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49980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707794.5
申请日:2021-06-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台区相序识别方法、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包括:采集目标台区在预设时间段内配变各相低压出线与各用户智能电表的电压时序数据;根据多维标度法对所述电压时序数据进行降维,获得低维电压特征集;根据CK-Means半监督聚类算法对所述低维电压特征集进行聚类处理,获得聚类处理后的低维电压特征集;根据所述聚类处理后的低维电压特征集,计算各配变终端对应点到各簇中心的距离,并根据所述各配变终端对应点到各簇中心的距离,获得用户智能电表的相序归属关系。本发明能够在目标台区仅安装用户智能电表的前提下,准确梳理用户智能电表的相序归属关系,不需要加装额外设备,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363974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69092.2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累积电量低频采样的居民负荷构成解析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用户累积电量数据确定实际电量差量特征向量;根据电器设备开启时刻参数和关闭时刻参数以及在一个采样周内的电器设备每种运行状态确定组合电量差量特征向量,其中,所述每种运行状态包括电器设备保持开启状态、电器设备开启状态、电器设备关闭状态以及电器设备开启并关闭状态;根据实际电量差量特征向量和组合电量差量特征向量构建目标函数,根据目标函数判断实际电量差量特征向量和组合电量差量特征向量的差异。本发明通过选取设备运行时的累积电量为设备负荷特征并构建目标函数,提高居民负荷构成解析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98651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229766.5
申请日:2025-02-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差分采样误差测算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由标准电子式互感器对电流源采样得到的第一采样数据、由被测设备对所述电流源采样得到的第二采样数据和四端子电阻的电阻值;通过插值算法将所述第一采样数据扩展为和所述第二采样数据维度相同的处理数据;对所述处理数据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频域数据;对所述第二采样数据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二频域数据;根据所述第一频域数据、所述第二频域数据和所述电阻值,计算所述被测设备的差分采样幅值误差和差分采样相位误差。本发明能够测算差分采样幅值误差和差分采样相位误差,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直接测试差分采样误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90214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299138.4
申请日:2025-03-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IPC: G01R3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流互感器校验仪的谐波校准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控制计算机、量子电压生成模块、对称跨导放大模块以及差流反馈修正模块;控制计算机获取谐波电流测量点和误差点,生成第一、第二谐波电压的拟合波形,并通过量子电压生成模块输出相应谐波电压。对称跨导放大模块将谐波电压转换为对应的谐波电流,差流反馈修正模块对第一、第二谐波电流进行差流叠加,生成第三谐波电压。控制计算机基于第三谐波电压计算谐波误差补偿值,并生成第四谐波电压拟合波形。量子电压生成模块输出第四、第五谐波电压,经对称跨导放大模块转换成第四、第五谐波电流,最终输入至待校准电流互感器校验仪进行检定,实现对谐波误差的精准补偿。
-
公开(公告)号:CN11870983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57319.2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碳排放因子的预测方法及系统,基于电力生产侧的第一电能量数据,计算电力生产侧碳排放量,并基于电力消费侧的第二电能量数据,计算电力消费侧碳排放量;基于电力生产侧碳消耗预测模型和电力消费侧碳消耗预测模型进行碳消耗量预测,分别得到当前时刻电力生产侧碳消耗量和当前时刻电力消费侧碳消耗量;根据电力生产侧碳排放量和当前时刻电力生产侧碳消耗量,计算下一时刻电力生产侧碳排放因子,并将其下发到电力生产侧,根据电力消费侧碳排放量和当前时刻电力消费侧碳消耗量,计算下一时刻电力消费侧碳排放因子,并将其下发到电力消费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提高碳排放因子的评估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2524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77509.3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碳计量表计的校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发电侧各发电机组的发电功率和碳流密度;获取电网拓扑结构,并确定电网每一节点中的计量点的潮流功率输出;计算各节点中的计量点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电碳因子;控制源侧、网测以及荷侧节点的潮流功率达到平衡;获取各节点的计量点对应表位上的标准计量表的电量,并计算得到各节点的计量点对应的标准电碳量;获取被测电碳计量表计的电碳量数据,将所述电碳量数据和所述标准电碳量进行比对,得到被测电碳计量表计的计量误差数据,继而根据所述计量误差数据对被测电碳计量表计进行校准。通过本发明可以对电碳计量表计进行校准。
-
公开(公告)号:CN11860998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36464.2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IPC: H01F41/0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低频自平衡电流互感器的补偿绕组绕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电流互感器的第一参数和屏蔽铁芯的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包括目标电流互感器的额定电流数据和绕组参数,所述第二参数包括屏蔽铁芯的内径、外径、高度以及屏蔽铁芯的数量;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计算获得屏蔽铁芯绕制匝数;根据所述屏蔽铁芯绕制匝数、所述屏蔽铁芯的数量以及预设的屏蔽铁芯连接方式进行补偿绕组的绕制,得到目标补偿绕组,基于本申请得到的补偿绕组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跟二次比例绕组匝数相等,简化了后续自平衡标准电流互感器的设计和研制流程。
-
公开(公告)号:CN113659587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111102861.7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动态无功补偿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构建无功补偿装置所对应的无功补偿网络;利用对称分量法得到所述无功补偿网络的电流各分量以及配网负荷电流各分量;根据所述无功补偿网络的电流各分量和所述配网负荷电流各分量,确定配网三相平衡的条件集,所述条件集合包括正序电流平衡条件、负序电流平衡条件以及零序电流平衡条件;基于所述条件集求解所述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容量优化函数,得到无功补偿量;根据所述无功补偿量对配网进行无功补偿。上述方法能够有效消除零序电流分量对三相不平衡电力系统带来的隐患,确保电力系统配网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31351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76924.2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IPC: G06Q10/04 , H02J3/06 , H02J3/00 , G06Q30/018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碳因子驱动的低碳需求响应优化方法、装置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动态电碳因子驱动方式建立第一节点集;根据目标函数和最优节点的初始位置对第一节点集进行位置更新,得到第二节点集;根据节点的作用关系和当前最优节点,对第二节点集的节点位置进行更新,得到第三节点集;根据第三节点集中最优节点对应的位置对电网进行用电控制。本发明提出一种电碳因子驱动的低碳需求响应优化方法、装置及介质,通过对动态电碳因子驱动后所建立的节点集位置进行更新,可以将众多节点引向最优节点在搜索空间中的位置,得到自动需求响应用电方案的最优解,能够解决难以通过考虑动态电碳因子的驱动,最优化用户用电需求和电网碳排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7362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14279.7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N3/042 , G06N3/0464 , G06N3/047 , G06N3/098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预测方法及系统,通过预设算法对所述各节点的负荷历史序列数据进行运算分析,得到各节点对应的碳排放因子,通过对第一模型训练参数和第一网络超参数进行分类和预测网络训练,更新所述第一模型训练参数和所述第一网络超参数直至满足第一预设迭代要求,再对第二网络超参数进行算法优化和网络训练,更新所述第二网络超参数直至满足第二预设迭代要求,结合实时负荷序列数据对所述各节点进行碳排放系数预测,得到对应所述各节点的碳排放预测结果,控制电力系统各节点的碳排放量。解决现有技术因碳排放因子计算精度不高而产生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差的问题。实现电力系统控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
-
-
-
-
-
-
-