈锥形,第一螺纹槽的前端部的宽度呈倒锥形。第一螺纹牙的前端部的横截面呈不能容纳于第二螺纹槽的前端部的横截面的内侧的形状。

    树脂制管接头
    2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91320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880011584.9

    申请日:2018-0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制管接头,能够防止在接头主体和内环之间流动的流体的置换性的降低。树脂制管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具有主体筒部、外侧筒部、内侧筒部以及槽部;内环,具有嵌合部(31)、压入部、外侧突出部(33)以及筒形状的内侧突出部(34);以及联管螺母,具有螺母主体以及按压部。所述内侧筒部具有由筒孔构成的流体流路。所述内侧突出部以在轴心方向上能够与所述内侧筒部接触的方式从所述嵌合部向轴心方向另一侧突出设置,所述内侧突出部具有由筒孔构成且能够与所述内侧筒部的流体流路连通并连接的流体流路。所述内侧突出部的突出端部具有所述接头主体的内侧筒部的最小内径以上的内径。使该内侧突出部的内径随着从所述内环的轴心方向另一侧朝向轴心方向一侧而缩小的第一内周面设置在所述内侧突出部的内周部。

    树脂制管接头的制造方法
    2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476061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780044086.X

    申请日:2017-06-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树脂制管接头品质的树脂制管接头的制造方法。具备接头本体的树脂制管接头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工序,准备成型模具和供给装置(62),所述成型模具具有用于形成所述接头本体的外部形状的第一模具(65)以及用于形成所述接头本体的内部形状的第二模具(66),所述供给装置用于向所述成型模具供给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组合工序,以在所述成型模具内形成能够注入来自所述供给装置的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的型腔(88)的方式,将所述第二模具组合于所述第一模具;供给工序,将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供给至所述型腔;以及固化工序,停止供给来自所述供给装置的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后,使所述型腔的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固化。在所述第二模具内具备间隙(81),该间隙用于在将所述第二模具组合于所述第一模具时,使所述型腔和该型腔外的排出空间连通连接并容许气体流动。

    流体装置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1905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980020660.7

    申请日:2019-03-12

    Abstract: 作为流体装置的集成块(1)包括流通口(13)、环状槽(14)、第一锥形部(17)以及导向部(18),流通口(13)敞开以构成集成块(1)的流路(P)的一端,环状槽(14)沿流通口(13)的外周缘形成,且敞开以供密封件(2)插入,第一锥形部(17)形成在环状槽(14)的内径侧的内壁部(14b),从环状槽(14)的开口端开始沿环状槽(14)的深度方向朝着环状槽(14)的径向外侧倾斜,导向部(18)形成在环状槽(14)的外径侧的内壁部(14a),从环状槽(14)的开口端开始沿深度方向延伸规定区间(D),且直径大于密封件(2)的第二密封部(22)的外周面(22a)的直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